李榕樟
社會組織如雨后春筍,其運作和發展,需要長者傳幫帶,也需要初生牛犢敢闖敢試。在黨組織的領導和政府的引導下,在社會需求之手的推動下,上海市社會組織領軍人物和骨干中涌現了不少人才,可謂群星璀璨。長者傳幫帶,新人在成長。
黨建引領促業務,老當益壯
退休后獻“余熱”,再退休又被人請出,如今逾古稀,還在被挽留,說上海智能消防學校黨支部書記、副校長高寶祥“寶刀不老”絕非虛言。他有多年黨的基層干部經歷,作為學校的黨支書,他帶領大家積極創建星級支部,從四星級向五星級支部邁進,在學校發揮了政治核心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一個黨員一面旗,發揮骨干帶頭作用,黨支部與行政工作緊密合作,學校被兩次評定為“辦學質量和誠信等級”A級學校,也成為上海市社會組織規范化建設4A級單位。學校樹品牌,要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為此高書記堅持加強黨建,建立每星期五下午一小時的學習制度,努力幫助每位教職工“充電”,提高軟實力。

早在1964年,高書記就開始從教,從1974年起連續獲得過區先進教師、市勞動局技工學校先進工作者、市教育戰線先進工作者、優秀黨支部書記等榮譽。2012年,他受邀來到該校,帶來了體制內學校長期來形成的較為規范和科學的管理方法。在教學上,他要求教師按照教學大綱,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精心備課,在理論教學上力求“一課一案”,教案常備常新。課后發給每位學員一份回家練習題,“一課一練”,使學員能溫故知新;技能操作訓練“一對一”手把手地輔導,讓學員能熟練掌握滅火技能。
青年實現就業,是黨和政府十分關心的一項民生工程,而民非機構面臨辦學招生和促進學生就業兩難,高書記的很多精力都放在克服“兩難”上。某中專畢業生其貌不揚性格內向,宅在家里找不到工作,母親帶他來求助時,旁人覺得難以成才。但高書記為他設計了人生道路,要他有信仰有追求,讓他來智能消防學校和靜安業余大學聯辦的大專班學習,先實現學歷和技能雙提升。后來他果然取得了大專文憑,考出了低壓電工和中級智能樓宇資格證書,到某校監控室上班,反映良好。類似這樣讓學生和學校雙贏的事還有不少。
由上海公益大使、電視調解老娘舅柏萬青介紹來的幫扶對象Y,53歲,“十進十出”。年齡大又沒文化,不可能成為智能消防學校的學生,但高書記答應為他介紹工作,這一舉動讓人很吃驚。原來,高書記和專門安置刑釋解教人員的公司關系很“鐵”,可想不到Y在這家公司已“四進四出”。于是他兩度求助于某保安或物業公司工作的智能消防學校畢業生,可因沒人敢出具“無刑事犯罪記錄”,Y謀職又落空。高書記想,Y已經結婚,下決心痛改前非,且帶他成長的外婆都90多歲了,就千方百計幫他,聯系到街道為他繳納社保金,讓一家物業公司接納了他。高書記還請區教聯會幫忙,推薦Y的老婆到下屬單位做保潔,Y從此開始新的生活,就此收心盡孝照顧外婆。去年12月10日,他外婆去世時,高寶祥去慰問,Y家人得知他就是Y重獲新生的恩人,為Y的事如此奔波,都千謝萬謝。
高寶祥這幾年,已非“獻余熱”,而是在學校里發揮了重要作用,他的傳幫帶,正為學校的持久良性發展帶來積極作用。
服務居民所需,熱情洋溢
在大自然中,有一種樹叫白樺樹,它挺拔向上,樹干上的橫向紋理好像一個個人的眼睛,整天在觀察,所以有人在詩歌中形容它是“哨兵”。80后的白樺,對此當然很了解,他的社會工作職業生涯也如同一棵白樺樹一樣,屹立挺拔,盡管同時期來到服務中心的同齡人大多都另謀高就了。
白樺曾是某著名洋品牌餐廳經理助理。2009年,他離開那餐廳,走進了上海靜安公益場所管理服務中心。五年來,他拿著和大多數社工一樣不多的薪水,不計較;成家后,生活負擔進一步加重,他依然沒有怨言。他是這樣看待自己崗位的:“建設和諧社會”提了這么多年,獲益者是大家,大家也都該為之努力。服務中心以價廉物美、服務優良造福社區百姓為天職,從業者收入雖不高,但精神上的收獲大。正是因為如此“看透”,這些年來,他積極參與、組織、策劃了服務中心從成立到運行的各項事宜,并從執行部負責人的角色轉換成為服務中心所有承接項目的監理。由服務中心托管、傾注了他很多心血的曹家渡社區生活服務中心,成為全市社區生活服務中心中的標桿模范單位。
“大篷車下社區”項目被評為區最具創意社會組織公益品牌。因為名聲在外,服務中心還輸出服務,對浦東洋涇街道等處的生活服務項目進行監理。白樺是80后,正是承上啟下的年齡,也與項目共成長,先后獲得助理社會工作師資質證書、市體育指導員證書,參加了由靜安區社建辦主辦的社會組織人才外向型培訓,赴香港學習考察,后來又參加由區社會組織人才成長接力計劃,在上海交大接受了為期半年的系統培訓。
和其他許多工作不同,公益場所的服務管理是全新工作,該設立什么內容,文件和書本上沒有現成答案。白樺監理的曹家渡社區生活服務中心設有住房裝潢、修鎖配匙、電腦維修、修傘修鞋等諸多項目,經營戶在此設攤,裝修費、場地費、水電費等一概全免,而他們也須對惠民作出一系列承諾,頭一項便是同類服務價格低于市場價20%。比如墻面涂料修補,市場價每平方米普遍70至80元,而服務中心住房裝潢排位價格僅50元。對各攤位的服務質量,白樺從不馬虎,和同事們不斷細化標準,制定規范,巡查、督促,以保持常態優良,所以投訴率一直非常低,社會反響良好。一次,有居民來反映廚房用具清洗攤主收費價格不菲且有售后質量問題。了解發現情況屬實后,白樺約談了該攤位業主,并對其執行了退出機制。
從業以來,白樺善于觀察,社區里什么服務最需要,服務方式如何才能受歡迎,他四處尋覓,去別的街道取經,平時探親訪友,也“順便”打聽一番。曹家渡社區生活服務中心剛成立時,僅有小修小補服務項目,下社區了解后,得知居民最需要的是一日三餐所需。于是,幾年下來,“中心”增設了冷鮮家禽和蔬菜、水果供應等。考慮到居民年紀大的多,又每月定期、定時、定點開出大篷車,下到街道每個社區開展價廉物美、安全可靠的蔬菜等農副食品直供服務。居民們見了白樺等大篷車的工作人員,無不感慨地說:“我們的生活,確實比以前方便多了,多虧你們想得周到。”正因如此,走訪中的許多老人寧愿住在這破舊又狹小的老房子里,也不愿去子女提供的別處寬敞的房子,或許在他們心中,這里有的不僅僅是他們生活了幾十年的記憶,更是與曹家渡社區、鄰里的一些人、一些事無法割舍的感情吧。
積極投身公益,朝氣蓬勃
個頭超過1米7,笑聲爽朗體格健碩,說起話來快人快語,上海微笑青年公益服務中心項目主管、90后的獨生女馮蕾,看上去顯得頗干練。事實上她確實不簡單,入職起就跋山涉水長年獨闖國內各省,2011-2016年,總行程可以繞赤道3圈,機構成立至今,她和同伴們在25個省市累計至少為280所學校建立“微笑圖書室”,累計輸送上海各方捐贈給鄉村小學的圖書超過30萬冊,并指導當地孩子閱讀,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她的足跡遍布安徽、甘肅、廣東、貴州、湖北、江西、山東、山西、陜西、四川、云南的十多個縣域鄉鎮,和伙伴們一起在100多所學校實施了專業化的體驗式閱讀培訓及交流,參與培訓交流的教師約5000名,受益學生超過4萬名。在27處城市社區建立了“故事小屋”,在成都、西昌、蘇州等許多地方合作建立42個站點。受益者包括學齡前兒童、小學生和部分中學生。她帶去的手繪畫本等教材,常常是當地人第一次看到,很新鮮,又不太理解。她總是認真備課,播放相關影像資料為當地老師耐心講解,或直接上課,向孩子們傳授,帶去知識和樂趣,并啟迪他們的智慧,激發學習興趣。
在復旦讀大學時,馮蕾不僅選擇了社會工作專業,更是一直參與志愿者服務,一畢業就選擇了公益社會組織,投身公益事業。去關心貧困孩子,把幫助他們健康成長作為事業目標。
父母聽說她一個女孩子要經常獨自出差,還跑長途,一年要坐幾十次火車飛機,曾勸她另做選擇,但她無怨無悔不離不棄。她的服務對象是城鄉中低收入家庭兒童,這決定了她自己的收入不會很高,但她坦然面對。她在名片上自己的名字下面赫然寫“雷鋒”二字,并把拼音LeiFeng打得老大,告訴對方,“我和雷鋒有不解之緣”,是在做公益,需要你積極配合;也是在提醒自己,時刻以雷鋒為榜樣,對同志對孩子要“像夏天般火熱”,要艱苦樸素、努力學習,全心全意服務。她要和老師、家長一起,做點燈人、燃燈者。培養兒童閱讀興趣,使其養成終身閱讀習慣并獲得自主學習能力,成長為擁有獨立、飽滿人格的人。
在云南寧蒗永寧,上山30分鐘后下車,她步行20多分鐘來到小學生小林(化名)的家,看到的情景讓她很吃驚:50平米的木屋里真的是家徒四壁,什么也沒有,房間中僅拉著條繩子掛衣服。一盞燈是一個月前才裝上的,因為才通電。小林媽媽生他時就去世了,父親在他小學四年級的時候酗酒過度暴亡,小林由姨媽養育,平時沉默寡言,但喜歡看書。馮蕾曾當過關心腦癱兒童志愿者、彭浦新村街道陽光之家上門助殘志愿者,對幫助這類孩子有經驗。她和小林談話,給他愛看的書籍,循循善誘,兩年中,保持聯系,答疑解惑,并給他帶去新的書。如今,小林考進了好中學,性格也開朗多了。在山東菏澤,由于培訓場地選在聾人學校,又見聾啞孩子們喜歡圖書卻有些讀不懂,就發揮所長,直接用手語和他們交流,讓孩子們喜出望外,以后就盼著她能再次到訪。
欄目主持人:劉雨濛 lymjcf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