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清泉
黑診所幕后的非法行醫
令人擔憂的黑診所
一間昏暗的小屋,幾把陳舊的桌椅,斑駁的墻上露出一片黑乎乎的青苔,雜亂無章的柜子里凌亂地散落著幾個藥盒,坑洼不平的水泥地面上幾個坐在椅子上輸液的病人,一個穿著泛黃舊白大褂的“醫生”,這就是一個黑診所常見的場景。
隨著城市發展越來越快,外來務工人員的數量也在急劇增加。因為生活成本的原因,這些人群大多選擇住在生活成本相對低廉的城郊結合部。城郊結合的地方離城市的大醫院較遠,又沒有完整的社區醫療系統覆蓋。醫療需求的激增和醫療資源分布的不均勻滋生了大量的黑診所。大部分黑診所沒有衛生部門頒發的職業許可證,診所的“醫生”也不具備醫師職業資格,這些黑診所也導致了醫療事故的頻發。

2013年,合肥市蜀山區一黑診所醫生王某為一十多歲的男孩輸液,男孩在輸液時出現惡心、嘔吐等現象,最后男孩在黑診所昏迷抽搐。幸運的是男孩的父母及時將男孩送到解放軍105醫院搶救,撿回了一條命。事后,不具備行醫資格的王某因非法行醫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
魏則西事件最近在網上也是引起了軒然大波。大學生魏則西罹患“滑膜肉瘤”,通過網絡搜索找到了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腫瘤生物中心,在接受多次治療、花費20余萬元后,魏則西還是離開了人世。
后來媒體曝光,這個腫瘤生物中心是著名的“莆田系”民營醫院通過承包科室的方式成立的,而“莆田系”民營醫院經常因涉及非法行醫、虛假廣告等問題深受人們詬病。該腫瘤生物中心的醫療資質和給魏則西治病“醫生”的職業資格引起了人們的廣泛懷疑,似乎這個中心也難逃高級“黑診所”的惡名。
黑診所雖然看似不起眼,但惹出的是非卻很起眼。有的黑診所把小病治成了大病,有的黑診所直接就讓人失去了生命。司法機關近幾年辦理黑診所引發的刑事案件數量在逐漸增加,非法行醫案件的數量在近幾年也呈現上升趨勢,黑診所背后的非法行醫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非法行醫的特點
結合近幾年司法機關公布的案例,非法行醫案件多發生在農村和城郊結合部。非法行醫的黑醫生通過自己開設黑診所或者去藥房坐堂等方式來開展“業務”。有的黑醫生沒有固定的診所,會選擇在鬧市的街道上擺攤或是在鄉間流動行醫。長時間的非法行醫使得這些黑醫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服務群體。有的黑醫生也并非一無是處,他們有的時候甚至能治療一些疑難雜癥而使他們名聲在外,有一定的市場基礎。
近幾年,非法行醫出現了行醫地點由農村和城郊結合部向城市中心發展的趨勢,并且網上的各種非法行醫也是五花八門。合肥市蜀山區法院2013年審結的10起非法行醫案件中,黑診所開設地點的一半都在中心城區。在網絡上,以莆系醫院為代表的男科、婦科、不孕不育的廣告鋪天蓋地,吸引了很多不知情的人們前去就醫。非法行醫的黑醫生多為文化水平較低的鄉村赤腳醫生,這些黑醫生只具有較少甚至沒有醫療知識。
是什么滋生了非法行醫
非法行醫這一現象雖然有著向城市中心和網絡蔓延的趨勢,但是大多非法行醫活動還是集中在較為偏遠的農村和城市郊區,衛生執法部門對這些地區的監管力度往往有所減弱。非法行醫的醫生也在不斷變換著黑診所的位置和患者就診的方式,有的甚至主動上門去給患者診治,跟衛生執法部門打起了游擊戰。另外這些黑診所沒有正常登記在冊,也就無需繳納稅費,監管上的缺失成了非法行醫滋生的溫床。
在黑診所里非法行醫的醫生大多文化水平比較低,有的根本不知道做醫生需要通過醫生從業資格考試和衛生監管部門的預科。他們認為自己只是在替人看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涉嫌非法行醫。有些人依靠所謂的“祖傳秘方”從事著非法行醫活動,他們認為如果出了醫療事故,大不了就當自己倒霉,賠償一點經濟損失就可以了。對醫療活動的錯誤認識和淡薄的法律意識也是導致非法行醫現象頻發的重要原因。
去黑診所就醫的患者大多為外來務工人員和城郊的居民,他們在遇到些頭疼腦熱的小病往往會選擇去黑診所就診,一方面正規的醫院距離他們較遠,去正規醫院會耗費大量時間;另一方面,在黑診所就診的費用要遠低于正規醫院,相較于正規醫院動輒上百上千元的醫療費用,他們更愿意選擇價格低廉的黑診所。老人和婦女是非法行醫受害的高危人群,他們的防范意識相對淡薄,對黑診所的識別度不高,加上病急亂投醫的心理,他們經常會成為非法行醫的直接受害者。
黑診所的藥品來源也是令人十分擔憂的問題。黑診所的藥品來源不明,而黑診所藥品的批發價與零售價之間有著巨大的差額,中間的利潤讓人觸目驚心,有的黑診所僅靠著藥品的差價就可以保證診所的正常運營。國家藥監局對藥品批發和出售有著明確的規定,藥品企業不得向無醫療機構職業許可證的企業和個人批發、出售藥品。而為了獲取暴利,一些藥品企業會鋌而走險向這些黑診所輸送藥品。不通過正規渠道,藥品的質量完全沒有保證。另外,黑診所和一些藥品掮客之間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藥品掮客在藥品企業和黑診所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黑診所從掮客們手中購買藥品的價格往往只有正規渠道的一半。而掮客們手中的藥品多數沒有保障,大多是一些即將過期和已經過期的藥品,一些藥品甚至是一些黑作坊生產出來的三無藥品。黑診所將這些毫無保障的藥品出售給患者,也能獲得巨大的利益。豐厚的利潤也是非法行醫現象猖獗的重要原因。
向非法行醫亮劍
近年來,多方面的原因導致非法行醫現象激增,如何去規范非法行醫行為,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國家一直高度重視居民醫療保障,出臺了一系列的法規、政策來促進醫療衛生系統的發展,居民的醫療保障覆蓋也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在黑診所叢生的農村及偏遠地區,醫療保障系統的發展仍不能適應群眾的需要。為了遏制非法行醫的進一步擴散,國家應著手建立城鄉一體的保障機制,統籌城鄉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加大對鄉鎮、衛生院為主的農村醫療建設,建立起設施齊備的農村醫療網點,逐漸化解農村、城郊地區缺醫少藥的情況,為農村及偏遠地區居民就醫創造良好的條件,使得這些地方的居民也能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從源頭上遏制非法行醫。
隨著醫療教育的不斷發展,一些醫療專業學校也在盲目擴招,加之許多有資歷的醫生退休后仍然發揮余熱以及歷史遺留的一些民間黑醫生,醫療從業市場已經趨于飽和,導致醫療從業競爭空前激烈。無法通過正規渠道進入醫療行業,一些人只得通過非法的方式來維持生存。國家應該重視醫療就業的統籌規劃,有意識地引導醫療從業,保持醫療從業的健康發展。
衛生監管部門要加強對非法行醫的監管和處罰力度。非法行醫是法律明確禁止的行為,具有很大的社會危害性。非法行醫之所以出現上升勢頭,衛生監管部門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有些衛生監管部門的工作人員甚至和黑診所之間存在利益輸送,極大程度地干擾了衛生監管部門的日常管理工作。2015年,安徽省六安市裕區人民檢察院就查處了一起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犯罪,負有監管責任的衛生行政執法人員王某、余某等人明知高某等因非法行醫已被處罰3次,因收受高某等人賄賂,不將其移交司法機關處理,造成了很壞的社會影響。最終,王某、余某等人受到了法律的嚴懲,27名涉嫌非法行醫的人員也被立案偵查。衛生監管部門應該建立長期有效的機制,加強對醫療市場的監督及對自身的規范,多頭并進形成合力,有效凈化醫療市場。
加強對非法行醫危害性的宣傳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加強媒體的宣傳力度及對醫學常識的宣傳,使人們對醫學知識有一個科學認識,讓人們意識到有病要去正規的醫療機構接受治療,江湖游醫、祖傳秘方的治病方法是不可取的,從而提高人民群眾的防范意識,有效防范非法行醫。司法機關也要加強與媒體的溝通協作,通過公布對非法行醫的處罰有效震懾潛在的非法行醫者,同時要對電視、報刊上一些“專家”、“秘方”進行規范整治,患者在受這些虛假廣告欺騙后可根據廣告法的規定追究廣告刊登者及傳播媒體的法律責任,杜絕非法行醫的虛假醫療廣告。
藥品的巨額利潤也是在整治非法行醫時應該重點關注的問題。黑診所很大一部分利潤是使用藥品企業違規提供的過期或者來源不明的藥品,使用這樣的藥品會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脅。藥品監管部門和物價部門要加強對藥品價格和流通的監管力度,通過規范藥品市場的流通和實行藥品零售價格限制,降低藥品價格。建立藥品到正規醫院的直銷模式,減少不必要的流通環節,使藥品流通變得透明。通過對藥品價格和流通的監管來抑制非法行醫的利潤,有效阻止非法行醫現象的蔓延。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