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秀娟
(一)
話說包拯做了定遠縣令,一有空閑他就帶著仆從包興喬裝打扮,四處明察暗訪。
一天下午,主仆二人口渴難耐,走進茶棚喝茶。看見茶棚外面圍了很多人,兩人很奇怪。包興出外探查,一會兒帶回來四個人。
四人看見包拯趕緊跪下見禮。
包拯問:“你們為何事爭吵?請速速道來!”
“大人,我們兄弟三人是這張村人。我們的老父親剛剛過世。這老道硬說我們父親留下遺囑,要我們按照遺囑分割財產,如果我們不能按要求分割,那么所有的財產將歸他所有。為此,我們起了爭執。可沒想到卻驚擾了大人您,望大人恕罪!” 一人回答道。
老道一聽,忙說:“大人明鑒,那確實是老東家的意思,我不能不遵從啊!”
“遺囑何在?”包拯問道。
老道忙從懷里掏出一張折疊好的紙片,恭恭敬敬地遞上。包興接過,呈于包拯。包拯打開,只見上面寫著:我有一條7個金環相連的金鏈。我死后,老大分得金鏈的,老二分得,老三分得。但分配時,他們只能從金鏈中取下1個金環,否則我將把金鏈贈予我的好友老道。
包拯問老道:“老道,我且問你,倘若他們兄弟幾個無法分配,你當如何?”
“自是依老東家的話來辦!”
包拯又問:“若他們將金鏈劃分得當,你又當如何?”
老道一臉不屑:“哼,
就憑他們,怎么可能!”
“大膽惡徒!”包拯大聲喝道,“你如此冠冕堂皇地欺人奪財,實在是可惡至極!你就應該被拖出去‘賞’二十大板!”
“大人,冤枉啊,冤枉啊!”老道連連喊冤。
“老道,今天本縣讓你心服口服!、和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幾個數公有的倍數,叫作這幾個數的公倍數;其中最小的一個,叫作它們的最小公倍數)是8,8×=4,8×=2,8×=1,而4+2+1=7。所以,老大分是4個,老二分是2個,老三分是1個。至于如何從金鏈上只取1個金環就把它分成三份就更容易了,只要取下第三個,那么剛好一邊是4個,一邊是2個。老道,本縣說的對不對?”包拯走到老道身旁。

包拯越說老道臉色越難看,最后老道嚇得連忙磕頭求饒。
“出家人不以慈悲為懷,反而四處招搖撞騙,罪大惡極!來人,將其帶回衙門等候發落!”包拯大喝一聲。
(二)
不久,包拯升為開封府尹,剛上任,就有人擊鼓鳴冤。包拯立即升堂。堂外推推嚷嚷進來了四個人。
包拯驚堂木一拍:“何人鳴冤?速速報上名來!”
被驚堂木一嚇,四人一溜跪下。
“小人張三。”
“小人李四。”
“小人王五。”
“小人趙六。”
“你們有何冤情,一一道來!” 包拯問道。
李四說:“大人,我們四人是異姓兄弟。因大哥張三能識文斷字,所以銀兩都由他保管。最近,我們商量著把銀兩分一分,沒想到張三欺負我們其他三人不識字,設計騙走了我們的銀子。求大人為我們主持公道啊!”
“求大人為小民主持公道!”李四一說完,王五和趙六也連忙附和。
聽到弟弟們的說辭,張三趕忙為自己辯解:“大人,冤枉啊!我們兄弟四人情同手足,我怎會做此等虧心事,實在是我也不知道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哦!那你且將事情的經過講給我聽。”包拯道。
“大人,我們兄弟四人共有銀子100兩。我想著我是大哥就少分點,于是我就只拿20%;李四在剩下的銀子里拿25%;之后,王五在剩下的銀子里拿30%;最后趙六拿剩下的35%。弟弟們起初對我的分配方案都表示很滿意,說我拿的最少,還把趙六拿剩下的都給了我。可是萬萬沒想到,最后一分,我竟然拿了最多銀子,弟弟們都指責我欺騙了他們。求大人明察,還我一個公道!” 張三著急地說道。
李四說:“你分得47.3兩,都快一半了,我才分得20兩。”
王五說:“我分得18兩。”
趙六說:“我最少,只得14.7兩。”
“三位弟弟,我只拿20%和你們分剩下的,你們一個25%,一個30%,一個35%,都比我多,銀子理當應該也比我的多才對。可為什么我的銀子會是最多,我至今未想明白呀!” 張三無奈地搖搖頭。
四人一時吵成一團。
包拯一拍驚堂木,四人馬上就不敢說話了。
聽完兄弟四人的陳述,包拯思考片刻后,說:“張三,你糊涂。你混淆了要分配的銀兩總數。你們應該用100兩作總數來分配,但是除了你自己,李四、王五、趙六都是用前一個人分剩下的銀兩作總數再進行分配。盡管百分比是越來越大,但是因為總數越來越小,所以分得的銀兩不會比你多。”
四兄弟一聽,都明白了。最后在包拯的主持下,四人平分了銀子,和和氣氣地回家了。
(三)
包拯在陳州除了皇帝的小舅子龐昱,平息了民怨,然后轉道回東京汴梁。
一行人正走著,有人打架,擋住了去路。
包拯下了轎,這時,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已經把那兩個打架的人提溜過來。
包拯一打量,咦,奇怪,這打架的竟然是兩位老翁。
“兩位老人家,你們不在家安享天倫之樂,卻在這里鬧事,所為何事?”
“大人,小民老田頭。”一個老者說,“小民是賣西瓜的。今天小民要照顧生病的老伴,就讓這老孫頭幫著賣瓜,沒想到他竟然私吞了我的錢。”
聽老田頭這么一告狀,一旁的老孫頭嚇得撲通跪在地上:“大人,冤枉啊!我正和老田頭說不知錢怎么少了10文,他就急了,扯著我就打。大人,我真的沒私吞!”
“老人家,快快請起。”包拯攙扶起老孫頭,“你們把事情的經過詳細說予我聽,我幫你們分析分析。”
老孫頭站起身子:“大人,我和老田頭都是賣西瓜的。他的瓜大,10文2個;我的瓜小,10文3個。今天我們都剩30個瓜,我圖方便,就將大西瓜和小西瓜合在一起,以20文5個的價格出售。60個西瓜賣得240文。我拿走我的100文,可老田頭說他應得150文,我卻只給他140文,然后硬說我把錢藏起來了。”
老田頭急了:“不是你,還能有誰?趕緊把錢交出來!”
“且慢!”包拯對老田頭說,“老人家,您委實冤枉了這位孫老人家。他沒有私吞您的錢,只是他賣西瓜的方式不對,賠了10文。”
老孫頭和老田頭對看一眼,齊聲追問:“哪里不對?”
“最開始,孫老人家把3個大的和2個小的搭配賣20文沒有錯。但是這樣只能賣10組,之后剩下的10個全是大西瓜。可是這位孫老人家還以5個20文來賣,可不就虧了嘛!”
老田頭紅了臉,忙給老孫頭施禮賠罪。
解決完兩位老翁的糾紛,包拯一行人繼續上路,奔汴梁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