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法 蘇明蘭 李小珠等

[摘要]目的 探討12導聯動態心電圖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診斷中的價值。方法 選擇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分別做12導聯動態心電圖和常規心電圖檢查,把兩組心肌缺血檢測和心律失常檢查結果分別相互對比。結果 常規心電圖對于心肌缺血的陽性檢出率明顯低于12導聯動態心電圖,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1),12導聯動態心電圖組的室性/房性早搏二、三聯律、成對,短陣室上速/房室傳導阻滯明顯高于常規心電圖組,兩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而兩組的室性/房性早搏早期發現的檢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12導聯動態心電圖比常規心電圖更能準確的反應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發作的動態變化的情況,對于鑒別冠心病心絞痛的不同類型有很大輔助診斷的價值。
[關鍵詞]12導聯動態心電圖;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缺血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11-172-04
有研究表明冠心病是引起老年人的重要死因之一,其又被稱為缺血性心臟病,發病率和年齡成正比例關系。臨床上常表現為心絞痛、心肌梗死等狀況,更有甚者因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死亡。目前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是冠狀動脈造影,但因其成本高且具有一定的風險,因此無法普及。所以常規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成為現在臨床醫生診治患者的主要輔助檢查手段,動態心電圖能夠連續記錄患者24h的心電信號情況,檢出率高,對于診斷冠心病具有重要價值。本研究采用12導聯動態心電圖和常規心電圖對90例患者進行檢測并且相互比較,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5年12月到我院接受檢查的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進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進行常規心電圖和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納入標準為:(1)年齡42~75歲,平均(47.3±2.1)歲;(2)病程為4個月~19年,平均(8 27±3.05)年;(3)患者全部自愿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電解質紊亂患者;(2)心肌炎、心肌肥厚或心包炎患者;(3)肝功能異常患者。男59例,女31例;其中心絞痛70例,陳舊性心肌梗死20例;合并高血壓52例,合并高血脂33例,合并2型糖尿病18例。整個研究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條件下進行。
1.2檢測方法
將90例冠心病老年患者進行入院治療。所有的患者全都停藥觀察3天后,進行常規心電圖和12導聯動態心電圖兩種不同的方式進行檢測。所有患者均進行常規心電圖和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常規心電圖檢測方式:待患者處于安靜狀態后,采取平臥位,用麥迪柯斯心電工作站進行心電圖進行連續的描記,心電圖的基線必須平穩,而確保診斷的準確性。若符合以下2條:(1)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移>0.05mV;(2)同一導聯中T波<1/10R波,則診斷為心肌缺血。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測方式:采用心電圖進行檢測,需要檢測全部患者24小時的心電變化,同時檢測患者癥狀發生的情況,應用軟件對圖像進行分析。若符合以下3條:(1)ST段下移時間持續>1min;(2)與等電位線基線相比,ST段下移>0.1mV;(3)兩次出現ST段下移時間間隔>1min,檢測ST段以J點后80s位標準,則診斷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診斷可根據患者發作時的心率、節律、起止時間、持續特點、伴隨狀況、臨床癥狀等結合心電圖檢測結果進行診斷。
1.3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心肌缺血陽性檢出率、室性/房性早搏早期發現、二、三聯率/成對、短陣室上速、房室傳導阻滯的結果。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檢測心肌缺血結果比較
常規心電圖對于心肌缺血的陽性檢出率44.44%(40/90)明顯低于12導聯動態心電圖75.56%(68/90),兩組數據相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明12導聯動態心電圖診斷的陽性率明顯高于常規心電圖,進而證明了12導聯動態心電圖在對心肌缺血患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相較常規心電圖要高。
2.2兩組檢測心律失常結果比較
12導聯動態心電圖組的室性/房性早搏二、三聯律、成對,短陣室上速,房室傳導阻滯明顯高于常規心電圖組,兩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而兩組的室性/房性早搏早期發現的檢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12導聯動態心電圖對心律失常的診斷效果明顯高于常規心電圖,但室性,房性早搏早期發現的檢出率無差異。進而證明了12導聯心電圖在心律失常診斷過程中的診斷價值較高。見表1。
3討論
冠心病主要的癥狀表現為冠脈病變和心肌缺血等,由此會導致心肌供血不足,出現心肌梗死、心絞痛、心力衰竭等,如果心律失常的情況嚴重,還會出現心悸、胸悶等,甚至出現心源性猝死的情況。心律失常在冠心病中出現的頻率較高,其類型、性質、心功能等是患者臨床癥狀輕重表現的重要影響因素。可是他表現出來的情況因具有多樣性的特點,誤診、漏診的情況在臨床上出現的次數較多。為了避免病情的進一步惡化,能夠提早盡快的發現患者的病變,對患者進行臨床檢查的準確度的提高不容忽視。
就目前而言,有較多的方法去臨床確診冠心病,具有的手段技術大概有CAG、心電圖、冠狀動脈CT血管成像以及造影等,后者的準確度是最高的,但是其昂貴的費用和較高的成本讓很多醫院尤其是一些設備配備不充分,醫療技術有限的鄉鎮醫院而言,并不能真正的實行此種方法確診。患者動態心電圖可對心電活動的信號進行連續的記錄,可以捕獲一過性的心電信號的改變等所有過程,并分析統計出結果。12導聯動態心電圖在心血管領域中是較為重要的無創檢測方法,特別是在陣發性、短暫性心律失常的診斷中靈敏性特別高,而且對于鑒別冠心病心絞痛的類型還有很大的輔助診斷價值。12導聯動態心電圖能大幅提高對冠心病患者進行檢測心肌缺血及各種類型心律失常的檢出率,更能準確地反映患者心肌缺血發作時的頻率、時間等動態變化以及一系列情況。它把心電圖和計算機技術有效的結合起來,把患者活動狀態下的常規導聯24h心電圖記錄下來,并全部存儲在記錄器中,然后通過計算機回放的方法,用于診斷結果的確定。但是該檢查方法要求患者將儀器長時間佩戴在身上,可部分患者依從性差且不是特別的配合,并且對周圍環境的要求較高,使得這個試驗的應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和影響。通過研究探討12導聯動態心電圖具有的價值,提高臨床醫生對動態心電圖的認識。本研究選擇90例患有冠心病的老年患者進行試驗調查,分別采用了普通心電圖和12導聯動態心電圖的方法進行比較分析,進而得出試驗的結果。本研究結果顯示12導聯動態心電圖對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檢查結果出檢率明顯高于常規心電圖,出現這樣的結果主要就是因為12導聯動態心電圖在試驗中記錄了老年冠心病患者24h的心電變化,并存儲圖像進行分析。由此可以看出12導聯動態心電圖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檢出率有明顯的提高。本研究也發現,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測顯示出來的心肌缺血的陽性率為75.76%,明顯高于常規心電圖(44.44%),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試驗中患者心律失常的結果中,室性和房性期前收縮頻發、室性和房性期前收縮二三聯律、期前收縮成對、短陣室上性心動過速等因素都明顯的高于常規心電圖的那個實驗組。兩個試驗組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本研究在試驗過程中總結出了12導聯動態心電圖使用中的注意事項,以供臨床參考,具體為在試驗中盡量注意儀器的佩戴所產生的不可避免的誤差,注意試驗老年患者的各種狀態的觀察,做到盡量的滿足患者的心理要求,讓實驗結果的不可避免的誤差降低到最小。綜上所述,試驗結果反映出12導聯動態心電圖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準確性相比普通心電圖的檢出陽性率更高,能夠更加準確的監測患者心電信號的變化,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疾病的檢測中具有明顯的優勢和重要的意義,可以在臨床上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