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明確要求全黨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一定要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北京市委多次強調,作為北京的黨員干部要進一步增強首善意識,這不僅為各級黨組織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指明了方向,而且為黨員干部修身做人、用權律己、謀事創業提供了重要遵循。4月28日,在通州區“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會議上,區委明確提出,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黨員干部,在堅持“四個意識”以及首善意識的基礎上,還要牢固樹立副中心意識。
當前,中央對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中央政治局專題研究部署,強調要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以創造歷史、追求藝術的精神進行規劃設計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市委要求,要用大歷史觀看待這件大事,充滿激情、滿懷信心,把城市副中心建成標桿工程、歷史典范。在傳達學習中央和市委精神的過程中,全區黨員干部群眾普遍感覺非常振奮,備受鼓舞,都有一種摩拳擦掌、大干一場的勁頭。落實好這個千年大計,必須以副中心意識來統領思想和意志,這是一種能夠凝結人們共同意愿,激勵人們團結奮進的堅強信念;是扎根于全區黨員、干部和群眾心中,讓大家自覺站在前沿一線,共同建設美好通州的獨特情懷。副中心意識是比原有標準更高的超越精神,能夠彰顯后發優勢,具有前瞻性和長遠性的廣闊視野;副中心意識是推動黨員干部提升精神境界和工作水平的沖鋒號,喚醒的是我們對所處的新環境、新形勢、新目標的擔當和責任義務;副中心意識是一面催人奮進的旗幟,激發著全區人民向著美好未來持續奮斗。
副中心意識有著豐富的內涵、鮮明的特征,可以從六個具體方面來理解:一是顧全大局的意識。城市副中心建設不僅是調整北京空間格局的戰略舉措,也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時代需要,是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市委關于調整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要求,正確處理好“舍”與“得”的關系,做好疏解與承接的雙重準備。二是主動服務的意識。要轉變服務理念,在管理中服務,在服務中保障,全方位做好保障工作,努力服務于人民群眾、服務于改革發展、服務于市級黨政機關,統籌生產、生活、生態布局,實現宜居宜業,努力讓副中心發展的成果更多惠及群眾,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三是“通州無小事”的意識。城市副中心建設一直受到社會輿論的高度關注,特別是一些先行改革和涉及民生的熱點問題,時刻處于聚光燈和顯微鏡下,這就要求我們的黨員領導干部要集中精力、以身示范,各項工作不能有絲毫差錯閃失,做安定和諧的維護者,做副中心建設的宣傳員和社會疏導員。四是爭創一流的意識。要展示與副中心相匹配的精神面貌,拿出一流的工作水平、奮發的工作狀態、驕人的工作業績,精益求精、精心推進,示范引領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發揚“工匠”精神,創造更多精品,留下更多經典,努力讓副中心建設“不留歷史遺憾”。五是搶抓機遇的意識。中央明確提出,規劃建設城市副中心、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歷史性工程,要著力打造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示范區、新型城鎮化示范區、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范區。頂層設計和美好藍圖給予通州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我們要日夜兼程、全力而為,以時不我待的使命感譜寫區域協同發展新篇章。六是敢為人先的意識。在首都北京如此高水平規劃建設城市副中心,無先例可循,必須敢想敢試、敢于探索、敢于擔當,敢于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遇到“硬骨頭”,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勁頭,以必勝的信心責無旁貸地把特殊的歷史責任扛起來,始終保持開拓進取的良好狀態。
副中心意識是在通州的發展歷程和現實需要中產生和形成的。全區共產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要帶頭踐行副中心意識。
要突出“高”字提站位。要堅持站位更高、標準更高。古人講,“順風而呼,聲不加疾也,際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意思是說登高可以望遠,因為所憑借的東西有利,視野上“欲窮千里目”,思想站位必須“更上一層樓”。從區域定位上說,我們從傳統的遠郊區變為城市副中心。從工作難度上說,我們從“高強度”變為“超強度”。面對這些新變化,特別是中央提出的“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新任務新要求,全區黨員領導干部要有提高站位的認識自覺,要站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站在努力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站在全國人民需要一個什么樣的首都、如何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國家戰略的高度來思考和推動我們的各項工作,使每個舉措都向中心聚焦、為大局聚力,進一步增強首善意識,在各自崗位上盡職盡責,用可能達到的最高標準要求自己,爭創一流,當好表率。
要突出“早”字抓謀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運籌帷幄之中,方可決勝千里之外,準備得充分才能把握方向、謀劃全局。中央明確提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要堅持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后再開工建設。去年以來,區委圍繞“建設一個什么樣的副中心和怎樣建設副中心”這一主題認真謀劃,明確了“補短板、強基礎;調布局、留空間;重管理、優環境;高水平、謀長遠”的總思路。千古興業,關鍵在人,謀事更要謀人。為此,要通過實施領導干部能力素質提升計劃,以區、鄉鎮、村三級換屆為契機,選好干部配強班子,為謀劃全局提供保障。全區各部門各單位要結合自身職能,圍繞城市副中心建設這個重大使命,對照國內外先進水平,在提前謀劃上做足功課,形成切實可行的奮斗目標或發展規劃,主動與上級部門對接,協調解決難題,做到心中有目標,行動有方向,工作有動力。
要突出“新”字求突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們不識變、不應變、不求變,就可能錯失發展機遇,甚至錯過整整一個時代。推進城市副中心建設是一條披荊斬棘的創新發展之路,面對新挑戰和新機遇,必須分析新問題、拿出新舉措。如何在較短時間內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組團集約緊湊發展”的生態城市布局,這就要求我們要破除思維定式,敢于創新,先行先試,拿出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意志,在“拼”上用功、在“闖”上拓展,爭做先鋒,勇立潮頭。全區黨員領導干部還要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契機,大力強化學習意識,不斷提升創新能力,培養戰略思維、世界眼光和專業素養。遇到困難要結合本地實際,多深入研究,多分析研判,多提建設性意見,敢于打破傳統、攻堅克難,以城市副中心建設中審批制度改革和政策試點為契機,敢于先行先試、擔當作為。特別是要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副中心建設,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把協調作為內在要求,把綠色作為必要條件,把開放作為必然選擇,把共享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緊圍繞新發展理念來加速副中心建設。
要突出“細”字打基礎。“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推進城市副中心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每一環節都是“整個鏈條”的關鍵點。只有從小事做起,從細節抓起,落細落小,多積尺寸之功,才能精準施策,才能不斷提高辦事效率、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做好每一件小事,就要見微知著、精細準備、舉一反三、追求完美,特別是城市建設、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等“補短板、強基礎”的工作,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更要從思想上嚴起來,防止一念之差造成決策失誤,在行動上細起來,避免毫厘之差引起社會誤解,從薄弱處著力,向細微處開刀,不放過細枝末節,從調查研究到制訂方案,從集思廣益到出臺政策,從具體實施到效果評估,都要對副中心標準時時銘記、事事堅持、處處上心,筑牢一個個“點”,連成一條條“線”,形成一個個“樣板”,夯實副中心建設的根基。
要突出“緊”字重執行。就是要反應迅速、行動加快、節奏更緊,進一步提升執行力。毛澤東同志在《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中指出:“抓而不緊,等于不抓。”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時,大力提倡“馬上就辦”的工作作風,這種作風需要在城市副中心建設中大力踐行。當前我們時間緊、任務重、標準高,特別是距離2017年底的近期時間節點僅有17個月時間,面臨的難題還很大、硬仗還很多,加上我們是在一個人口、經濟比較密集的建成區中,推動功能重組和資源優化配置,質量和速度要求都很高,這就需要科學決策、果斷行動、快速推進,并在既定時限內取得實質性進展,絕不能拖泥帶水、磨磨蹭蹭、不推不動,甚至推著也不動。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以更大的責任擔當、更快的效率速度推動工作落實,在破解難題中勇于涉險灘、攻難關,團結帶領廣大群眾搶抓機遇、共度時艱、贏得發展。
要突出“實”字見成效。就是要有更實的作風、更實的舉措、更實的成效。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夢在前方,路在腳下,要用釘釘子的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敲,用實干托起中國夢。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必須“一件一件事去做,一茬接一茬地干”。去年以來,我們加速推進副中心建設中的棚改、創城、大氣治理等工作,今年的任務更加艱巨,面臨行政辦公區二期拆遷、退出低端產業、環球影城項目、生態環境治理等一系列“攻堅戰”,來不得半點含糊,要靠實打實的硬功夫。全區黨員領導干部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權力觀和利益觀,把中央、市委的新要求與正在干的工作結合起來,從廣大群眾的實際需要出發,自覺找準本職工作的切入點、結合點、著力點,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在一個個“攻堅戰”的勝利中見到實效,努力做出實實在在、不含水分,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不以事艱而不為,不以任重而畏懼。在中央、市委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區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務必要以副中心意識來統領思想、指導實踐、推進工作,努力在自己的崗位上履職盡責、建功立業,為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作者:楊斌,中共通州區委書記)
責任編輯:梁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