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軍,馬志偉,龔百生,邱明星(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泌尿外科,成都610072)
吉西他濱在高危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二次電切術后的應用
李利軍,馬志偉,龔百生,邱明星
(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泌尿外科,成都610072)
目的 觀察高危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NMIBC)二次電切術后應用吉西他濱膀胱灌注預防術后復發的療效。方法 選擇2011年8月至2013年1月該院收治的60例高危(多發、T1、G3、Tis)NMIBC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且均行經尿道膀胱腫瘤二次電切術,術后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給予吉西他濱行膀胱灌注化療,對照組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療。術后隨訪2年,觀察兩組患者腫瘤復發情況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總復發率[23.3%(7/30)]低于對照組[36.7%(11/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發生不良反應1例,對照組2例,主要表現均為尿路刺激癥狀和血尿,但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癥治療后均緩解,兩組患者均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結論 高危NMIBC二次電切術后應用吉西他濱膀胱灌注能較好地預防術后復發,且不良反應少,可成為臨床預防腫瘤復發的較好選擇。
脫氧胞苷/類似物和衍生物; 膀胱腫瘤; 腫瘤浸潤; 腫瘤復發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臨床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在全球,其發病率在女性患者中排名約在10位之后,而在男性中則居第7位[1],中國膀胱癌發病率低于西方發達國家,但仍是一種直接威脅患者生存的疾病,其突出特征為較高的復發率。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NMIBC)的主要治療措施是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TURBT),該手術能切除肉眼可見的全部腫瘤及術后病理分期、分級,但不能阻止疾病的復發和進展[2],而高危的膀胱腫瘤需要在4周左右行二次電切術,以清除殘余腫瘤及更明確的病理分期,術后輔助性膀胱灌注化療和免疫治療可降低腫瘤的復發和預防疾病進展。用于一線免疫治療的卡介苗在國內大多數地區缺乏制劑,吉西他濱作為較新藥物在治療膀胱癌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3]。現將高危NMIBC二次電切術后應用吉西他濱輔助膀胱灌注化療臨床觀察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8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高危(多發、T1、G3、Tis)NMIBC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在第一次電切術后4周左右行二次電切術;其中男49例,女11例;年齡46~81歲;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在接受輔助灌注化療前,兩組患者年齡、性別、腫瘤個數、腫瘤大小、TNM分期及病理分級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影像學檢查提示膀胱占位病變,膀胱鏡活檢證實尿路上皮癌;行規范TURBT,兩組患者在術后4周左右均行二次電切術,術后無大出血及膀胱穿孔等并發癥;兩組患者均在術后24 h內即刻灌注化療1次,1周后開始規則膀胱灌注化療,每周1次,連續8周,再行每月1次的灌注化療。觀察組給予生理鹽水(20~30 mL)聯合吉西他濱(江蘇豪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H20030105)100 mg,對照組給予生理鹽水(20~30mL)加吡柔比星(深圳萬樂藥業有限公司,批號:H10930105)30 mg。灌注后囑患者分別取仰臥位、左側臥位、右側臥位及俯臥位休息15 min后排空膀胱。
1.2.2 隨訪評估 每月隨訪復查患者血常規、肝腎功能、尿常規及以排尿情況為主的主觀不適感(膀胱刺激癥狀、血尿等),第1年每3個月復查膀胱鏡,第2年每6個月復查膀胱鏡,術后每6個月復查1次胸部CT檢查。主要統計二次電切術后復發情況及灌注藥物不良反應。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表示,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復發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第1年隨訪時2例復發,第2年5例,總復發率為23.3%;對照組患者術后第1年隨訪時2例復發,第2年9例,總復發率為36.7%,兩組總復發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83,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復發情況比較[n(%)]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發生不良反應1例,對照組2例,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9,P>0.05);主要表現均為尿路刺激癥狀和血尿,囑患者多飲水、延長灌藥時間及對癥治療后緩解;兩組患者均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也無嘔吐、腹瀉、脫發及明顯血常規和肝腎功能異常的不良反應。
在膀胱癌的手術治療中,單純的TURBT不能較好地解決膀胱癌術后的高復發率和進展問題,為防止TURBT術中脫落在膀胱內的腫瘤細胞術后種植轉移,術后均應行膀胱內灌注化療處理[4];而對于腫瘤切除不徹底、標本內無肌層組織及高級別和T1期腫瘤等高危患者,建議術后2~6周行二次TURBT,從而降低術后復發[5]及更精確地進行腫瘤臨床分期、分級。在這類高危NMIBC術后,廣泛被推薦給予卡介苗灌注治療,但因其較嚴重的毒性反應和目前國內藥品的取得不易等問題嚴重限制了使用率,進而大量選擇膀胱內灌注化療藥物治療。在膀胱癌術后灌注化療藥物中,既往常用藥物有表柔比星、吡柔比星、羥喜樹堿等;吉西他濱為核苷同系物,屬細胞周期特異性抗腫瘤藥。其主要殺傷處于S期(DNA合成)的細胞,同時也阻斷細胞增殖由G1向S期過渡的進程,具有抗瘤譜廣、毒性反應低及無交叉耐藥等特點。有研究表明,吉西他濱應用于卡介苗治療失敗的高危膀胱癌電切術后灌注療效顯著[6],并且在轉移性膀胱癌患者行全身化療中有良好的作用[7-8];本研究選擇吉西他濱行膀胱灌注,與常用的吡柔比星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觀察時間內腫瘤復發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均較低,因此,吉西他濱是膀胱灌注化療的較好選擇。由于本研究的病例數較少、觀察的時間不斷延長及手術者技術水平的差異等因素,暫不能得到更遠期的結論,因此,還需要更深入的科學研究分析。
[1]Jemal A,Bray F,Center MM,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J].CA Cancer J Clin,2011,61(2):69-90.
[2]Brausi M,Collette L,Kurth K,et al.Variability in the recurrence rate at first follow-up cystoscopy after TUR in stage Ta T1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a combined analysis of seven EORTC studies[J].Eur Urol,2002,41(5):523-531.
[3]Galsky MD,Hahn NM,Powles T,et al.Gemcitabine,cisplatin,and sunitinib for metastatic urothelial carcinoma and as preoperative therapy for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J].Clin Genitourin Cancer,2013,11(2):175-181.
[4]Babjuk M,Burger M,Zigeuner R,et al.EAU guidelines on non-muscleinvasive urothelia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update 2013[J].Eur Urol,2013,64(4):639-653.
[5]Divrik T,Yildirim U,Eroglu AS,et al.Is a second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necessary for newly diagnosed pT1 bladder cancer?[J].J Urol,2006,175(4):1258-1261.
[6]王曉天,殷波,宋永勝.TUR-BT術后吉西他濱膀胱灌注聯合白介素-2預防非浸潤性膀胱癌復發的臨床觀察[J].現代腫瘤醫學,2015,23(3):371-374.
[7]Di Lorenzo G,Perdonà S,Damiano R,et al.Gemcitabine versus bacille Calmette-Guérin after initial bacille Calmette-Guérin failure in 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J].Cancer,2010,116(8):1893-1900.
[8]Bellunt J,Orsola A,Wiegel T,et al.Bladder cancer: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treatment and follow-up[J].Ann Oncol,2011,22 Suppl 6:vi45-49.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6.045
B
1009-5519(2016)16-2560-02
2016-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