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書,譚曉桃(大渡口區人民醫院,重慶400084)
氯沙坦鉀與纈沙坦治療高尿酸血癥并發高血壓臨床觀察
周德書,譚曉桃
(大渡口區人民醫院,重慶400084)
目的 探討氯沙坦鉀與纈沙坦治療高尿酸血癥并發高血壓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1~12月該院收治的高尿酸血癥并發高血壓患者120例,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給予氯沙坦鉀聯合丙磺舒治療,對照組給予纈沙坦聯合丙磺舒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壓、血尿酸值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壓、血尿酸值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氯沙坦鉀治療高尿酸血癥并發高血壓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氯沙坦鉀; 纈沙坦; 高尿酸血癥/藥物療法; 抗高血壓藥; 高血壓
高血壓患者并發高尿酸血癥的風險遠高于健康人,發病率約為30.0%,提示高尿酸血癥與高血壓之間存在明顯相關性。高尿酸血癥并發高血壓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較高,嚴重威脅患者健康[1]。本研究納入重慶市大渡口區人民醫院收治的高尿酸血癥并發高血壓患者120例,對比分析了氯沙坦鉀與纈沙坦的臨床療效,現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12月本院收治的高尿酸血癥并發高血壓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高尿酸血癥并發高血壓的臨床診斷標準,其中男82例,女38例,年齡40~80歲,平均(57.8±4.3)歲。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給予低脂、低鹽及低嘌呤飲食,并給予積極對癥治療。在上述治療基礎上,觀察組患者給予口服氯沙坦鉀[(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批號不詳),每次80 mg,每天1次[2-3]]與丙磺舒[(湖北鴻運龍藥業有限公司,批號不詳),每次0.5 g,每天1次]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口服纈沙坦[(諾華制藥有限公司,批號不詳),每次80 mg,每天1次]與丙磺舒(每次0.5 g,每天1次)治療。兩組患者均治療4周。
1.2.2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抽取兩組患者靜脈血測定血尿酸水平,同時測量并記錄患者的血壓變化情況;觀察兩組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2.3 療效標準 按照《心血管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判斷高血壓治療效果。顯效:舒張壓下降大于10mmHg (1 mm Hg=0.133 kPa),且恢復正常,或收縮壓下降大于20 mm Hg;有效:舒張壓下降小于10 mmHg,但未恢復正常,或收縮壓下降幅度10~19 mm Hg;無效:治療后,舒張壓與收縮壓均未下降[4]。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4.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尿酸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尿酸水平均明顯下降,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血尿酸水平下降更為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尿酸水平變化(±s,μmol/L)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尿酸水平變化(±s,μmol/L)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n 治療前 治療后60 60 476.8±45.3 479.4±40.6 378.9±34.2ab410.4±48.2a
2.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壓治療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高血壓治療總有效率(90.0%),明顯高于對照組(7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高血壓治療情況比較[n(%)]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期間,觀察組患者未發生不良反應,對照組患者發生便秘2例、嘔吐2例、體位性低血壓1例、頭痛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及生活壓力的增加,高尿酸血癥并發高血壓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有研究認為,血尿酸水平增加與高血壓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性,屬于心血管疾病惡化的危險因素之一[5]。尋找治療高尿酸血癥并發高血壓的理想方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成為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6-7]。在臨床治療上,應考慮降壓藥物本身的不良影響,合理選擇降壓藥物。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氯沙坦鉀、纈沙坦均為血管緊張素Ⅱ受體(AT1)拮抗劑,在阻斷內源性、外源性血管緊張素Ⅱ產生的藥理作用原理大致相似,但氯沙坦鉀效果更加顯著,主要反映在氯沙坦鉀選擇性作用于AT1受體,且不對心血管中的重要離子通道功能、激素受體功能產生影響,且不抑制降解緩激肽酶Ⅱ,也不對血管緊張素Ⅱ代謝過程產生影響。同時還可調節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減少腎小球毛細血管內高灌注、高濾過及高壓力狀態,從而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有效保護腎功能。在治療不良反應方面,觀察組幾乎無不良反應,而對照組便秘、嘔吐、頭痛及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率較高,說明在高尿酸血癥并發高血壓的臨床治療上,氯沙坦鉀治療的安全性更高,療效確切,與國內研究結果一致[8]。
綜上所述,高尿酸血癥并發高血壓為臨床常見病,在臨床治療上,給予氯沙坦鉀治療,不良反應輕,且療效確切,可促使患者血壓水平恢復正常,并改善血尿酸水平,屬于治療高尿酸血癥并發高血壓的理想藥物,值得在臨床治療上推廣應用。
[1]趙紅建,俎德玲,諸葛毅,等.高血壓病合并無癥狀高尿酸血癥臨床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1,23(3):320-322.
[2] 丁海峰,馬蘭,范鷹.高血壓病合并高尿酸血癥與冠心病的關系[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1,19(4):339-342.
[3]劉潔,王顏剛,王欒,等.高尿酸血癥合并高血壓病人代謝指標變化[J].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2011,23(5):447-449.
[4]陳可珍.高尿酸血癥合并高血壓臨床特點及預防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4,11(10):103.
[5]袁志敏.血壓晨峰、血尿酸與高血壓患者心血管預后間關系[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5,36(4):526.
[6]覃春蓮,謝娟,周靚,等.科素亞治療高尿酸血癥合并高血壓患者的臨床分析[J].中南醫學科學雜志,2013,41(5):490-491.
[7]林立建,謝良地.高血壓并發高尿酸血癥臨床問題[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1,31(8):606-607.
[8]陳海琦,何琪.氯沙坦鉀和卡托普利治療高血壓療效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11,27(14):2133-2134.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6.049
B
1009-5519(2016)16-2567-02
2016-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