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與生活的關系從來沒有像現在這么緊密。之前財富與生活往往是單向度的,簡單地說就是賺了錢提高生活質量,而現在,從生活質量的提高中挖掘商機又成了企業家新的潮流。影視產業已經為我們貢獻了無數了億萬富翁,現在輪到足球了。
應該說,商界大佬玩足球已經有些年頭了,比如王健林當年的大連萬達,還有許家印馬云的廣州恒大,不過之前大佬們只是在自己家里玩玩,而最近一年的形勢則是沖出亞洲、買向世界。王健林參股西甲馬競俱樂部,蘇寧張近東買下了國際米蘭,AC米蘭的老貝也和中國財團“緋聞”不斷,7天酒店創始人買下法甲尼斯,連復星郭廣昌也不甘寂寞,買下了英甲狼隊。
這些投資足球的大佬基本上都不踢足球,王健林說“年輕時在部隊玩過,那不能叫踢球,只是玩過”,而許家印則是看中國女排長大的,至于馬云和郭廣昌,他們的最大愛好是太極。不過這并不妨礙他們一起沖向球場。
沖向球場的目的,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賺足球的錢,二是不為賺足球的錢,要用足球撬動地球(張近東語)。當然,最終總是要賺錢的。
不過,很多人對于足球能不能賺錢一直心存疑慮。比如,新三板上市的廣州恒大一直被拿來做反面教材,你看,去年虧了9億多,3年合計虧損近20億……
但不管怎么樣,買球隊的人還是越來越多。至于原因,海通證券李迅雷有一段這樣的分析:他認為目前中國的經濟形勢是“商品通脹、服務通脹”。普通商品價格在下跌,標志著傳統產業正在走向衰落,投資要慎重。同時,服務價格在上漲,說明中國經濟的亮點在服務消費,文化教育、娛樂體育、醫療衛生、養老保健等服務業的發展空間很大。從這個意義來說,大佬下場踢球不無道理。
此外,海外買買買可能還有一個資產配置的問題,趁匯率高的時候多買點海外資產應該不是大錯。就像英鎊跌了,去英國旅游的人也會越來越多。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