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李曉兵 法學博士、南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臺港澳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趙恒 臺港澳法研究中心助理
肯尼亞政府將嫌犯遣返大陸是正確的
作者丨李曉兵 法學博士、南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臺港澳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趙恒 臺港澳法研究中心助理
根據國際法的原則,肯尼亞電信詐欺案件受害者均為大陸居民,詐欺的金錢也從大陸流出,所以大陸公安當然應該從肯尼亞警方手中接管嫌犯,中方應繼續行使遣返和司法懲戒的正當權力,打擊跨境詐騙犯罪,更好地維護中國公民合法權益和中國的國際形象。
《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簽署于2009年4月26日,其中對于“共同打擊犯罪”的“合作范圍”“協助偵查”和“人員遣返”做出了具體的規定,而在“司法互助”方面也對于“送達文書”“調查取證”“ 罪贓移交““裁判認可”“罪犯移管(接返)”和“人道探視”做出了相應的安排。
發生在肯尼亞的電信詐騙案件,首先,詐騙案的受害主體在中國;第二,詐騙數額特別巨大,情節嚴重;第三,嫌犯行為,在大陸、在臺灣、在肯尼亞都構成犯罪。由于受害者為大陸民眾,根據屬地管轄原則,將犯罪嫌疑人交由大陸偵辦,符合有關法律規定和國際通行慣例,同時也符合一個中國原則。
目前,在國際社會里大體上存在著三種遣返方式。第一種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簽訂遣返條約,相互承擔遣返嫌犯的條約義務。這種形式最為普遍。有時,即使國家之間沒有引渡條約,引渡也可以通過雙方簽訂的司法協助條約來進行。但具體程序還需有關國家共同商定。第二種是通過有關的國際公約。如果有關國家都是某一國際公約的締約國,而該公約載有遣返的條款,則締約國之間承擔遣返嫌犯的條約義務。第三種是通過某一國際組織的協助而將嫌犯遣返回國。如果有關國家都是國際刑警組織的成員國,則它們有義務在該組織規定的范圍內就引渡嫌犯進行合作。
這里,肯尼亞是中國的邦交國,承認一個中國。詐騙犯罪行為發生的國家為肯尼亞,其同意遣返給中國。受害國家為中國,即便有臺灣因素,肯尼亞也會因國際法認定那是中國臺灣。
總之,此次大陸警方的做法,強調大陸的司法管轄權,沒有“越過界”,而且符合“一個中國”原則。因為被遣返大陸的臺籍嫌犯,都是對大陸居民實施犯罪,而且犯罪行為結果地又是在大陸,大陸警方享有司法管轄權。這既符合國際公法,也沒有違背兩岸司法協助協議的精神。

被遣返的臺灣嫌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