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小清新
夜宿音樂文化園區附設的音樂世界旅邸。這里原是臺灣交響樂團所在地,順應時局改變,把宿舍變成旅館,每一層以音樂分類設計成主題樓層,房間內全是跟音樂有關的裝飾,仿佛墜入五線譜里。隔天我騎著單車去了林家花園、阿罩霧媽祖宮、蔬果繁多小吃也多的霧峰菜市場,眼見安藤忠雄設計的亞洲現代美術館就在不遠,怎知我錯估霧峰的景點之多,就放下一次再去吧。
朋友帶我去樹仁路,吃“老牌羊肉”招牌的帶皮羊肉爐,吳東明笑著說,美食家舒國治在媒體推薦這家名菜,竟然漏了霧峰人最愛的羊腳筋湯跟蒜羊卷餅。這兩道一個咬、一個卷,真是好吃,如果被照片騙了而沒點,那絕對是大大損失。麻油姜片羊骨髓、羊肉片湯,也都令人見識到此店的手藝奇巧。還有霧峰才有的甜品,3大獨家開發的“融融圓”甜品,肯定讓愛吃冰品甜食者,味蕾忙不停。面對樹仁路其他老店,我摸摸已經凸起的肚子,才真正理解林德俊最初聽到我到訪的天數,很不屑地說,“玩霧峰至少要三天兩夜,五天四夜都嫌不夠呢!”對于此行的匆促,我感到后悔了。
轉到蘭生街的人文書店“熊與貓咖啡書店”,這是詩人林德俊偕妻子韋瑋離開報社工作,返鄉后經營的書店。除了銷售書籍、手創藝品,林德俊以多年的工作經驗、豐沛的人脈策劃每周舉行的文學、小區人文、建筑、農學講座跟戶外走讀,實踐他以“在地文藝復興”為己任的理念。平時這里也是霧峰各方人馬集思開會之所,臺中都市原民部落發展協會的簡宏哲,正來找他討論某一活動的規劃。返鄉開書店,好像是文青做的小清新事業。看著他們夫妻煥發光彩的臉龐、簡宏哲不斷講述為霧峰再做點什么的熱情,一家書店不僅是小區的、也是整個區域的藝文風向指針。
如果你不想跟我因來去匆匆一樣而后悔,“熊與貓咖啡書店”提供免費人文旅游咨詢,不管你在哪里出發,都可以發訊息來問。這樣的書店開在“臺灣第一村”,不只是展現小清新,更是返鄉青年愛鄉土的熱血投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