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華真
父親心態和爺爺心態
文/何華真

與后輩之間,光講溝通實在不夠,更要誠意向后輩學習。
由北京回香港,一踏進機場出境關卡,就聽見孩子的哭聲,呼天搶地,卻不見人影,往地上一望,才見一名約八九歲的小童撒潑:“我不上飛機。”心想進了關卡,不想飛也得飛,父母再寵孩子也沒有回頭路。傳承也是,就算對著一個敗家子,一堆敗家子,一代敗家子又怎樣,最后還不是又哄又騙,使出渾身解數,始終都得上飛機。
話說一家總部在上海的主板上市企業,CEO生于北京,長于香港,是60后,這種背景在獵頭公司手中是高級人才了,但50后的董事會主席對他的評語很有趣:“一把年紀,不養孩子,這不打緊,狗也不養一條,怎樣理解年輕下屬!”這位創始人雖然比CEO大一代,但感覺上比CEO青春,有時代感,對IT/潮物敏感(與業務無直接關系),原因在于他有一段不平凡的經歷,被兒子重重教訓過。
我為什么會提出這個案例?就是中國現在對傳承的喧囂,由60/70/80后到65/75/85后,區間已由十年計降至五年,而且頗有洪水猛獸感,這些小魔怪不是外星侵略者,而是我們的炎黃子孫。
大堆專家,可以洋洋萬言,也可隨手畫出流行的三軸雷達圖,第一軸是重點大學VS閑散大學,第二軸是商富家庭VS赤貧家庭,第三軸是個人主義VS集體主義。這三軸愈是向下,文憑越差,越家貧,越受集體主義熏陶,結果越聽話,越能吃苦,越愿意學,越容易被主管接納,如聯想人。
但你得往前看,在2020年甚至2030年,企業還充斥這類分子,企業能延續嗎?企業要不斷進化,持續接受新的DNA,正如美國軍校越來越多黑人、少數族裔,美國政府也有黑人總統、黃人大使,不能光是白人。
中國的世界工廠大業邁向黃昏,我們要的不再是富士康式的人肉機械。為什么年輕人都喜歡網絡企業,因為他在那里可以伸張企業公民權,上級對業務外行,不能打壓,不能身教,不能“想當年”式地教訓。這樣新一代才能充分成長。是時候要求中國企業家們來一次另類的升級,不是光升員工。企業家升級,連帶企業自動轉型。
企業培育新一代,不需要什么量子飛躍,一個非常簡單的辦法,就是由老爸心態升級至爺爺心態就可以了。以前文的上海公司董事會主席為例,他和很多新爸爸一樣,犯了無可避免的錯:“望子成龍。”我也是長子,亦遭此劫,大部分長子的一生,都無法逍遙。背著一個詛咒,小部分成功,但終身不敢松懈,另一極端是在青年時就垮掉,所以長子不是蕭規曹隨,就是破門出走。
那位董事會主席的長子就破門出走,待到父子講和,從此開竅,學習與后輩溝通。光講溝通實在不夠,更要誠意向后輩學習。老輩企業家,除非IT中人,否則對后輩而言,是兩手空空的留級生,QQ、Facebook、Twitter一竅不通,學不懂還狡辯。
轉當爺爺就扭轉乾坤了,每一代的爺爺都會很乖巧地聽幼孫“教導”,聲調永遠柔和,就算要出手“調教”,亦會措詞恰當,不激怒小輩。企業傳承中,層際傳承(tier based succession),是比代際(舵手)傳承先克服的問題。如果仍不懂放下父尊,就看看成龍老片子《功夫小子》,看看袁和平怎樣循循善誘,捉放成龍,才能將絕世功夫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