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奕軒, 張誼鵬
(四川省川建勘察設計院, 四川成都 610031)
?
隧道滲流場數值模擬的實現
黃奕軒, 張誼鵬
(四川省川建勘察設計院, 四川成都 610031)
依某高寒區隧道工程實際,對現場結構面參數進行實測,在此基礎上,利用Monte Carlo法生成節理貫通網絡圖,得到主要的優勢結構面。利用滲透張量法計算得到不同方向的滲透系數,同時利用單孔壓水試驗修正,得到裂隙巖體的滲透系數張量。采用有限元軟件模擬隧道的滲流場,模擬結果為下一步滲流場影響溫度場的數值模擬提供滲流速度的參數。
隧道;Monte Carlo法;滲透張量法;裂隙巖體;滲流場
高海拔嚴寒地區修建隧道時,凍害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運用數值模擬方法計算隧道溫度場并結合現場溫度測量數據驗證的方法是目前隧道防凍層設計的主要依據。目前工程上應用的數值模擬方法多數只考慮了圍巖與空氣的對流換熱,比較少的綜合考慮水的滲流對圍巖溫度場的影響。本文以省道S303線某高海拔隧道為依托工程,結合前人對隧道滲流場的研究成果[1-4],對隧道開挖前的滲流場進行數值模擬,為滲流影響下的隧道溫度場模擬提供參數。
隧道位于四川省省道S303線小金縣,進口海拔3 849 m,出口海拔3 852 m。隧址區年平均氣溫1.8℃,其中12月~次年1月平均氣溫在-5℃以下。隧址區地層以三疊系中統雜谷腦組和三疊系上統侏倭組的砂巖夾板巖為主。
2.1隧道圍巖結構面實測
對隧址區的巖體節理裂隙進行實測,取得8條斷面1 000
余組結構面數據。節理裂隙主要發育有三組。J1:244°~286°<35°~82°,間距0.25~0.85 m;J2:160°~185°<48°~82°,間距0.05~0.2 m;J3:75°~100°<52°~80°,間距0.1~0.5 m。巖層層理產狀為335°~348°<78°~79°,間距0.2~0.6 m。
2.2結構面網絡模擬
由實測數據進行分析歸納得出隧址區結構面分布特點,運用現場實測結構面得到的數據的數理統計結果,得出節理結構面網絡模擬原始數據,如表1所示。
將表1的數據輸入到利用Monte Carlo法編制的程序中,在計算機上生成巖體節理網絡圖。選擇兩個大角度相交的典型斷面進行結構面網絡模擬,以更加全面的模擬反應隧址的結構面網絡的分布情況。圖1、圖2為程序自動生成的去除盲裂隙結構面節理連通圖,可反映節理面在斷面上的滲透方向。從貫通節理網絡圖中可以看出,巖體中裂隙水的主滲流方向為層理延伸方向,其它幾組節理的貫通性較差,主要起到各層理面之間連通的作用。

表1 Monte-Carlo模擬時輸入的數據

圖1 345°斷面節理網絡連通

圖2 256°斷面節理網絡連通
3.1滲透張量的計算
滲透張量反映了巖體結構面滲透能力的各向異性的特性,是用來反映隧道裂隙水運動規律分布特征的最常用的方法,具有比較成熟的理論和應用的基礎。
由滲透張量計算公式及現場實測數據得出滲透張量的主軸和主滲透系數。根據現場實測的多組數據進行統計得出各向異性的滲透張量。單孔壓水試驗資料可求得均質各向同性滲透系數值,綜合利用壓水試驗取得的平均滲透系數值和統計學方法得到的滲透系數張量方向,即可獲得裂隙巖體的滲透系數張量,如表2所示。

表2 滲透張量取值結果
3.2滲透系數取值
根據隧址區區氣象資料及隧道勘察報告中對降雨入滲法預測隧道涌水量中描述的各分段的降雨入滲系數估算降雨下滲的系數對隧道各分段進行賦值。降雨入滲補給量及入滲系數取值見表3。
3.3巖石力學參數取值表
隧址地區主要為砂巖、板巖及其互層,巖石的各種力學特性的試驗結果取得的綜合參數,板巖及砂巖的力學參數如表4所示。
采用上述現場實測結果及計算得出的滲流場模擬的重要參數,對隧道區的滲流場運用有限元軟件進行數值模擬,以比較直觀的觀察到隧道圍巖裂隙水沿縱向的分布規律,對隧道滲漏水情況有了比較直觀的了解。

表3 降雨入滲補給量及入滲系數取值

表4 巖石力學參數取值
3.4模型邊界
模型均根據隧道實測剖面各點坐標建立的1∶1的模型,模型長度8 000 m,厚度為3 500 m。模型根據隧道實測斷面坡面線建立模型。對隧道不同位置處賦不同的滲透參數進行隧道滲流場的計算。計算隧道未開挖時初始平衡滲流場。
3.5模擬結果
圖3、圖4顯示了隧道未開挖時滲流場的整體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到由于隧道不同位置的滲透系數的各向異性及隧道上方地形的影響,山體初始滲流場在F1斷層斷裂破碎帶、夾金山向斜及美興鎮背斜等易形成匯水通道的地質構造處會引起壓力水頭減小,壓力水頭在斷層破碎帶及褶皺影響范圍內分帶,可以判斷這些地方滲流量較大。

圖3 山體縱斷面初始滲流場水頭等值線

圖4 山體縱斷面初始滲流場孔隙壓力云圖
(1)對隧道圍巖節理裂隙特征進行實測,利用Monte-Carlo法生成圍巖巖體節理網絡圖并繪制了貫通節理網絡圖,從貫通節理網絡圖中可以看出,巖體中裂隙水的主滲流方向為層理延伸方向,其它幾組節理的貫通性較差。
(2)隧道開挖后在F1斷層破碎帶、夾金山向斜及美興鎮背斜處形成匯水通道隧道使得該處的壓力水頭及孔隙壓力出現陡降,可以判斷出這些位置處的滲流量較大,特別是美
興鎮背斜處壓力水頭值陡降的趨勢更為明顯,隧道最大滲流量可能出現在美興鎮背斜處。在隧道開挖過程中,應該重點注意這些區段的涌水情況。
(3)隧道滲流場的模擬結果為下一步滲流場影響溫度場的數值模擬提供了相對準確的滲流速度參數。
[1]顏佳林, 黃武. 隧道地下水滲流場和水位的變化規律[J]. 交通科學與工程, 2015,31(2):58-63.
[2]華福才. FLAC3D在青島地鐵滲流場中的應用[J]. 巖土力學,2013,34(1):299-304.
[3]王道良,劉新榮,陳山泉,等. 連拱隧道圍巖滲透系數對滲流場影響的數值模擬研究[J]. 西華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11,30(5):106-109.
[4]馬龍祥,張冬梅. 軟土盾構隧道穩定滲流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 2013,9(1):37-42.
[5]郭紅梅. 地下水數值模擬在濟南地鐵規劃中的應用研究[J].勘察科學技術,2012(5):32-37.
黃奕軒(1983~),男,學士,工程師,從事建筑工程建設項目管理工作。
U451+.2
B
[定稿日期]2016-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