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子
7月20日《揚子晚報》報道,19日上午,南京兒童醫院一名“90后”護士,在給一名三歲患兒進行靜脈穿刺時,由于孩子哭鬧配合不好,穿刺困難、未成功,在護士準備再次穿刺時,在門外等候的母親沖進治療室,在護士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用iPad直接砸向她的面部,造成其額頭長達兩公分、深及骨膜的傷口。
報道配發了護士傷口照片,確實很深。這樣的傷情,不留下疤痕的可能性不大。治療效果好,傷疤淺一些;效果不好,傷疤會比較深。對一個愛美的“90后”女孩來說,永遠留在額頭的傷痕帶給其心靈的痛苦,可能遠甚于襲擊導致的肉體痛苦。什么時候照鏡子看到疤痕,她都會想起那令人心悸的一幕。
傷害醫護人員的事件不時發生,人們多少有些見怪不怪,但這一事件仍引起很大關注。這是因為該事件的發生毫無征兆、無可防范,施暴者行為不可理喻。而我們并不知道,看起來溫和的患者中,有多少這樣的不可理喻者?這樣的人越多,醫護人員面臨的風險也越大。所以,一起看似偶然的事件,一名護士額頭上的傷,會給所有醫護人員帶來心理壓力。這是社會之痛。
前兩天,一名同事的孩子被醫科大學錄取。我祝賀他時說:“等孩子畢業了,找她看病方便了。”這當然是句玩笑話,認真聽倒也未嘗不可。就個人感覺,身邊愿意考醫科大學的孩子似乎越來越少。想三十年前我們高考時,考上醫學院是何等榮光。這種變化是時代變遷的結果,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但連人身安全都不能保障,恐怕是其中重要的一條?!懊魈煺l給我們看病”的擔心,不完全是杞人憂天。
回頭說說施暴者。這似乎是一個有愛心的媽媽,自己孩子二次被扎都受不了。但她的愛心只對自己孩子,對其他人則是惡毒無比。當她帶著滿腔怒火,舉起iPad狠狠砸向護士的時候,她可曾有過猶豫?她想過自己行為的后果嗎?她觸犯了眾怒,嚴懲幾乎是唯一的聲音。
嚴懲,當然不是為了平息眾怒而法外處罰,而是法律規定限度內的“嚴”。相對嚴厲的懲處,不僅是防范類似事件發生的需要,也是行為人必須為自己行為付出的代價。報道稱,“事發后,警方迅速趕至現場控制嫌疑人。經調查,受傷護士為輕微傷。目前,嫌疑人已被鼓樓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選自正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