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長
據報道,杭州市運河集團原黨委書記、董事長邵毅因愛好收藏,“誤”交損友,屢借交流之名,行受賄之實,最終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并處罰金六十萬元。邵毅落得如此境地,“好朋友”古董商陳某的推波助瀾難辭其咎。
有愛好很正常,古語云:“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因愛好成為朋友未嘗不是人生之幸。同好相交成就雅事,關鍵在于點到為止。
愛好有度,交往有節。這兩點,邵毅顯然都沒做到。一個四千元的黑釉觀音瓶,時隔幾年,價格居然上漲了兩百倍!是他收藏獨具慧眼?是買者看走了眼?當然不是!建議邵毅賣瓶子并前后張羅賣出去的,是上面提到的古董商陳某,買這個瓶子的也是陳某本人。陳某想在臨安謀求螢石礦的采礦權,又深知直接送錢風險太大,于是采取了這種辦法。
邵毅和陳某的表演,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鬧劇,情節和結果早就是設計好了的,邵毅和陳某既是導演也是演員。
貫穿這一劇本的,不是友誼,而是利益。邵毅控制不住自身貪欲,讓欲望漫過了黨紀國法的堤壩,使愛好蛻變成權錢交易的暗渠。因同好而建立的所謂友情,早已蛻化成赤裸裸的利益交換。2010年,陳某因經營不善,與邵毅反目成仇。正應了那句老話:勢利之交,難以經遠。
直到最后,邵毅還自認為是誤交損友,“被”拖下水。事實真是如此嗎?非也!邵毅對陳某的小算盤本就一清二楚,對陳某利用自拍自買給自己送錢的把戲也是心知肚明。窗子關不牢,蒼蠅蚊子自然往里飛。正如他自己所言,“缺乏對權力的敬畏,導致我有機會就用權力和影響力以權謀私、以權謀利”。當止不止,當拒不拒,邵毅的落馬完全是咎由自取。
邵陳之交最后以相互謾罵收場。這出鬧劇再次警醒世人: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交者,利窮則散。
【原載2016年8月3日《中國紀檢監察報·反腐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