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植榮
廣東省恩平市某房地產公司獎勵該市高考狀元一百三十三平方米的“狀元房”一事引起熱議。
最近一些年,每年高考分數公布后,一些地區公布本地區的高考狀元,有的甚至舉行復古儀式為“狀元”頒獎。吉林省吉林市舉行的高考狀元頒獎儀式就有“過狀元橋”等活動。山西省皇城相府為到該景區的全國省級高考狀元獎勵一萬元,并由“康熙皇帝”敕封他們為“第一甲狀元賜進士及第”,每人賞“詔書”一冊和《康熙字典》一函。
歐美等國家沒有高考狀元,一是因為他們的升學方式與我們不同,再有就是他們不把分數作為唯一的入學條件,對考試第一名也就不怎么看重。日本雖然有類似我國的高考,但日本高考分數屬于個人隱私,不得張榜排名公布,“狀元”也就被“埋沒”了。
在法國、德國、加拿大等國家,高中畢業后憑高中會考成績直接申請大學,高中會考不是百分制,德國高中會考分I到V五個等級,法國高中會考分不及格、及格、好、很好、非常好五個等級。把成績分成幾個等級,每個等級會有很多人,也就無法產生“狀元”。
美國的SAT和ACT等大學入學考試成績只是申請大學材料中的一部分,學校還要考察學生的人生志向、社會活動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等,入學考試第一名并不一定會被錄取,北京市2010年高考理科狀元被美國十一所高校拒錄就是證明。
考分只能證明學生的學習能力,并不能證明運用知識和創造知識的能力,更不能證明將來的職業能力。《文匯報》2011年10月16日刊發的《開設課程就能培養創新精神?》一文引用了中央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袁振國發布的一個調查結論:“我們調查了恢復高考以來的三千三百名高考狀元,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調查了全國一百位科學家、一百位社會活動家、一百位企業家和一百位藝術家,發現除了科學家的成就與學校教育有一定關系外,其他人所獲的成就和學校教育根本沒有正相關關系?!?/p>
其實,對世界文明進步做出卓越貢獻的人鮮有“狀元”。創建微軟帝國的蓋茨是大學肄業生,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大學輟學在自己家的車庫創業,臉譜老板扎克伯格也沒有大學文憑,推特的三個創始人均是大學輟學生,對出租車行業發起顛覆性革命的優步創始人卡蘭尼克也是大學退學創業的。再往遠處說,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連小學都沒畢業,集發明家、哲學家、政治家、文學家、外交家于一身的富蘭克林只讀過兩年小學。這些與“狀元”無緣甚至連大學文憑都沒有的精英俯拾皆是。
在高度文明的今天,大肆宣揚、吹捧、重獎“狀元”危害極大。
獎勵高考狀元其實獎勵的是分數,這與當前倡導的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背道而馳。創新就必須超越書本,超越書本就很難得高分,甚至會被認為是“激進”、“不實際”或“異想天開”。2011年,一名普通工人在電視節目上論證引力波,立即被一博士嘉賓打斷,諷刺他“連初中都沒有學好”,五年后的2015年9月14日,美國科學家捕捉到了引力波,證明了它的存在。
獎勵一套房上百萬甚至幾百萬元,這是很多人工作一輩子也掙不來的,如此重獎很可能毀了“狀元”,因為天上掉下來的“黃金屋”可能會讓他們失去拼搏奮斗精神。重獎“狀元”也是鼓勵學生去死讀書、讀死書,閹割了他們的創新思想。
重獎高考狀元還會讓高考失利者有受貶損之感,給他們帶來心理壓力,認為受到社會的歧視。
不提倡重獎高考狀元并不是要否定教育的重要性,相反,我們還要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尤其要做到教育公平,要讓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享有同等的教育資源,關注那些沒錢上大學的孩子,一套“狀元房”就能讓幾十個窮孩子走進大學課堂。
【選自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