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迎秋 寰球汽車集團董事長兼CEO
汽車行業不該缺席世界互聯網大會
吳迎秋 寰球汽車集團董事長兼CEO
在全球范圍內已經形成影響力的一年一度的世界互聯網大會將在下周開幕。過去的兩屆,由于互聯網大佬們的參與,特別是中國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讓烏鎮這個江南小鎮成為了世人關注的地方。作為連續三屆的受邀代表,我一直在想,汽車行業和互聯網行業到底是個什么關系?汽車行業應該從互聯網行業中學到些什么?
很顯然,相對于互聯網行業的企業家,汽車行業的企業領導們被大家關注甚至是追捧的強度差了不少。記得第一屆互聯網大會,環顧四周,我覺得自己是唯一一個來自“汽車行業”的代表。有意思的是,各個分論壇上,相當多的互聯網大佬們都談到了汽車行業。有的甚至是在“批判”汽車行業。可沒有一個汽車行業的人能聽到。那時,我就在想為什么不能在第二屆互聯網大會時,搞一次互聯網與汽車的對話,讓汽車行業也發發聲?去年的第二屆互聯網大會,汽車與互聯網的對話沒有實現。但總算有了一個來自汽車行業的聲音,吉利的李書福受邀大會發言。被譽為智能座駕的沃爾沃XC90轎車也擺進了“互聯網之光”的展覽現場。但李書福的參會多少顯得有些匆忙。雖然他的發言有觀點有內容,卻由于“勢單力薄”沒有得到更多的響應。“互聯網之光”展覽上百度的“無人駕駛汽車”搶了汽車的頭彩。
說汽車行業不如互聯網行業,汽車行業肯定不服氣。特別是當前出現了一股互聯網企業進入造車領域的熱潮。很多汽車人,尤其是汽車企業的領導更不買賬。理由一大堆,核心觀點是汽車行業靠的是體系,不是噱頭。我注意到一段時間來,對于互聯網造車企業的批判,更多還是來自汽車行業的專業權威人士。別的行業的議論還真很少。但反過來,汽車行業必須要承認一個事實,社會上各界對汽車行業的批評卻很多。
這的確是令包括我這樣的半個汽車人在內的汽車行業的一個尷尬。我也曾經寫過“汽車是最不需要中央操心”的文章,替這個行業不平。但今天看,我們是否該從別的角度來反思汽車行業的問題呢?我覺得非常有必要。
為什么互聯網大佬受關注度高?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互聯網行業的開放度高。第一屆互聯網大會后,我就寫過一篇體會,講到了互聯網企業開放的胸懷、思維、方法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現在大家都在講創新,但很少有人講,如果離開了“開放”二字,所謂的創新只是旱地拔蔥。互聯網的特點是互聯互通,開放是它天然的基因。而中國的汽車行業從建立的那一天起,就是在條條框框中成長,要開放意味著首先要否定自己。否定自我已經很難了,何況還要接受新進入者,豈不難上加難。更可怕的是,汽車行業的準入管理,本身又是以封閉為前提的,一旦拿到目錄“準生證”,一定會排斥想進入到這個行業的后來者。從這個層面看問題,汽車行業和互聯網行業恰恰相反,排斥后來者可能是它基因當中一個很壞的因子。
汽車行業首先要向互聯網行業學習的東西就是開放。這一點不服氣是不行的。一段時間來,我們也看到,包括汽車行業六大骨干集團在內的許多汽車企業都在跟阿里、百度等互聯網企業展開合作。這樣的合作當然是有益的,但這樣的合作必須首先建立在汽車企業有一個開放心態下的合作,是包容、多贏的。如果僅僅是為了從互聯網企業拿一點技術為我所用,或者僅僅是為了表明自己的創新,那樣的開放對汽車行業健康長遠發展起不了任何作用。
最新消息說,下周的互聯網大會上,百度將有一批無人駕駛汽車接送參會代表,供大家體驗。除了李書福外,好像還沒聽到有哪個汽車企業的領導受邀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