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市蕭山區(qū)江寺小學(311200) 王國宏
明白明晰明確明了
——在解題教學中引導學生踐行“四明”的實踐研究
浙江杭州市蕭山區(qū)江寺小學(311200) 王國宏
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實際上是缺乏自我評價的能力和操作后的反思能力。在解題教學中通過“四明”的實踐探究,教師應使學生“明白做什么“”明晰怎么做“”明確自己是否做對“”明了是否還有更適合自己的解法”,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
解題教學踐行明白明晰明確明了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評價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比欢?,在日常作業(yè)或測試后,問學生做得如何,他們總會無奈地說“做是都做了,我不知道是不是正確……”,究其原因是學生缺乏自我評價的能力和操作后的反思能力。為改變現狀,我在近幾年的解題教學中進行“四明”的實踐探究,即“明白做什么”“明晰怎么做”“明確自己是否做對”“明了是否還有更適合自己的解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在解決問題時,學生一般是見題就解答,導致不仔細審題是造成錯誤率高的重要原因。如以下兩題:
例1.棱長是6的立方體它的體積和表面積相等。…………( )
在一次測試中,僅這兩題的錯誤率就高達32%。事后我讓出錯的學生再次審題,他們都深有感觸地說:“啊,我太粗心了……”這說明學生的審題習慣較差,沒有明白題目的意思就急于解題。

如教學“較復雜百分數應用題”時,我運用揭示、提示和暗示等方法,使所有學生均能明晰列式的方法。
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教學有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學生沒有牢固掌握對應思想。特別是遇到較復雜的分數、百分數應用題時,如果已知數量和所求問題往往不能直接對應,就必須通過對關鍵句的分析,找準單位“1”,再借助線段圖理解,這樣就容易找到解題的規(guī)律了。這樣教學,既夯實了基本解法,又拓展了多種解法,使學生真正掌握所學知識。操作策略如下:
第一,揭示常規(guī)法,讓學生都能掌握基本解法。弄清題中的40%=,且全路程的“1”與剩下的“1”是不同。如下圖:

第二,提示綜合式與列方程解,使大部分學生掌握自己喜歡的解法。
第三,暗示多種解法,重點介紹逆推法,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
在計算表面積和體積時,很多學生往往會把具體的抽屜、煙囪等物算成六個面,有畫蛇添足之感。因此,課堂教學中,我通過多媒體動態(tài)演示長方體表面積與體積(如右圖)的不同概念和多種算法。

學生在計算時常出現看錯數字、寫錯單位、用錯公式等錯誤,特別是學習空間圖形后更是錯誤的“爆發(fā)期”。因此,我通過這道題,讓學生計算時能“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回頭”,在想明白的基礎上再耐心地進行計算,減少錯誤的發(fā)生。操作策略如下:
第一,如果上圖是一盒食品,食品的體積如何計算?(假設其長、寬、高為8、5、6分米)
第二,盒子的表面積怎么計算?
第三,如果盒子的上頂不用,又該怎么計算盒子的表面積?
第四,如果側面再包一層廣告紙,廣告紙的面積有幾種結果?
很多學生認為把題目解答出來就萬事大吉了,不會再去思考是否有更簡捷的解法,是否有更適合自己的解法。為改變現狀,我在解題教學中設計了反思解題正誤的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討論哪種方法最適合自己。
例4.傳化洗潔濟濃縮液和水按1∶4的比例配制成稀釋液。如果要配制500m1的稀釋液,其中濃縮液和水各有多少m1?(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P49)
對于這一道題,以往我只向學生講解一種方法,其余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而在近幾年的解題教學中,我先讓學生獨自練習,然后交流、歸納,結果發(fā)現僅算術方法就有四種。如下:
方法(1):總份數:1+4=5
每份數:500÷5=100m1
濃縮液:100×1=100m1
水:100×4=400m1
方法(2):總份數:1+4=5
濃縮液:500-400=100m1
方法(4):把濃縮液看成單位“1”,水是它的4倍。
濃縮液:500÷(1+4)=100m1
水:500-100=400m1
上述不同的解法,既拓寬了學生的解題思路,又豐富了應用題的解法,使學生明了適合自己的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徑。
研究后思:
有研究結果表明:六年級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認真思考的只占36.6%。換句話說,有63.4%的學生沒有形成細心審題、小心計算等良好習慣。我踐行“四明”的實踐研究,對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很多學生深切而有感悟地說:“近幾節(jié)解題教學課,真正使我懂得解題前要三思而后行。首先要細心,明白做什么;然后要精心列式,明晰怎么做;再要耐心計算,明確這樣做是否正確;最后要捫心自問,明了是否還有更好的方法和其他適合自己的方法可以借鑒。
總之,解題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重要途徑,教師若能以“四明”予以實踐研究,學生的解題能力無疑會迅速得到提升。
(責編藍天)
G623.5
A
1007-9068(2016)2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