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民政局
?
“四大新招”力推困境兒童保護救助工作
昆山市民政局
作為民政部實施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的首批試點區之一,近年,江蘇省昆山市積極探索建立“以家庭監護為基礎、社會監督為保障、政府監護為補充”的監護制度,形成“家庭、社會、政府”三位一體的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工作格局,全面推進困境兒童和未成年人社會保護救助工作再上新臺階,收到明顯成效。
一是建立工作機制,出臺分類保障制度。建立兒童福利和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工作機制。成立由分管市長為組長、相關職能部門負責領導為成員的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建設領導小組。建立兒童福利和未成年人社會保護三級工作網絡,構筑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城鄉的困境兒童保障服務網絡。目前,各區鎮建立11個兒童福利和未保工作站、村(社區)設立303個兒童福利和未保工作室。印發《關于加強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明確困境兒童分類,困境兒童認定和救助流程,并強化基本生活保障,在原有困境兒童保障基礎上,明確將監護人無力履行監護職責的非低保家庭兒童按散居孤兒生活保障標準的50%發放生活補助。
二是規范工作流程,設立分類月報制度。明確三級工作站工作職責,在市級層面建立兒童福利指導中心;在區鎮建立兒童福利工作站,受理困境兒童的救助申請、審核、上報工作,定期對兒童福利督導員進行培訓,協調解決困境兒童的困難;在村(居)委會建立兒童福利工作室,負責收集困境兒童基本信息,傳達政府有關兒童福利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幫助困境兒童及其家庭申請有關福利津貼,對遭遇困難的兒童及其家庭進行定期探訪。加強與公安等16個部門的合作,定期召開部門聯席會議,合力解決在開展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工作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做好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和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工作,2015年共舉辦兩次督導員業務培訓,建立月報制度。目前,已將近700名困境未成年人信息錄入江蘇省未成年人社會保護信息平臺,對困境兒童和監護缺失的未成年人實行動態管理。
三是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困境兒童救助幫扶。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兒童福利和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工作,開展5個兒童福利項目,通過“兒童陽光基金”對全市85名困難家庭患重病兒童提供近65.37萬元的資助;“全城織愛”項目招募1332名編織志愿者,為全市1332名困境兒童量身定制愛心圍巾;“手拉手”助學項目,為品學兼優的困難家庭學生提供學業援助,支出358.72萬元,惠及學生1592名;“心語心愿——牽手書緣”活動,征集1000個困境兒童的需求書目。項目開展至今,受惠兒童人數已達3500人次;“慈善書箱”為前景小學蓬朗校區、五聯小學捐贈20個書箱共計1200冊圖書,此項目將陸續對其他的民工子弟學校進行捐贈。
四是堅持示范引領,成立十大保護示范基地。全市成立10個兒童福利和未成年人社會保護示范基地,為困境兒童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共資助285800元,充分發揮其引領示范功能。在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開展殘障兒童的康復訓練;在市愛心學校進行殘障兒童的知識能力培養;在高新區新江南社區五彩益家對青少年能力開展培養工作;在周市鎮華城美地兒童之家對學齡前兒童親子關系進行輔導;在硅湖職業學院開展兒童體驗活動;在花橋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安社區開展促進新昆山人子女融入社區活動;在舒欣家庭心理咨詢中心對困境兒童進行心理關懷;在勵志學校開展失足未成年人幫扶工作;在市青少年宮提升困境兒童的綜合素養;在市慈善總會(基金會)對困境兒童開展救助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