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鏈接
大師,隕落!
這個春天,注定帶著悲傷。
“瀝血梨園桃李九州芳盛德永存,仙姿香韻美譽四海傳無愧大師”——26字挽聯,濃縮了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先生的一生。當我們還來不及從梅葆玖先生的離世中抽離,驀然發現,這段時間里,太多文藝界大師離我們遠去,這怎不讓人黯然神傷。
先失京劇界“梅派掌門”梅葆玖,后送走“程派脊梁”李世濟,讓很多戲迷觀眾感到痛惜。
李世濟,1933年5月生于蘇州,長于上海,祖籍廣東梅州市梅縣區。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演員,中國國家京劇院一級演員,工青衣,宗程派。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京劇代表性傳承人,京劇程派藝術私淑傳人中的杰出代表。世界青年聯歡節銀質獎章獲得者。第五、六、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她的丈夫唐在炘是著名琴師。著名京劇前輩大師程硯秋的義女。
5月8日晚10時46分,李世濟因病在北京友誼醫院去世,享年83歲。
李世濟去世的消息,讓很多人感到突然。實際上,李世濟老師這半年來身體狀況一直不太好。她從去年年底住進友誼醫院,徒弟楊磊就一直陪伴左右。他對記者說:“過去李老師演出繁重,她很早就得了糖尿病,隨著年齡增大又多了幾種并發癥。以前沒有這么嚴重,這次是從去年12月24日發病,情況比較嚴重,到5月8日晚去世,在醫院跟病魔一共抗爭了4個月14天。”
楊磊說,師父住院這段時間一直很堅強,“她住院沒多久就插上鼻飼了,但她還是想著舞臺。原本元旦要參加一個演唱會,她就念叨,‘我還有演出呢’。我開玩笑說,您唱一段《春秋亭》跟玩兒一樣,這次不行下次再唱。她說,‘不行啊,答應人家了’。實際上,是她心里對舞臺的眷戀和不舍”。

張藜

李世濟
張藜,1932年10月生于遼寧大連,1945年就讀于大連一中,1948年進東北魯藝戲劇系攻讀文學,1950年畢業于東北魯藝文學研究室。畢業留校從事文學創作,1955年入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從教。歷任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美學進修生、東北沈陽音樂學院教師、吉林省歌舞劇院(1957年調入)、吉林省作家協會專業作家、北京中央民族樂團創作室專職創作員(1970年調入)。中央民族樂團作詞,國家一級編導,北京音樂家協會理事。1948年開始發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中國音協會員,《詞刊》編委、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副主席。生前創作了眾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包括《我和我的祖國》《亞洲雄風》《山不轉水轉》《籬笆墻的影子》等。
5月9日12時52分,張藜先生因心衰、腎衰及糖尿病綜合癥在北京病逝,享年83歲。
張藜在求學期間就開始寫詞,但真正膾炙人口的作品都是從上世紀80年代才開始創作的。60年代張藜曾被下放到農村,正是這10多年的農村生活為他的創作提供了豐富而鮮活的資源,也令他在歌詞創作中獨成一派,比如《山不轉水轉》中的“沒有憋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漢,蜘蛛吐絲畫它自己的圓”,《不能這樣活》中的“東邊有山,西邊有河;前面有車,后面有轍。究竟是先有山,還是先有河,究竟你這掛老車走的是哪道轍”。張藜曾說,“離曲能誦,譜曲能唱;有文采又上口,有嚼頭又不生澀;易流傳,能品味;揚詩之情,含戲之諧;既有俚語之俗風,又有歌詩之雅趣;其情切切,其語錚錚”。

陳忠實

林兆明
陳忠實,1942年6月出生,陜西西安市灞橋區霸陵鄉西蔣村人,1962 年9月參加工作,高中學歷,中國當代著名作家。1997年憑借《白鹿原》獲茅盾文學獎。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鄉村》,文論集《創作感受談》,中篇小說集《初夏》《四妹子》,以及《陳忠實小說自選集》《陳忠實文集》散文集《告別白鴿》等。“2006第一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重磅發布時,陳忠實以455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作家富豪榜第13位。
4月29日,陳忠實因病醫治無效,在西安去世,享年74歲。
被譽為中國當代文學經典的長篇小說《白鹿原》,自1993年問世以來,在海內外讀者中持續保持著熱度,累計發行超過500萬冊,形成了我國文壇少有的“《白鹿原》現象”。
陳忠實一生注定要和白鹿原輔車相依。他在原下小村莊西蔣村里出生、讀書、上學、工作、結婚,并創作了長篇巨著《白鹿原》。白鹿原哺養了陳忠實,陳忠實則以自己巨大的文學成就回饋著這塊土地。故去之后,白鹿原亦有可能成為他最后的歸宿——
生在農村長在農村,陳忠實的書寫源頭不來自于文學教育,而是來自于自身長期的鄉土生活經驗。一“冷”到底,貼著關中大地的寫作姿態,讓他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紛繁新異的文學潮流中,偏守腹地一隅,延續著鄉土中國的現實主義脈絡,并在這種延續之上,尋找傳統文化所承載的雖縹緲卻令他信賴的理想。
林兆明,廣東著名的“講古大師”。1928年出生在澳門,1946年畢業于廣州大學法律系,但他沒有順理成章成為大律師。因為熱愛文藝,他選擇了清貧艱辛的藝術人生。演了400多場的話劇《72家房客》,與張悅楷成為最佳搭檔,演“未語淚先流”的話劇《丹心譜》,又令林兆明如愿以償“在舞臺上感受著激烈的感情沖擊”,但真正將林兆明推上藝術巔峰的卻是他的電臺節目——《小說連播》。
5月6日,著名話劇表演藝術家、粵語講古泰斗林兆明因肺部感染,引起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在廣州中山一院去世。享年88歲。
林兆明最后一次公開露面是今年1月10日,他在廣東出席廣府經典文化活動“聽見廣州”的啟動儀式,把最后兩部經典之作獻給他的聽眾朋友。林兆明大師在廣東電臺錄制小說連播近30年,至今播出了《蝦球傳》《西游記》等10多部膾炙人口的作品。其中《西游記》是他講古藝術的巔峰之作,模仿豬八戒的口頭禪“哥哥啊——”曾經在南粵大地無人不曉。
林兆明的聲音,影響幾代廣府人的成長直至今天,廣東電臺系列頻道的小說連播依然在播出林兆明的“古仔”。林兆明晚年最大的愿望是講曹操的故事,如今,這一愿望已隨大師去世而成為永遠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