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特約記者 劉雋
中原文化太美了!
——“尋根河南 豫見歷史”兩岸網絡達人及媒體采訪活動側記
作者丨特約記者劉雋
4月8日至13日,由河南省臺辦主辦的“尋根河南,豫見歷史”兩岸網絡達人及媒體采訪活動成功舉行。在為期6天的采訪活動中,來自臺灣《聯合報》、臺灣“中華自媒體暨部落客協會”(簡稱“自媒會”)達人以及大河網、映象網等網絡達人及媒體記者等11人組成的采訪團,先后到鄭州、洛陽、焦作、安陽和開封采訪報道,開啟河南歷史文化尋根之旅,見證千年中原歷史文化,讓兩岸媒體與古文明相遇激蕩,加深了對中原歷史文化的理解和兩岸媒體間的情誼交流。

在殷墟采訪
4月9日,丙申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新鄭隆重舉行,莊嚴隆重肅穆宏大的拜祖現場,面對巍峨的黃帝塑像,采訪團每一個人都無比振奮,滿懷敬仰之情,向黃帝三鞠躬。臺灣網絡達人輕醒(陳春有)激動地說:“參加拜祖大典,深深感受到全球中國人身為‘龍的傳人’的驕傲,作為炎黃子孫,那種血濃于水的情感是絕對無法分割的?!?/p>
當天下午,海峽兩岸民意交流基金會董事長饒穎奇在豫臺經貿洽談會中說:“我是臺灣人、客家人,我的祖根在河南,我是中國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我們什么都能選擇及改變,唯獨祖先不能?!薄梆埗麻L講的太精彩了,他說的是事實。我贊同!”達人陳春有自豪地說。
4月13日下午,邀請信陽師范學院歷史文化學院院長尹全海給采訪團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根親文化講座。尹院長從中原姓氏入閩遷臺移民史講起,講到了臺灣“河洛郎”來自于河南,串起從中原到福建再到臺灣的歷史淵源,點燃起大家尋根問祖的熱情,互動熱烈,將講座現場的氣氛推向高潮。
達人們對自己的姓氏祖源地在哪里非常感興趣,紛紛提問,尹教授一一作了回答,陳姓祖根地在河南淮陽、林姓祖根地在河南衛輝、張姓祖根地在河南濮陽……
“自媒會”理事長鐘婷說,尹教授分析的華人姓氏的源祖與脈絡,更令人對“尋根”與“家姓”的意義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大家對自己能夠在河南找到祖根地感到無比的興奮,現場紛紛在臉書上發布:“在河南找到了自己的祖根?!?/p>
探尋鄭州、洛陽、安陽、開封四大古都,歷史古城將采訪團成員的思緒從殷商文明帶到隋唐盛世再到北宋市井,龍門石窟佛龕造像與壁畫,壯闊浩瀚;白馬寺中國第一剎,彰示了佛教的發源地;羑里城遺址,領略文王拘而演周易;清明上河園里,再現大宋文化的精華……這是一次兩岸媒體采訪團的歷史文化穿越之旅。
鐘婷說,臺灣與大陸同承一脈中華文化,只是相隔臺灣海峽,交流與了解仍有不足,本次有機會第一次親身踏上中原土地,見證過往從文史、影劇所認識的一切,是非常難忘的體驗,這6天的尋訪歷史古跡,要比學了幾年的歷史教課書還有用。
歷史上先后共有13個王朝建都的洛陽,這是一座底蘊深厚、名流古今的歷史文化圣城,也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自媒會秘書長梅洛琳之前曾以洛陽為背景,創作出長篇小說《羈絆千年》,但她從未來過河南,因此,此行特別帶小說前來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美稱的洛陽留影、在部落格和臉書上留下千年前后、虛實以對的洛陽體會與認知,讓故事以外的故事,更加耐人尋味,引起廣大粉絲的關注和點贊。
達人陳美樺說,在安陽,看到了甲骨文、窖穴、青銅器、婦好墓、祭祀、殉葬俘等等,何其有幸,在3300多年后人類文明大步進展,生活無慮,這些都要感謝古人將這些文化傳承至今,古人的智慧讓人敬佩。
“很喜歡在殷墟穿越歷史的感覺,能看到中國文字演化的智慧,古人借文字表達對于環境與自己身體的深刻認識,這點很特別。書本上的內容是死的,身臨其境感受的都是真實的,人們的談吐、風俗和周圍的花香、木香是書本中感受不到的,這一趟的采訪收獲很大?!?達人陳春有如是說。
在鄭州陸港公司,采訪團了解到“鄭歐班列(鄭州—漢堡)貨源覆蓋全國、集疏商品1000余種,接連八大海港”,2015年全年開行156班,總貨值7.21億美元,總貨重6.28萬噸,總累計開行256班,總累計貨值12.07億美元,貨重10.78萬噸。貨源輻射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經濟圈,分撥目的地覆蓋歐洲、中亞地區20個國家。采訪團成員對快速發展的河南經濟連連“點贊”。
達人輕醒哥對此贊嘆不已,本身從事商品營銷的他,立即領悟到了鄭歐貨運班列對升跨境貨物進出口的效能的正面影響力。鄭歐班列在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必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鄭州借勢而上加快經濟社會發展。
《聯合報》記者劉方澤說,鄭東新區的規劃與發展,特別是鄭州航空港區的布局和建設,真的不亞于大陸其他沿海城市的發展。他多次來河南,每一次來都有新的變化。
在建設融合農業、文化、旅游元素,集吃、住、行、游、購、娛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修武臺灣農民創業園,采訪團成員看到直立生長的西瓜、甜瓜,感到非常不可思議。他們紛紛拍照,上傳臉書,與臺灣網民分享。旅游達人林恩辰說,沒想到這里的農民開著奔馳來種地,與想象中的河南完全不一樣,對河南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其發展真的好快呀,令人吃驚!
以大膽、愛冒險聞名的旅游達人、作家帆帆貓除了對風景迷人的云臺山狂按快門,云臺山上的石蝎入菜,更引起了她熱愛挑戰的本性,一上菜就以手機攝像直播的方式,把石蝎的美味傳遞給網絡社群上眾多的粉絲們,讓他們也口水涎涎。
本身是知名旅游美食作家,并撰寫專書介紹臺灣小吃的TinTin則對河南千變萬化的面食情有獨衷,她表示,就算在臺灣不太愛吃面的人,來一趟河南都會愛上各式各樣的面點,尤其湯鮮味美的燴面,面條獨特的勁道與恰到好處燉煮火候,軟而不爛,湯鮮味美,一試難忘。
達人JR布好笑則稱贊河南名勝古剎眾多,是個怎么拍都美的地方,趣味十足的“清明上河園”里仿佛是古裝片廠,處處都是扮戲取景的好地方。而從事文創營銷與出版的作家貓眼娜娜,亦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清明上河園”,她表示,該園區就是一個典型的文創基地,借由宋朝的生活文化為根基,結合當代營銷規劃,發展成一個寓教于樂的大型互動展演場,看得出河南人對中原文化的推廣與用心,讓舉世文明的“清明上河圖”從2D平面躍升為4D,表現驚艷。
河南人的熱情好客,更讓達人們感受到兩岸一家人的親情和熱情。達人帆帆貓說,這次來河南,除了見證了歷史文化、美景,品嘗了各種風味美食,更讓她難忘的是河南人的熱情好客,活動內容設計的很好,她的臺灣朋友看到報道,都想要來,讓她不想離開,希望有機會一定再來河南。
鐘婷會長說,人類文明本就是因應溝通交流而生,借由現代科技,不僅能縮短世界的距離、重現歷史文物面貌,更能將先人的智慧廣為流傳,給予后代世人更深一層的省思。所以,兩岸應加強這種文化交流,增進更深入的了解。此次自媒會成員有幸走訪鄭州、洛陽、焦作、安陽、開封等地,豐富了創作思緒,期待能激蕩出更多璀璨動人的原生內容。因此,自媒會將這次來河南的采訪情況,透過網絡傳播與實體分享茶會的方式,邀請朋友一同來共享中原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