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穎理 葉林 韓兵 編輯/清風
警惕沉默的健康殺手
——“糖尿病合并肝膿腫”
文/陸穎理 葉林 韓兵 編輯/清風

社區的王老伯最近覺得身體不太舒服,但要問具體哪里不舒服,又說不清楚,只是覺得身上沒有力氣,總是想睡覺,還有些頭暈,雙腿感覺腫脹。
詳細詢問了王老伯的病史,得知他在2年前體檢發現有糖尿病,因為平時也沒有什么明顯的癥狀,不規律服用“格列美脲、甘精胰島素”治療糖尿病,在家里監測血糖比較高(12~17mmol/L)但是沒有定期去醫院內分泌科復診。收治入院后,監測到王老伯反復出現發熱,體溫最高到39℃,通過B超、腹部CT檢查明確診斷為“肝膿腫”,反復調整抗生素,最后,用上了最強的抗生素“泰能”治療,還是反復發熱。我們聯系了消化科,通過B超定位下的肝膿腫穿刺引流,并且在肝膿腫局部注射抗生素治療,患者的病情終于趨向好轉,沒有再出現發熱,精神也比以前好多了。出院后口服抗生素治療,隨訪肝臟B超提示膿腫逐漸縮小。
讓我們了解一下糖尿病是一種是什么樣的疾病。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為表現的疾病,主要臨床癥狀是口干、喝水多、小便多、吃飯多、消瘦,就是我們俗稱的“三多一少”。長期糖尿病會導致慢性并發癥包括周圍神經病變、周圍血管病變和腎病。
肝膿腫是細菌、真菌等多種微生物引起的肝臟化膿性病變,最常見的癥狀為寒顫、發熱、惡心、嘔吐、腹痛、乏力,如果治療不積極,死亡率可高達10%~30%。肝膿腫多發生于老年人,是一種消耗性疾病,因此,常常出現營養不良的表現。
糖尿病患者由于長期糖代謝紊亂,機體抵抗力弱,容易并發各種感染。一旦發生菌血癥,感染不易被控制。細菌隨血流進入肝臟,在肝內繁殖形成膿腫,導致細菌性肝膿腫。糖尿病合并肝膿腫是嚴重的感染,可能導致敗血癥、感染性休克、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研究表明,年齡增大、敗血癥、肺結核、糖化血紅蛋白、低蛋白血癥均為糖尿病肝膿腫的相關因素。而性別、糖尿病慢性并發癥、膽道感染、肝功能異常與糖尿病肝膿腫無關。
臨床上對于糖尿病合并反復發熱的患者,要考慮到并發肝膿腫的可能。診斷明確后,應給予積極抗感染治療。早期行膿腫穿刺引流,輔以局部抗生素治療可以起到縮短病程、提高預后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