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蘭 編輯/小丁
補救ICSI—發生在精子和卵子“自由戀愛”失敗后
文/夏蘭 編輯/小丁

今天小芳(化名)夫婦遇到了新的困擾:不孕多年,多方檢查都未見明顯異常,在外院已行3次夫精人工授精未孕,這次來到瑞金醫院生殖醫學中心,醫生以“原發不孕6年,男方輕度少弱精,人工授精3次未孕”行IVF助孕,但是,取卵后3天醫生告知他們夫婦,他們的精子卵子沒能正常受精,胚胎實驗室工作人員需進行“短時受精+早補救ICSI”。以前只知道“IVF”是“一代試管嬰兒”,“ICSI”是“二代試管嬰兒”,那么,這個短時受精和早補救ICSI又是什么呢?這個技術對胚胎本身和后續的著床有什么影響呢?什么情況下做短時受精?
傳統的體外受精(IVF)即一代試管嬰兒,精子卵子是通過“自由戀愛”而后獲得“愛情結晶”—受精卵及后續的胚胎。但是有10%~15%的患者,他們的精子和卵子“自由戀愛”會失敗,也就是在授精后16~18小時觀察受精情況時,發現沒有受精卵或者受精低下,這部分的患者就有可能會因沒有胚胎而取消治療周期。另外,隨著人們對體外受精機制的不斷探索,發現卵母細胞年齡對受精結局具有決定性影響,認為HCG注射后39~41小時是卵母細胞授精的最好時機。等到授精后16~18小時,沒有觀察到原核再行補救ICSI,卵母細胞可能已經老化,最終的受精和臨床結局就會受影響。因此為了避免因沒有受精卵和胚胎取消周期,同時防止卵子老化,我們中心采用授精后4~6小時進行早脫顆粒,沒有受精跡象的予以早補救ICSI。

傳統的IVF,精卵“戀愛”時間過長,一般要隔夜培養,達到16~18小時。后來人們逐漸意識到長時間的精卵共培養,受精體系中氧化應激產物釋放增加,不利于胚胎的早期發育,會使卵母細胞透明帶變硬,從而降低胚胎的著床能力。所有文獻通過比較短時受精和傳統的受精都得出同樣的結論,短時受精不會降低受精率,但能得到更高的優胚率及臨床結局。如果短時受精早脫顆粒后發現無受精和受精低下而行早補救ICSI的,他們的可用胚率、優胚率、臨床妊娠率及健康嬰兒出生率均和傳統的ICSI都沒有區別。
能受益于“短時受精+早補救ICSI”的人群包括:丈夫精液常規檢查正常,數量和活率均達到行常規體外受精的標準,但有以下不受精的高危因素:其一,前一周期常規體外受精率低于50%;其二,不明原因原發不孕大于5年;其三,3次以上AIH失敗。
小芳夫婦終于明白了,瑞金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的“短時受精+早補救ICSI”讓不明原因原發不孕6年的他們避免了因受精失敗而取消本次治療周期(要知道每次治療周期他們都花了很多的精力、金錢,并抱有很多的期待),更讓他們興奮和感激的是他們獲得了11枚卵子,受精了11枚,最后冷凍了11枚胚胎。
“盡我們最大力,讓您有個健康寶寶”是我們瑞金醫院生殖中心胚胎室全體同道的共同心愿,在此我們祝愿小芳早日夢想成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