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德爾呼 烏尼爾海拉爾區氣象局
呼倫貝爾市2014一次暴雪天氣成因分析
伊德爾呼烏尼爾
海拉爾區氣象局
利用常規氣象資料、衛星云圖和地面自動站降水資料,對我市2014年10月31日08時至11月1日08時的大-暴雪天氣的成因分析,結果表明:(1)從高低空的配置來看,高空急流建立的過程中,也就是冷槽東移南下的過程中產生暴雪天氣,且暴雨產生在比濕大值區、相對濕度大值區、渦度大值區、散度負值中心和850hPa風場切變與假相當位溫高能舌基本重疊的位置。(2)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只本次降水過程的觸發機制。(3)大-暴雪產生在地面倒槽曲率最大處或地面系統梯度大的位置。
暴雪貝加爾湖冷槽高低空急流
2014年10月31日08時~11月1日08時全市大部出現降雪天氣,中部南部地區出現大-暴雪,降水量在4.2~12.7毫米之間,下的強度較強,強度達到3.2毫米/小時,在全市16個站點中有2個站達到暴雪,9個站出現大雪,面積較大的一次降雪過程。海拉爾站的積雪深度達到20厘米深,由于積雪和道路結冰給全市的交通運輸等行業帶來多起致命的車禍等不利影響。

11月1日08時過去24小時降雪量分布圖各站降雪量(單位:毫米)見下表

站名 降雪量 站名 降雪量 站名 降雪量 站名 降雪量滿洲里 0.3 海拉爾 12.7 莫旗 2.1 根河 無新右旗 2.1 鄂溫克 9.4 鄂倫春 5.3 圖里河 4.2新左旗 12.4 扎蘭屯 9.1 小二溝 7.9 牙克石 9.0陳旗 7.3 阿榮旗 6.5 額爾古納 1.3 博克圖 6.0
1.地面實況分析
10月31日23時地面受倒槽的影響,降水主要產生在倒槽曲率最大的區域,到1日08時倒槽東移形成低壓中心,同時西部的高壓東移,降水減弱東移北抬,降水主要產生在低壓后部。
2.高空實況分析
31日08時在200hPa高空貝加爾湖以西地區有個槽,且北緯40°以南地區已經建立自西向東北方向的高空急流,到31日20時高空槽壓倒貝加爾湖地區,在北緯50°附近也建立一個自西南向東北方向的高空急流,呼倫貝爾市位于北部的高空急流的入口區左側。
31日08時,500hPa貝加爾湖以西地區有高空槽,本市南部地區有一短波槽30日20時,高空槽東移到貝加爾湖,看出高空槽的移動速度較快,在移動過程中產生較大的降水。
1.動力條件
從31日20時850hPa風場上本市西部存在偏北風和偏南風的切變,風速明顯加大,到1日2時風場切變往東平移,為呼倫貝爾市中西部偏南地區降水提供了較好的動力條件。從渦度的變化分析,10月31 日20時本市西部和南部地區500hpa-850hPa渦度均大于20×10-6os-1,中心在本市西南部新巴爾虎左旗附近強度為40×10-6os-1。10月31日08時本市中東部偏南地區的200hPa散度值在0.6×10-6os-1 到1.2×10-6os-1之間,剖面很清楚的看到低層輻合,高層輻散,因此有比較好的動力條件。
2.水汽條件
從31日20時的相對濕度和風場分析,500hPa風場明顯切變,本市中東部偏南地區的相對濕度在80%-100%之間,大值中心在本市中東部地區;到700hPa時我中部地區有風場切變,除了額爾古納市北部、根河市和鄂倫春旗北部地區以外的地區相對濕度在80%-100%之間,大值中心在中東部;到850hPa時,本市中部南部有切變,本市中部南部地區相對濕度在80%-100%之間大值中心在西南部。低空已經建立自西向東北方向的急流,本市在低空急流出口區的左側。

31日14時~31日23時 的紅外衛星云圖
3.物理量場分析
從31日20時假相當位溫的垂直變化來看,500hPa有一高能舌從東南往西北伸,最大值達到36度,到與850hPa時降到16度,從假相當位溫的垂直遞減的速度可看出大氣不穩定,而且比濕大值區、相對濕度大值區、渦度大值區、散度負值中心和風場切變與這個高能舌基本重疊,本市上空為低層輻合高層輻散,有充沛的水汽、大氣又不穩定,因此短時間產生大的降水。
從中尺度分析可看到,從08時到20時系統東移南下加深,溫度槽與高度槽基本重疊,這有利于系統的發展維持,850hPa風場切變自西向東移動,有較好的動力抬升條件,整層的濕度條件較好,地面輻合線繼續向東擴展,系統移動較快,本市處于高空急流入口區左側,低空急流出口區左前側的位置,由于急流的抽吸作用造成較強的大面積的的降水天氣。
從云圖的發展分析,31日14時云系整體在本市中西部地區,云系發展不是很旺盛,到31日17-20時云系東移北抬過程中發展較旺盛,本市中部、南部地區受影響,云頂亮溫比較高,且在本市上空維持時間較長,在云系發展成熟的過程中因有充沛的水汽條件和上升運動產生了大范圍的大-暴雪天氣。
1.高空影響系統類型是型貝加爾湖低槽(渦)型,地面影響系統是倒槽東移北抬形成東北低壓。
2.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是本次降水的觸發機制。
3.天氣區在低空急流出口區左前側和高空急流入口區左側的輻散區。
4.大-暴雪產生階段中低層有較好的相對濕度條件,風場有切變,渦度、散度、水汽通量散度、假相當位溫等物理量的大值區基本重疊在降大-暴雪的區域,且均有明顯的變化,對本次過程而言可總結出指標。
5.云系在發展成熟的階段產生強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