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威喆(臺灣藝術研究院)
擬想寫生,禮贊臺灣
——生態藝術家成定瑜
◆洪威喆(臺灣藝術研究院)

畫家成定瑜
成定瑜,1982年生,臺北人,長榮大學視覺藝術系畢業。曾獲得2013臺灣國展(臺灣之美)油畫比賽優選、2013金車青年油畫比賽第二名、2014百號油畫優選、2015臺灣國展油畫比賽網絡票選最佳人氣獎等。善以鮮艷濃郁的色彩、繁復細膩的寫實筆法,組構對臺灣生態的禮贊,風格華麗典雅、光影繚繞、層次豐富、饒富意象。
飛蛾漫舞,斑斕的翅膀花紋如洶涌波濤朝觀者眼球襲來,象征孕生臺灣這座海島的生命力,這件搜羅臺灣特有蛾類的作品,以精描細筆構成臺灣意象,是藝術家成定瑜以物寓情的創作《臺灣兒》,透過描繪生態物種,訴說愛鄉之情。
成定瑜善以鮮艷濃郁的色彩、繁復細膩的筆法,組構對臺灣生態的禮贊,風格華麗典雅、光影繚繞,甚至產生一種魔幻感,彷佛畫布上的色彩,皆在吟詠大地的圣歌。
他曾獲得2013臺灣國展(臺灣之美)油畫比賽優選、2013 金車青年油畫比賽第二名、2014百號油畫優選、2015臺灣國展油畫比賽網絡票選最佳人氣獎等。畫布上細膩的筆觸、鮮艷的色彩、迷漫的光影,擬塑出人文化的生態意象,尤以臺灣為創作主題的構圖巧思,備受矚目。
成定瑜生于1982年,臺北人,畢業于長榮大學視覺藝術系,2007年與同學羅婉菁結為連理,從此定居高雄大寮。兩人皆來自美術科班,為了家計,決定投入美術教育工作,于是從名字各取一個字,成立“鯨魚畫室”與技藝文理補習班,一邊教授兒童美術,一邊經營學科補習教育,逐漸打開口碑,待經濟穩定后,遂以關懷臺灣生態的初衷,重返藝術創作。
成定瑜期冀透過自然的物種,表現臺灣之美。他發現,臺灣是著名的蝴蝶王國,不乏關于蝴蝶的創作,但飛蛾卻甚少人關注,因此他細心考察臺灣特有的蛾類,選取代表性的蛾種描繪成臺灣形狀,命名為《臺灣兒》,希望透過蛾的美麗姿態,喚起更多人重視臺灣的生態,也因此榮獲2013年臺灣國展油畫比賽優選,重拾他創作的信心,開啟了他以臺灣生態為題材創作“臺灣系列”作品,大獲藏家肯定,更奠定了他作為生態藝術家的創作理念。
以寶島為形象的“臺灣系列”,屬于成定瑜最為人熟知的風格,在畫面上可看到屬于臺灣特有種的小生物簇擁為臺灣的輪廓,從討喜的蘭花、百合、鳥類、螃蟹,延伸到海洋生態如貝殼、珊瑚,即使是甲蟲、蜻蜓、蝸牛、螳螂等少人著墨的主題,也被羅列入畫。
對成定瑜來說,這些生物不能因人的喜好而喪失在自然生態鏈的重要性,反而要重新賦予寓意,肯定它們的價值,例如以甲蟲為題的《富甲臺灣》或以蝸牛的臺語諧音命名的《臺灣勞力士》,這些臺灣特有的生物象征臺灣人的某種精神與情操,也反轉一般人對這些生物的印象。
關于以生態物種為題材的“生態藝術”,其圖像史可追溯到從文藝復興時期的自然生物學家開啟一連串對自然植物、生物的素描;至攝影術發明后,使生態圖像的真實性有了客觀的基礎,得以展現于世人面前,建立了自然科學的知識與想象圖徑。在近代,科普雜志多以攝影照片與精美插圖作為建構自然科學的輔助工具,雖照片能建立真實感,但以生態攝影為基礎的插畫師,能更鮮活地描繪出擬想的生態景觀,以呈現特寫的細節或彌補攝影素材的不足。

臺灣兒 油畫 成定瑜
承襲視覺工具的發展與自然科學的進步,累積大量的自然生態圖像,成為了成定瑜的創作養分。在臺灣的藝術史上,成定瑜的生態藝術創作可追循到以下幾個脈絡,首先是來自生態攝影的創作者,以及對生態寫生的創作族群;再者是水墨的花鳥畫類種,不過該類畫家選擇的題材多屬于文化上帶有吉祥寓意的花鳥,而非以真實的臺灣特有物種為對象。
此外,自1970年代起,臺灣掀起鄉土文學論戰,開啟了以臺灣鄉村、土地浪漫情懷的鄉土寫實主義,然而大多數畫家以描繪人文景觀、山水風景為主,以臺灣特有的小型物種作為主力描繪對象的藝術家可說寥寥無幾,臺灣的知名畫家劉其偉致力推廣自然生態保育,可謂臺灣生態藝術的先行者。
生態藝術的創作者近年來逐漸興起,然以臺灣的小生物為關注對象的畫家并不多見。成定瑜的作品風格獨樹一幟,層次豐富,饒富意象,可說來自臺灣鄉土情懷的激發,以自然生態為題材,擬塑假想的場景,賦予人文化的意涵,橫跨科學與人文圖像的交界,深入臺灣生態的微物世界,拓展了生態藝術的系譜。

感蟹臺灣 油畫 成定瑜

臺灣尚青 油畫 成定瑜

臺灣之光系列(一) 油畫 成定瑜

臺灣之光系列(二)·臺灣加游 油畫 成定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