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煊(福州)
渾樸雄健 蒼勁老練
——觀劉學柱書法作品網絡展有感
◆陳煊(福州)
在中國書法家論壇關注萬福道兄作品久矣。此次作品展較前些年的作品展而言,萬福兄有了更多對書法的自我領悟和個性語言,足見其用功之深、善悟之至。
觀其書作,感慨有三:
其一,勤學善悟。我對書作的第一感覺就是書出有宗。書法創作講究“言有宗,事有君”,楷書更是如此。楷書之難,難在書家臨寫的法度和堅持。很多同道無法做到廢紙三千,總想的是另辟蹊徑。萬福兄的書法能有今天的面貌,對傳統的臨摹是下足了功夫,臨池不輟才有今天之成就。更為難得的是,在長期對傳統北魏的觀察臨摹中,萬福兄不僅領悟到北魏書法的古拙,更注重其氣度和氣韻并盡可能地加以體現,這是難能可貴的。簡而言之,其書格甚高。
其二,注重創新。苦干巧干還需要推陳出新。萬福兄的書作中不僅體現出魏碑的結體渾樸雄健、蒼勁老練,筆觸沉實剛健,渾厚飽滿;而且注重在運筆與結體上奇正相生,富節奏感。細品其用筆,亦可見隸、行、篆意。足見書家在以魏碑為主的同時能博采眾長并將多種用筆融為一爐的字外之功了。這于楷書尤其是魏書甚是難能可貴,非眼高手低者能成。個人建議,如果能在嚴謹法度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多些天真爛漫、適當夸張,不局限方正劃一,結體或長或扁,適當講究變化,可能會有更佳面貌。
其三,形式感強。在萬福兄的作品中,包括有傳統的手卷、條幅、對聯等等,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心經的書寫,用上了自劃線格,這種虛實相間的線格更能凸顯碑拓的韻味,粉彩宣、紅線格、黑墨、朱章,將中國傳統書法的風流隨一絲不茍的書寫酣暢淋漓地表現出來。個人建議,如果在目前已有個人面目的基礎上,能結合古碑拓、硯拓等原拓,并加以表現,也應會有更佳面貌。
衷心祝福萬福兄在藝術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陶淵明·移居其一 書法 劉學柱

開卷自強聯 劉學柱

王之渙·登鸛雀樓 書法 劉學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