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晶
作為第一位亮相G20新聞中心的官員,9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的新聞發布會吸引了中外媒體的集體關注,定于下午4點正式開始的會議,下午2點不到就幾乎座無虛席。易綱就“二十國集團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性增長與貨幣金融體系改革”,向中外記者介紹G20杭州峰會有關財金議題進展。
繼續推進IMF份額和治理改革
“G20將繼續推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份額和治理改革。”易綱表示,份額調整應反映各國在世界經濟中的相對地位,提高有活力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份額占比。
易綱介紹,中國擔任G20主席國后重啟了國際金融架構工作組,與G20各方一道推動建立更加穩定和有韌性的國際金融架構。其中所做的工作包括研究擴大SDR的使用、加強全球金融安全網、完善主權債務重組機制、推動IMF份額和治理改革、改善資本流動監測和應對。
“我們關于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思路就是要更廣泛地參與游戲規則的制定,更平衡地考慮全世界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新興市場互利共贏的關系,制定更加開放、透明、公平和有競爭力的游戲規則。”易綱說。
G20綠色金融在行動
8月31日,人民銀行等七部委發布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綠色金融也成為G20杭州峰會的一個重要議題。
“綠色金融的目的就是使得我們的融資行動更加環境友好,減少大氣、水和土壤的污染,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提高資源使用的效率。”易綱表示,綠色金融是一個可持續的概念,是用“市場機制+政府支持”這樣一個機制,動員更多民營資本來加入綠色貸款、綠色債券和綠色保險等,使得我們在融資環節上更加“環境友好”。
在中國的倡議下,此次G20杭州峰會上,提交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這份指導意見總結了綠色金融的標準和經驗,以及今后所推薦的措施,供各國參考使用。
《指導意見》要求廣泛開展綠色金融領域國際合作,繼續G20框架下推動全球形成共同發展綠色金融的理念,積極穩妥地推動綠色證券市場雙向開放,提升對外投資綠色水平。
“中國不僅僅是在討論概念、原則或指導意見,實際上中國在綠色金融的行動上也走在了前面。”易綱強調,今年前7個月,中國發行的綠色債券已經達到1200億元人民幣,占全球同期發行綠色債券的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