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快4歲了,做任何事情都表現得很膽怯,不敢嘗試,非常膽小、不自信,總喜歡說“我不行的”。可同樣是4歲的小侄女,表現就完全不一樣,什么事情她都喜歡試一試,能在很多親朋好友面前唱歌、表演,一點兒也不緊張。我也在反思,是不是我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媽媽的哪些做法會導致孩子不自信呢?
A:一個對自己有信心的孩子,內心會充滿獨立面對世界的力量,做事積極主動,在陌生情境下也不容易退縮。反之,一個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相對消極、膽怯、依賴性強,難以承受挫折。從小培養孩子自信的心理素質,對他們今后的人際交往、成家立業都影響深遠。
自信的養成離不開孩子對自我價值和能力的良好情感體驗以及積極的自我評價,如果日常教養過程中媽媽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會很容易扮演寶寶自信“殺手”的角色:
剝奪孩子的成長機會 當寶寶表現出要自己吃飯、穿衣等獨立做事的愿望時,媽媽依舊要求代勞,這無異于告訴寶寶:“你不行,這些事你還做不了!”寶寶接收到的信息則是:“我太弱小了,我不行!”
總拿孩子做比較 喜歡拿寶寶與其他孩子比較,不加掩飾地表達自己的羨慕或失望情緒,甚至當著孩子的面說些“你看人家嘉嘉,跳舞跳這么好,你什么時候能跳得像人家一樣好呢”之類的話。媽媽過分關注孩子的短處容易讓孩子對自己的長處視而不見,不利于建立對自身能力的信心。
愛否定孩子 孩子做錯事或者某件事做得不符合媽媽心意時,就對孩子的整個人做出否定性評價,說些“你怎么這么笨?”“就知道你什么都做不好!”之類的話,由于孩子的自我評價受成人的影響較大,這類信息會對孩子產生消極心理暗示。
要求過高 對孩子要求過高,總是對孩子提出其難以達到的要求,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覺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無法成為很棒的孩子。
看不到孩子的進步 不給孩子提供發展潛能的機會,甚至不善于發現孩子的點滴進步,讓孩子無從增強自己的實力,也看不到自己的閃光點,就會難以建立起真正的自信心。
忽略孩子的正當需求 經常忽略孩子的需求,特別是正當需求,或者在人前無視孩子的存在。這樣的話,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不值得愛的,自己的存在是沒有價值的,不利于孩子建立積極自我體驗。
如果你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了煩惱、疑惑,歡迎給我們來信,或者發郵件至ydyjshch@vip.sina.con,我們將請來專家為你答疑解惑,和您一起守護孩子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