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仁
第一,善用城市消費力。我們國家今天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平均起來還是農村居民的3倍。這是一種現存的市場購買力,不善用,可惜了。當然農村產品賣給農村居民也不是不可以,問題是不容易賣好價。農村產品賣給城市居民,可以較大幅度提升農村居民的收入。對城鄉收入差別如果善加利用,發揮農村比較優勢,也有可能增加農民收入,收窄城鄉收入差別。
第二,善用城市智力。很多農村孩子天資非常好,不過經驗說,農村孩子要有機會進城,那一等一的智力才更有機會得到開發。智力不完全等同于聰明。需要聰明人碰在一起,你一句東、他一句西,切磋學問。沒有集聚,沒有氛圍,智力就難以開發。所以,教育、科研、學術、藝術都離不開積聚,不在大城市也要在離大城市不遠的小城市,這是智力生產需要的環境。
我們發展農村,也可以一定要借力來自城市的新技術、新商業模式、新想法。如沙集的故事,那里面三個創辦人,是農村的孩子,但過去多年進城在電信業打工,見了世面,有了見識,帶回家鄉,創出了沙集淘寶村。
第三,善用城市地力。農村要賺城市人的錢,就要把農村基礎設施修好、房子修好,這是很花錢的。如在重慶邊遠農村,破房子所占土地面積大,但光靠農村自己財力建不了新的。他們發現重慶中心城區地價特高,于是發明了“地票”,農村把不再住人的破舊房子復墾成農地,檢驗合格,發一紙憑證,就是“地票”,代表原先的建筑用地變成了農地。然后把“地票”拿到重慶土地交易所去掛牌,讓中心城區要用土地的民營企業、國有企業、開發區等,舉牌競標,再由勝出者在地價高的地方落地搞建設。
(摘自人民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