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昊平
依照往年慣例,在中共十九大召開之前,今明兩年,省市縣鄉四級黨委將先進行自下而上的換屆,四級人大、政府、政協也將隨之換屆。
記者了解到,作為執政黨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央早在去年已對地方黨委的換屆工作進行部署。2015年下半年,中共中央辦公廳發出了《關于認真做好市縣鄉領導班子換屆工作的通知》,根據部署,市縣鄉換屆結束之后,省委換屆將正式啟動,并在明年上半年結束,為十九大的召開做好鋪墊。
而根據公開消息,從今年2月底以來,已經有包括新疆、湖南、四川、湖北、山東、廣東、黑龍江、云南、甘肅、河南、陜西、內蒙古等十余省級黨委領導班子,進行了人事調整。
中央定調:“干部能上能下”
今年1月15日,全國組織部長會議在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在會上提出,要做好省市縣鄉領導班子換屆工作,并要求防止簡單以票取人。此后,地方黨委換屆工作被各地提上日程。
劉云山的講話,被看作給即將展開的地方換屆工作定調。他在講話中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在換屆中要認真落實“領導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規定”。
“領導干部能上能下”是習近平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之后力推的一條干部任用思路。去年7月,中央辦公廳專門發出了《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規定》,并明確提出重點是要解決能“下”的問題。
此后,國內多地出臺了“能上能下”的相關規定,但除了“落馬”、生病等不能繼續擔任領導職務的情形之外,如何讓干得不好的干部“下”去,是落實此次集中換屆干部“能上能下”原則的一次機會。
全國組織部長會議之后,部分省份已經著手部署省內市縣鄉的換屆工作。公開資料顯示,1月31日上午,四川召開了全省市縣鄉換屆工作暨組織部長會議;2月28日,山西召開了市縣鄉換屆工作會議——這兩個省份都是十八大后,因反腐而人事變動頻繁的地方。
大多數省份則集中在今年全國“兩會”之后對換屆工作進行了部署。
既要解決能下,也要在“能上”上有所突破。3月29日,寧夏召開了市縣鄉領導班子換屆工作會議,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李建華表示,對特別優秀的下一級黨政正職干部,可以直接選拔擔任上一級黨政正職。這也是劉云山在1月15日講話中所強調的。
各級常委是否減少?
按照慣例,各級黨委組織部都會成立換屆工作領導小組。2011年到2012年,上一次換屆過程中,中組部由常務副部長沈躍躍擔任組長。
具體的工作安排一般都在換屆開始的前一年開始部署,本輪換屆從今年開始,但各項計劃在去年已經制定。上一輪換屆始于2011年,工作安排也在2010年就已展開。
從以前的經驗看來,提前一年主要是對黨內民主、領導職數、班子結構、干部人事制度等方面進行規范。
2010年,中組部圍繞上述問題就規定,基層黨代表一般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人選不交叉;市委書記一般應有縣委書記、縣長的任職經歷,或市委、市政府副職的任職經歷;縣委書記,一般要有基層領導工作經歷;鄉鎮黨委書記一般應有鄉鎮、街道工作經歷。此外,中組部上一輪也規定市縣黨委領導班子中,要有女干部。
從十七大、十八大前的兩輪地方黨委集中換屆來看,每輪都會削減領導職數。十七大召開之前,2006年到2007年的集中換屆,全國市委常委比上一屆減少了149人,縣委常委比上一屆減少了859人。
5年之后,2012年換屆結束時,這個數字繼續減少。市委常委減少111人,縣委常委再減少886人。
但今年是否進一步減少尚不明確。此前,每次地方黨委集中換屆時,中組部都會對各級黨委人數做出明確規定,一般省級常委為11人到13人,市級常委為9人到11人,縣級常委為7人到9人。不過根據中共中央今年1月印發的地方黨委工作條例,縣委常委職數一般為9人到11人,比此前換屆時規定的7到9人多出了2人。
記者接觸到的很多縣委,都會感到“7名到9名常委不夠用”,因為縣一級層級雖低,但事務并不少。根據“上下對口”,很多職務也需要常委兼任。湖南在做出統戰部長“進常委”的部署后,在縣級就因為“常委不夠用”,而想出了“同時任職”模式,由兼任組織部長、宣傳部長的常委“同時擔任”統戰部長。
干部配備除考慮職數,還要考慮結構,劉云山已明確表示,本輪換屆要提高領導班子專業化水平,防止一個班子中同一類型干部過于集中。
干部隊伍中,年齡梯隊是要重點考慮的因素。過去幾輪地方換屆,各省常委會中會有1名45歲到50歲的常委。從目前的各省份常委來看,生于1965年后的省委常委共有24人,最年輕的是遼寧省委秘書長譚作鈞,生于1968年10月,今年48歲。
年輕干部中,“70后”是個備受關注的群體,但相比“60后”,他們的提拔速度放緩了。目前,“70”后干部中,只有1位副部級干部,就是生于1970年的上海市副市長時光輝,今年已經46歲。 在本輪換屆“不簡單以年齡畫線”的原則下,是否有“70后”官員能進入省委常委行列,值得期待。
地方換屆時,領導職數、女干部、少數民族干部的配備等,往往屬于“規定動作”。但在過往的換屆過程中,也不乏一些地方黨委做出“自選動作”。如上一輪地方黨委集中換屆時,四川就做出了黨委書記原則上不兼任同級人大常委會主任的規定,湖北規定鄉鎮長和黨委書記分設,青海規定政法委書記不兼任公安局長等。這次換屆尚未全面鋪開,地方能有多大的“自選”空間,有待觀察。
省委、中央同時“考察”
地方黨委中,省委離中央最近,每輪都是市縣鄉全部換屆結束,省委換屆才開始。
這次省委換屆之前的一個突出現象是,省委常委缺額較多。目前,北京市委副書記、湖南省委副書記、黑龍江省委副書記、陜西省委副書記的接任者尚未到任。浙江省委副書記王輝忠已經超過60歲,遼寧省紀委書記、河南省常務副省長、寧波市委書記、內蒙古統戰部長等人在轉任其他崗位后,都留下了常委空缺。
對于這些省委常委的缺位,是否都要到換屆之時才補齊,目前不得而知。
根據既往經驗,省委換屆之前,中央會派出干部考察組,根據常委會的空缺名額,對符合條件的人選進行考察。干部考察組組長一般都是由在職或剛退出一線崗位的正部級干部擔任,每次出發之前,由中央換屆辦確定小組構成人員,且組長、副組長的搭配都要重新組合,考察組成員也要重新組合。
干部考察組嚴格執行回避制度,組長、副組長以及考察組成員中的局級以上干部,不得去自己的原籍、曾經工作地考察,最后將考察意見上報中央,由中央定奪。
考察組對省委常委會推薦人選進行考察的同時,還要對即將產生的新一屆中央委員和中紀委委員(簡稱“兩委”)預備人選候選人進行考察。
本輪考察尚未見公開信息,但上一輪的考察程序已經公開。2012年11月,新華網披露了十八大之前,中央干部考察組對省委常委候選人、十八屆中央委員、候補委員、中紀委委員預備人選候選人的考察過程。
十八大在2012年11月召開,但考察工作從2011年7月就已經開始,到2012年6月結束。
歷次公開報道中,“兩委”人選的推薦、考察、提名,都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和中央政治局領導下進行的。據新華網報道,十八大召開之前,中共中央召開了11次常委會,專題聽取各考察組的匯報。
具體步驟是,考察組到各省份考察時,考察組會商各省份黨委主要領導,按1∶1.5到1∶2的比例,提出考察對象初步名單,此后還要召開省份黨委全委會和全委擴大會,對是否同意“兩委”考察對象初步人選進行一次投票,不同意率超過三分之一的,不再列為考察對象。
“嚴禁拉幫結派”
最近幾次換屆之前,都發生過違反換屆紀律的事件。2007年,陜西省副省長李堂堂拉票被通報,2011年太原市市長張兵生拉票被通報。
在上一輪換屆之前,中紀委、中組部在2011年制定了換屆期間的“5個嚴禁”,包括“嚴禁拉票賄選”“嚴禁買官賣官”“嚴禁跑官要官”“嚴禁違規用人”“嚴禁干擾換屆”。
但其后,還是發生了四川南充拉票賄選案,2012年12月,又發生了被稱作“共和國第一賄選案”的衡陽破壞選舉案。
在南充、衡陽兩起案件的大背景下,今年1月1日,中紀委機關、中組部下發的關于換屆風氣的通知中,將“5個嚴禁”增加為“9個嚴禁”。增加的4個分別是,“嚴禁拉幫結派”“嚴禁造假騙官”“嚴禁跑風漏氣”“嚴禁說情打招呼”。
新規中,“嚴禁拉幫結派、搞團團伙伙結黨營私”是十八大以來中央三令五申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禁造假騙官”主要針對篡改、偽造干部檔案材料的行為。自2014年10月起,中組部在全國分三批部署開展了干部人事檔案專項審核,截至今年1月,共有420名省管干部因檔案造假受到組織處理或紀律處分,還有186名官員因檔案問題被記錄在案,未查清前不得提拔或重用。
今年4月18日,中組部負責人通過媒體公開表示,中組部將會同中央紀委機關,組建換屆風氣巡回督查組,對各省份的市縣鄉換屆風氣進行督查。還要結合巡視“回頭看”,開展對嚴肅換屆紀律和換屆風氣的專項督查。
(摘自《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