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馳松(廣東惠州博羅縣人民醫院 博羅 516100)
奧曲肽治療乙肝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分析
張馳松(廣東惠州博羅縣人民醫院博羅516100)
目的:探討乙肝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應用奧曲肽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138例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69例,在護肝、擴容及抗休克等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垂體后葉素10U+20mL50%GS,靜脈推注,1次/d;研究組69例,在上述基礎上加用奧曲肽0.1mg+0.9%葡萄糖氯化鈉20mL,首日靜脈推注,之后以35μg/h速度泵入。比較兩組臨床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研究組加用奧曲肽后,顯效58例、有效7例,臨床總有效率94.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30例、22例及75.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研究組僅出現2例腹痛,未經治療而自愈,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89%,對照組出現1例惡心、2例腹痛及7例心悸胸悶,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49%,P<0.05。結論:奧曲肽應用于乙肝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臨床治療,止血效果肯定,不良反應小,用藥安全性更高,值得臨床推廣。
乙肝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奧曲肽
乙肝肝硬化患者失代償期極易合并門脈高壓,從而導致胃底、食管靜脈曲張破裂而出血。在臨床上,上消化道出血起病較快,病情復雜,常表現為血壓急速下降、血容量減少及急性周圍循環衰竭等癥狀,若搶救不及時,極易威脅患者生命健康。臨床基礎治療以護肝、抗休克及擴容等為主,在此基礎上,止血治療是重中之重[1]。因此,如何提高止血效果、縮短止血時間,已成為臨床重點課題之一。筆者將奧曲肽應用于乙肝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臨床治療,以改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選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138例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69例,男性41例,女性28例,平均年齡(57.5±7.1)歲;對照組69例,男性39例,女性30例,平均年齡(56.9±6.7)歲。兩組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病例納入標準[2]:①均經臨床檢查確診為乙肝肝硬化,并經胃鏡檢查顯示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②本研究所有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③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病例排除標準:①其他消化系統疾病患者;②惡性疾病或精神障礙患者;③臨床資料不全或配合度較低者。
1.2方法
1.2.1對照組:在護肝、擴容及抗休克等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垂體后葉素10U+20mL50%GS,靜脈推注,1次/d,治療時間:2~4d。
1.2.2研究組:在上述基礎上,加用奧曲肽0.1mg+0.9%葡萄糖氯化鈉20mL,首日靜脈推注,之后以35μg/h速度泵入,治療時間:2~4d。
1.3療效標準[3]:療效評價標準具體如下:①顯效:12h以內出血癥狀消失,血壓及生命體征平穩;②有效:24h以內出血癥狀消失,血壓及脈搏趨于平穩;③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不良反應包括惡心、腹痛、心悸胸悶。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臨床療效情況:由表1可知,研究組加用奧曲肽后,顯效58例、有效7例,臨床總有效率94.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30例、22例及75.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表1 兩組總有效率的對比[n(%)]
2.2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由表2可知,研究組僅出現2例腹痛,未經治療而自愈,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89%,對照組出現1例惡心、2例腹痛及7例心悸胸悶,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49%,P<0.05。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n(%)]
研究指出,乙型肝炎演變為肝硬化比例超過50%。肝硬化發生與進行性纖維化有直接關系,若治療不當,往往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嚴重影響患者生命質量。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見并發癥之一,止血是治療的關鍵。在臨床上,除常規護肝、擴容等對癥治療外,最常使用的止血藥物包括垂體后葉素及奧曲肽。其中,垂體后葉素可通過收縮內臟血管床小動脈及血管前括約肌,降低內臟器官血流量及門靜脈高壓,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垂體后葉素有一定臨床效果,但相關研究指出,垂體后葉素同時會快速收縮其他臟器血管,降低回心血量,從而誘發心臟不適。奧曲肽為人工合成的八肽類物質,是生長抑素的一種長效類似物,可抑制胃腸蠕動,減少內臟血流量和降低門脈壓力,對于因乙肝肝硬化門脈高壓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有較好的止血效果,副作用較少,優于一般內臟出血止血藥物。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加用奧曲肽后,顯效58例、有效7例,臨床總有效率為94.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30例、22例及75.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說明奧曲肽臨床止血效果更好。另一組數據顯示,研究組僅出現2例腹痛,未經治療而自愈,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89%,對照組出現1例惡心、2例腹痛及7例心悸胸悶,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49%,P<0.05,說明奧曲肽不良反應更少,臨床使用安全性更高。
綜上所述,奧曲肽應用于乙肝肝硬化并發消化道出血臨床治療,止血效果肯定,不良反應小,用藥安全性更高,值得臨床推廣。
[1]李良霄,楊雅娟,李靜,等.奧曲肽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J].吉林醫學,2014,35(3):528-529.
[2]孫海英,孫書欲,龍躍輝,等.奧曲肽治療乙肝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J].中國保健營養旬刊,2014,24(2):1547-1549.
[3]楊濤.奧曲肽治療乙肝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24例臨床療效分析[J].醫學信息旬刊,2013,26(15):2166-2169.
R573.2
B
1672-8351(2016)09-00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