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彩蘭(湛江中心人民醫院 湛江 524023)
丙泊酚治療重癥手足口病對血流動力學影響的療效觀察
陳彩蘭(湛江中心人民醫院湛江524023)
目的:分析丙泊酚治療重癥手足口病(HFMD)對血流動力學影響的療效。方法:選取在我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重癥HFMD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入院先后順序予單雙號標記,隨機分為A、B兩組。A組為治療組,B組為對照組,每組60例。結果:A組0.5h、4h、16h以及48h后血流動力學的變化顯著優于B組(P<0.05),A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B組(P<0.05)。結論:丙泊酚治療重癥HFMD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參數變化小。
丙泊酚 重癥HFMD患者 血流動力學
近年來研究資料結果顯示HFMD疾病有增多、加重趨勢,重癥HFMD患者病情進展極快,短期內死亡,故重癥HFMD引起臨床醫生的高度重視[1]。筆者將根據工作經驗,綜合分析丙泊酚治療重癥HFMD對患者的血流動力學影響,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入組的患者均符合衛生部《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2012)的診斷標準,排除自動出院者、對丙泊酚過敏者。A組中有40例男性、20例女性,平均年齡(4.23±1.25)歲;B組中有42例男性、18例女性,平均年齡(4.15±1.2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B組為對照組,僅給予常規治療:注意休息,加強營養,多飲水,注意隔離。心電監護監測呼吸、心率、血糖、血壓。藥物治療:以抗病毒、甲基潑尼松龍和靜脈用丙種球蛋白治療及降顱壓等對癥治療,外周循環障礙加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病情惡化或出現肺水腫,予聯合機械通氣治療。
A組為治療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使用丙泊酚3~5mg/kg/h持續微泵注入維持,如出現呼吸抑制或不規則較前明顯,或出現肺水腫,即聯合機械通氣治療。注射后測心率、收縮壓、舒張壓,待體溫正常、血壓、心率恢復正常后停藥。
1.3觀察指標:分析兩組治療0.5h、4h、16h以及48h后血流動力學的變化、不良反應發生率、臨床總有效率。
1.4療效指標評價標準:治愈:癥狀及體征消失,無恢復期癥狀,HFMD疾病嚴重程度評分減少≥90%;顯效:癥狀及體征消失,留有不同程度的恢復期癥狀,如吞咽功能障礙、雙目內斜視、肢體癱瘓等,HFMD疾病嚴重程度評分減少70%~89%;無效:治療后病情惡化,出現重度腦干腦炎、循環衰竭、神經源性肺水腫。HFMD疾病嚴重程度評分減少<30%。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總病例數×100%。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差異、組內差異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不同時間點血流動力學指標參數比較:A組0.5h后心率、收縮壓、舒張壓等分別為(125.32±15.25)次/min、(124.91± 4.87)mmhg、(80.32±4.15)mmhg,4h后分別為(123.55±14.11)次/ min、(123.51±4.59)mmhg、(69.22±4.00)mmhg,16h后分別為(122.22±16.36) 次/min、(122.26±4.85)mmhg、(76.66±4.12)mmhg,48h后分別為(120.88±15.11)次/min、(124.66±4.86)mmhg、(80.01±4.23)mmhg,B組0.5h后心率、收縮壓、舒張壓等分別為(125.99±16.17)次/min、(125.02±5.00)mmhg、(81.11± 4.06)mmhg,4h后分別為(126.28±18.87)次/min、(130.22±4.62)mmhg、(77.81±3.68)mmhg,16h后分別為(130.11±19.99)次/min、(127.36±5.02)mmhg、(87.11±4.75)mmhg,48h后分別為(136.55± 20.02)次/min、(128.92±5.69)mmhg、(88.33±5.11)mmhg,A組0.5h、4h、16h以及48h后血流動力學的變化顯著優于B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同時間點血流動力學指標參數比較
2.2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A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0%(3/ 60),B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8.33%(11/60),A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B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2.3兩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A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57/60),B組為81.67%(49/60),A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B組(P<0.05)。
丙泊酚是短效強效的鎮靜催眠劑,通過調節神經活性和血管阻力,可對缺血器官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2],對顱內壓影響是減少腦血流量,降低腦代謝率,降低腦需氧量,從而使顱內壓顯著降低,對心血管有抑制作用,抑制心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使每搏量減少,靜脈注射后常會引起心率和平均動脈壓輕微下降,血壓下降。同時丙泊酚在內毒素損傷引起的急性肺損傷中具有顯著的保護效應。應用丙泊酚時從低濃度、低速度開始,用藥期間嚴密監測呼吸、血壓、心率、心律及血氧飽和度。根據呼吸、血壓、心率、心律及血氧飽和度調整注射速度,可確保藥物應用安全、有效[3]。如出現呼吸抑制,立即可予機械通氣治療。
[1]李德全.丙泊酚快誘導在手足口病重癥患兒氣管插管中的應用[J].中國醫師雜志,2013,15(5):681-683.
[2]高芳,劉蕾.手足口病患兒外周血白細胞計數、空腹血糖、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變化[J].山東醫藥,2016,56(3):66-67.
[3]佟華麗,簡道林,鄒學軍,等.依托咪酯與丙泊酚聯合誘導對全身麻醉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2,41(27):2864-2866.
R512.5
B
1672-8351(2016)09-00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