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威 胡洪涌 竇慶寅 陽閩軍 朱建舉 梁旭強(深圳市松崗人民醫院骨科 深圳 518105)
物理療法配合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治療退行性膝關節病療效觀察
鐘威胡洪涌竇慶寅陽閩軍朱建舉梁旭強(深圳市松崗人民醫院骨科深圳518105)
目的:探究物理療法配合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治療退行性膝關節病的療效。方法:選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退行性膝關節病患者臨床資料,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退行性膝關節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玻璃酸鈉關節腔內注射,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物理療法,比較兩組治療有效率及對治療后膝關節各個功能的評分。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3.3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0%,P<0.05差異顯著;觀察組治療后膝關節各個功能評分及總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顯著。結論:物理療法配合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治療退行性膝關節病效果顯著,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修復受損的關節組織,減輕患者的痛苦,效果優于單純的玻璃酸鈉治療,在臨床值得推廣。
物理療法配合關節腔注射 玻璃酸鈉 退行性膝關節病
退行性膝關節病多發于中老年人群,由于中老年人骨和關節組織開始發生退行性變化,以承重關節和多活動關節為主,過度的負重及過度使用某些關節均會促使退行性變化[1]。該病臨床表現為膝關節活動時疼痛明顯,變化時疼痛加劇,嚴重者出現腫脹、肌肉萎縮甚至關節畸形,影響日常生活。臨床研究發現[2],在臨床治療中采用物理療法配合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取得良好的療效。本研究選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退行性膝關節病患者為觀察對象,探究物理療法配合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的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退行性膝關節病患者,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退行性膝關節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51~67歲,平均年齡(58.18±2.32)歲,病程4~10年,平均病程(6.21±1.15)年。對照組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齡53~72歲,平均年齡(57.48±2.17)歲,病程3~12年,平均病程(6.87±1.08)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西藥聯合玻璃酸鈉關節腔內注射治療,采用氨基葡萄糖膠囊(浙江誠意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748)治療,1粒/次,3次/d,同時使用玻璃酸鈉(山東福瑞達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093)腔內注射,使患者患肢保持伸直狀態,將定位點設在髕骨內外上角,對髕骨周圍的皮膚進行消毒,以髕骨上緣的水平線與髕骨外側緣垂直線的交點作為穿刺點,將5mL的注射器針經穿刺點刺入關節腔,當注射器回吸時存在少量的關節液時可以推注玻璃酸鈉2.5mL,推注結束后幫助患者進行關節活動,并對穿刺點進行包扎,1次/周,連續治療5次,告知患者注射結束后做關節的屈伸和旋轉運動,促進藥物分布。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物理治療,措施如下:①采用熱磁電治療儀(重慶原創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為YC-IV)治療,使用生理鹽水將促導隔熱磁療輔墊充分打濕,將帶有磁片的一面放至患者患肢處,隨后將電極板放置于輔墊之上并使用彈性繃帶進行固定,溫度設置為30℃~50℃,根據患者所能承受的強度進行調試,20min/次,qd。②采用超短波電療機(汕頭市醫用設備廠,型號為DL-C-M)治療,工作頻率為40.68MHz,輸出功率為200W,在患者患肢前后放置板狀電極板,間隙為3~4cm,15min/次,qd。兩種治療方式均連續治療2個療程,10次為1個療程。
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治療有效率;對兩組治療后膝關節功能進行評分,包括關節屈曲度、腫脹程度、疼痛及不穩定感。評分標準:膝關節功能評分越高表明恢復越好,膝關節活動不受限制[3]。
1.4療效判定:①痊愈:經過治療,患者臨床癥狀全部消失,關節活動自如,不受限制。②有效:經過治療,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腫脹、疼痛較治療前大為好轉,關節可以自行活動。③無效:經過治療,患者臨床癥狀依舊存在,未有緩解的跡象,甚至加重。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治療有效率比較: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3.3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0%,P<0.05差異顯著,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有效率對比[n(%)]
2.2兩組膝關節功能評分比較:觀察組治療后膝關節各個功能評分及總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顯著,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后膝關節功能評分對比(,分)

表2 兩組治療后膝關節功能評分對比(,分)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關節屈曲度 腫脹程度 疼痛 不穩定感 總分觀察組(n=30) 11.24±4.68 10.54±4.18 24.05±6.52 26.48±6.99 72.31±22.37*對照組(n=30) 9.01±3.26 8.36±3.92 19.95±5.37 21.64±6.10 58.96±18.65
退行性膝關節病是臨床常見的膝關節病變,由于患者髕骨周圍的軟組織出現壞死,關節軟骨組織被破壞,造成關節邊緣及滑膜組織出現病變,該病以膝關節軟骨發生退行性變化為主要特征[4]。臨床治療該病以修復病變的膝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為主,使關節的功能及關節軟骨平面得以恢復,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緩解患者的痛苦[5]。
玻璃酸鈉屬透明質酸,是一種高分子多糖體生物材料,近年來廣泛應用于動物及人體中,與人體組織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具有高度的黏彈性,在修復病變的膝關節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可有效預防粘連,在注入的關節腔中具有一定的潤滑作用,緩解患者膝關節中的關節攣縮,保護軟骨組織,同時還可減少由炎癥引起的疼痛、水腫等,有利于患者膝關節的恢復[6]。在注射玻璃酸鈉的基礎上加用物理療法可提高治療效率,可更快在關節腔內發揮藥效,熱磁電治療儀可有效促進患者的血液循環,消除炎癥帶來的腫脹及肌肉痙攣,起到鎮痛的作用;在中小劑量的超短波治療退行性膝關節病變中,通過超短波的照射增強患者患肢部位的血液循環,使關節腔內積液快速吸收,達到修復創面的目的[7]。
本研究對退行性膝關節病采用物理療法配合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顯著,表明在玻璃酸鈉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物理療法治療,可有效加快患者對藥效的吸收,緩解病痛,修復創面;對兩組治療后膝關節的各項功能進行評分,觀察組各項功能及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顯著,表明經過物理療法和玻璃酸鈉的聯合治療可使患者膝關節得到全面的治療,恢復效果優于單純的玻璃酸鈉治療,效果顯著,與安志強[8]等研究結果一致。
由此可見,物理療法配合治療可加快患者對玻璃酸鈉注射液的吸收,減輕患者的疼痛,有效改善患者膝關節受損程度,安全性高。綜上所述,物理療法配合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治療退行性膝關節病效果顯著,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修復受損的關節組織,減輕患者的痛苦,效果優于單純的玻璃酸鈉治療,在臨床值得推廣。
[1]柴衛兵,孟志超,吳浩,等.退變關節軟骨細胞外基質降解酶DNA甲基化研究[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6,33(1):147-150.
[2]吳乙忠,張喜娟,甘霖.推拿手法及中藥外用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概況[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6,25(1):36-37.
[3]王平,李炳奇,李嘉鈺,等.鈹針刺絡拔罐結合中藥口服治療膝骨關節炎合并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1例[J].中醫正骨,2015,27 (12):73,77.
[4]梁程亮.獨活寄生湯加減內服外洗治療老年退行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5,7(19):61-63.
[5]徐秋娥.推拿結合溫針治療退行性膝關節炎40例觀察[J].浙江中醫雜志,2015,50(4):289.
[6]王丹.淺析128例膝關節退行性病變老年患者的骨科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36):231.
[7]胡懷軍,趙朝鋒.小針刀松解臭氧玻璃酸鈉關節腔注射聯合中藥外敷治療膝骨關節炎[J].中醫正骨,2015,27(1):47-48.
[8]安志強,李湛然,張超,等.玻璃酸鈉聯合中藥熏洗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疼痛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23):137-138.
R684
B
1672-8351(2016)09-00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