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炳(廣州市花都區人民醫院 廣州 510800)
212例急性乳腺炎患者乳腺膿液細菌培養及藥敏分析
王志炳(廣州市花都區人民醫院廣州510800)
目的:分析急性乳腺炎患者乳腺膿液細菌培養及藥敏實驗結果,為臨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重要參考。方法:本次研究隨機抽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9月接收的212例急性乳腺炎患者,回顧性分析研究對象乳腺膿液細菌培養結果以及藥敏實驗結果。結果:212例細菌培養后分離出陽性菌株110例,陽性率為51.8%。在110例陽性細菌株中,主要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86.4%)、表皮葡萄球菌(11.8%)以及草綠色鏈球菌(1.8%)。病原菌對于常用的抗生素藥物在敏感性以及耐藥性方面存在差異。結論:急性乳腺炎的主要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需要根據藥敏實驗結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從而保證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避免臨床抗生素藥物的不合理使用。
急性乳腺炎 乳腺膿液 細菌培養 藥敏分析
急性乳腺炎屬于哺乳期婦女產后常見的一種細菌感染,在初產婦中發病率較高,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在治療無效的情況下,還可能并發乳房瘺管、膿毒血癥以及菌血癥等。對于急性乳腺炎的治療以抗生素藥物為主,但是臨床抗生素藥物種類繁多,如何選擇有效的抗生素至關重要[1]。為提高急性乳腺炎的治療效果,保證臨床抗生素藥物的合理使用,本文結合我院接收的212例急性乳腺炎患者,就乳腺膿液細菌培養及藥敏實驗結果分析如下:
1.1一般資料:本次研究隨機抽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9月接收的212例急性乳腺炎患者,其中初產婦165例、經產婦47例,年齡19~35歲、平均年齡(26.9±4.1)歲,發病時間產后1~3個月、平均發病時間產后(1.3±0.3)個月,所有患者臨床上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乳房脹痛、硬塊、皮膚發紅、發熱等。所有患者確診為急性乳腺炎,排除嚴重的肝腎心肺功能不全、腫瘤疾病、婦科炎癥以及不愿意配合治療護理的患者,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在無菌操作室,由一名專業的工作人員從患者乳腺囊腫部位抽取膿液,無菌條件下保存,并進行細菌培養與藥敏實驗。
本次研究中的質控菌株來源于上海復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為ATCC 25923,表皮葡萄球菌為ATCC 12228。采用的儀器主要是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生產的全自動微生物鑒定儀,型號為VITEK-2,全自動血培養儀,型號為BACT/ALERT3D,實驗中采用的藥敏培養基以及藥敏紙片均為儀器本身攜帶的配套設施。采用紙片擴散法對細菌進行常用抗生素藥物的藥敏實驗。藥敏實驗結果按照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提供的評定方法進行分析[2]。
1.3觀察指標:本次研究中的觀察指標主要有:①細菌培養結果;②細菌對常用抗生素藥物的耐藥性以及敏感性。
1.4統計學方法:整理本次研究中的相關數據,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相關數據采用率(%)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X2檢驗,P<0.05為有顯著差異。
2.1細菌培養結果:212例細菌培養后分離出陽性菌株110例,陽性率為51.8%。細菌培養陽性檢出率結果分析見表1,根據表中的結果以及統計學分析結果可知,在急性乳腺炎患者乳腺膿液細菌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相對于表皮葡萄球菌以及草綠色鏈球菌存在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2葡萄球菌藥敏實驗結果分析:葡萄球菌對常用抗生素藥物的藥敏實驗結果見表2,根據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在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療中,青霉素和紅霉素已經有了較高的耐藥性,復方新諾明、慶大霉素、萬古霉素、頭孢唑啉等抗生素有較好的敏感性。

表1 細菌培養陽性檢出率結果分析[n(%)]

表2 葡萄球菌對常用抗生素藥物的藥敏結果[n(%)]
急性乳腺炎在哺乳期婦女中較為常見,大多數是在產后因為細菌入侵引起的,急性發病后可對患者的正常生活產生較大影響,常用的也是較為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抗生素藥物治療,但是近年來,由于抗生素種類的不斷增加以及不同醫院在抗生素使用習慣上的不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臨床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不僅達不到治療效果,還會造成醫藥資源的浪費,促進細菌耐藥性的增加,對于后期的臨床治療極為不利。對此應對急性乳腺炎患者的乳腺膿液細菌進行培養及藥敏分析,從而做到對癥治療[3]。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急性乳腺炎的致病菌主要是葡萄球菌,其中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占到了68.4%,金黃色葡萄球菌屬于革蘭氏陽性菌的典型代表,可引起多種疾病,此外還包括表皮葡萄球菌,所占比例為11.8%,表皮葡萄球菌屬于人體表皮細菌,只有少部分的細菌可致病。通過對常用抗生素藥物的藥敏實驗,結果顯示,對于急性乳腺炎可采用慶大霉素、萬古霉素、頭孢唑啉以及復方新諾明藥物進行治療,這些抗生素藥物對于病原菌有較高的敏感性,可做到對癥治療。
在治療過程中應該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結合急性乳腺炎膿液細菌培養、藥敏實驗結果以及不同抗生素藥物的適應癥和禁忌癥合理選擇最佳的抗生素藥物,保證在較短的時間內幫助患者恢復健康,本次研究結果可見青霉素對于葡萄球菌的敏感性較低,細菌對于青霉素的耐藥性極高,這與臨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有較大關系,在青霉素研制成功后,許多醫院已經習慣了將青霉素作為主要的抗生素藥物,針對大部分的感染、炎癥反應等應用青霉素實施治療,久而久之,部分細菌產生了對青霉素的耐藥性,部分患者體內的細菌甚至出現了多重耐藥性,造成了后期部分抗生素對細菌感染治療的無效,對此,在臨床抗生素應用中必須做到對癥治療,明確不同抗生素藥物的作用特點以及應用范圍,知曉常見疾病的主要病原菌,進而綜合各項因素,合理選擇最佳的抗生素藥物[4~5]。
綜上所述,急性乳腺炎的主要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需要根據藥敏實驗結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從而保證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避免臨床抗生素藥物的不合理使用。
[1]甘霖,王婷,閔捷,等.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乳汁細菌培養及藥敏分析[J].中國中醫急癥,2014,23(10):1912-1914.
[2]王育瑛,楊瑋,呂凌云,等.107例乳腺膿液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4,26(12):1437-1440.
[3]高雅軍,馬祥君,何湘萍,等.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發展成乳腺膿腫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乳腺病雜志(電子版),2015,9(1):35-38.
[4]劉敏,白潔,鐘春嫦,等.哺乳期化膿性乳腺炎細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5,35(2):296-297.
[5]李方,楊霞.急性乳腺炎患者金黃色葡萄球菌296株的耐藥變遷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5,31(26):10-11.
R655.8
B
1672-8351(2016)09-00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