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劉光
(中國水利水電建設工程咨詢西北有限公司,西安 710061)
?
某水電站尾水隧洞鋼管鼓包現象的探討
曹劉光
(中國水利水電建設工程咨詢西北有限公司,西安710061)
針對某水電站尾水隧洞鋼管局部出現鼓包的現象,重點介紹了鼓包分布位置和產生時間,分析了產生鼓包的原因,并通過對尾水鋼管承受的荷載做進一步分析探討,提出鼓包的處理措施,處理效果滿足質量要求。
水電站;尾水鋼管;鼓包;荷載分析;探討
某水電站樞紐主要由上水庫、水道系統、地下廠房系統及地面出線場、下水庫攔河壩和攔排沙工程等建筑物組成。水道系統由上水庫進/出水口、壓力管道、尾水隧洞、下水庫進/出水口、排水廊道組成。尾水系統采用1管1機的布置方式。4條尾水隧洞平行布置,斜出廠房,其中心線與機組中心線的夾角為83°,內徑均為5.0 m。根據結構的設計特性,分為鋼筋混凝土襯砌和鋼管回填混凝土段2部分,其中鋼管回填混凝土段長度為76 m,每條尾水隧洞29管節,由水平段、轉彎段和斜段組成,標準管節21節,單節長度為3 m,剩余的始裝節、湊合節及轉彎段等部位為非標準鋼管,鋼管內徑為5 m ,鋼板材質為16MnR鋼板,厚度為16 mm,標準管節鋼管外側設置有3道厚度為22 mm,寬度180 mm,間距1 m的加勁環。
尾水隧洞開挖體形為馬蹄形狀,采取錨噴混凝土或素噴混凝土支護,鋼襯與圍巖之間在斜段采用素混凝土進行回填,平段采用微膨脹混凝土進行回填。尾水隧洞鋼管混凝土回填是按每安裝3節鋼管回填1次,混凝土泵入倉,泵管架空,泵管未與鋼管的加勁環直接接觸,兩側均勻上升。?50 mm軟軸振搗棒振搗,倉號內外人員用既定信號聯系,澆筑速度適中。頂部澆筑時,施工人員退出倉號,將上半圓部分模板封堵加固后,采用一級配混凝土進行混凝土封倉澆筑,模板、泵管及通風管經檢查均未出現異常現象。
尾水隧洞鋼管局部出現鼓包后,引起了業主、設計、監理及施工單位的高度重視,參建各方曾多次派人到現場查看情況,分析原因。并加強了對鋼管鼓包的監測和混凝土回填施工的質量監督,暫停回填灌漿施工。
尾水隧洞鋼管局部出現鼓包的情況見圖1所示。尾水隧洞鋼管局部出現鼓包情況統計數據見表1。

圖1 3號尾水隧洞鋼管鼓包平面布置圖

表1 尾水隧洞鋼管局部出現鼓包情況統計表
2006年9月10日,監理和施工單位通過布設在鼓包部位的預留灌漿孔進行查看,卸開絲堵3個(鼓包上1個,鼓包外2個),發現絲堵孔內的混凝土密實且干燥。隨后敲擊鋼管發現鼓包部位混凝土密實,鼓包外有局部脫空現象。
9月13—14日,采用小直徑沖擊鉆進行鉆孔檢查,由于鉆具進深度的限制,后改用手風鉆鉆孔,鉆進順利,鉆孔深度4 m,其中混凝土鉆進0.8 m,沒有空腔,巖石部分鉆進3.2 m。從鉆進過程看,巖石不破碎,未發現滲水現象。
9月15日監理單位與施工單位共同發現3、4號鋼管鼓包部位的鼓包繼續變形,有擴大、增高現象,開始對Ⅳ25-Ⅳ27、Ⅲ25-Ⅲ27部位的灌漿孔(2×9個孔)進行鉆孔檢查。
9月16—17日施工單位對1、3、4號第26節鋼管的灌漿孔進行鉆設,測量結果,見表2。

表2 測量結果表
9月18日以后各參建單位多次赴現場專門檢查鼓包變化情況,Ⅲ、Ⅳ號鋼管鼓包未再發現變化,鉆孔內無滲水現象。
從尾水鋼管局部出現鼓包情況的統計表中,不難看出鋼管產生鼓包時間均在混凝土凝固期。施工期間,1、3、4號尾水鋼管共發現10個鼓包,均分布在鋼管腰線以上,其中4個鼓包發生在鋼管的頂部。
4.1鋼管外水壓力
圍巖分擔外水壓力的比例取決于巖石的性質。當巖石堅硬、完整時,圍巖承擔較大的外水壓力,甚至承擔全部外水壓力,鋼板只起防滲作用。從鉆孔資料上分析,不能證實圍巖坍塌,并且鉆孔內無滲水,說明圍巖無斷層及裂隙出現,可以承擔外水壓力,因此可以排除外水壓力的影響。
4.2施工期鋼管承受荷載分析
施工期鋼管承受荷載理論分析主要由灌漿壓力、混凝土自重、流態混凝土壓力、空氣壓力、泵送壓力等組成。施工情況的主要荷載是灌漿壓力,針對尾水鋼管出現的屈曲鼓包是在回填混凝土后的第3天到第20天內產生的,此時段是混凝土凝固期,沒有進行灌漿,所以不存在灌漿壓力。
根據鋼管設計規范,按帶加勁環(δ=16~20 mm,h=200 mm)管壁穩定壓力估算,鋼管的設計壓力Prc=7.4~11.3 kg/cm2,即0.74~1.13 MPa。混凝土自重壓力經計算約為2.4×10-3kg/cm2,不能造成鋼管局部鼓包現象的發生。
回填混凝土時,流態混凝土的壓力值取決于混凝土一次澆筑的高度,最大可能值等于混凝土容重乘以一次澆筑高度。據施工方案來看,鋼管回填混凝土采用兩側均勻下料的方法,澆筑高度在控制范圍之內;混凝土入倉時,混凝土泵的壓力也在正常的工作范圍內,即每小時的澆筑速度不大于7 m3。由此可排除流態混凝土壓力的影響。
最后考慮空氣壓力和泵送壓力的影響。由于下水庫進/出水口受地質條件制約,使得尾水閘門在鋼管回填施工前已經落下,進/出水口部位無法布設鋼管回填澆筑平臺,只能從尾水隧洞廠房端(低于進/出水口高程)進行回填,從而導致尾水鋼管的回填混凝土方式與正常施工有所改變,正常施工為每安裝3節鋼管回填1次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泵入倉,泵管預設在混凝土澆筑層內,由每節鋼管頂部下落,最后回填該節頂部封閉腔。而實際從尾水隧洞廠房端自下向上的回填方式增加了施工的控制難度,容易造成排氣不暢,使入倉混凝土夾裹了空氣。推測到施工單位為使混凝土充填的密實,加大了回填的泵送壓力(泵送壓力為瞬時動荷載,其大小與混凝土泵出廠參數、使用年限、管路損失等因素有關),同時空腔內的空氣受水泥水化溫度變化的影響而膨脹,泵壓加空氣膨脹增壓將導致鋼管出現鼓包。
4.3采取的措施
經參建各方討論決定在回填混凝土倉號增加1根回漿管,即在通氣管下部增加1根?50 mm鋼管作回漿管(通氣管里口距頂拱超挖最大處約2 cm,回漿管里口距頂拱超挖最大處約8~10 cm)。收盤時以回漿管出漿作為收盤標準。整個澆筑過程,除個別倉號澆筑時出現泵管堵管、泵體出現故障外,混凝土倉號劃分、入倉、振搗、排氣、回漿、澆筑速度、混凝土泵及泵管布置等均符合要求。
(1) 對于鼓包高度小于30 mm,在鼓包穩定條件下,又滿足水力學的過流條件,可不進行處理。
(2) 對鋼管頂拱鼓包位置鋼板進行矩形切除。根據鼓包分布情況,確定切割范圍,為保證鋼板修復質量,鼓包需完全處于切割范圍之內。
(3) 將鼓包位置鋼板切除后,需對鋼板后混凝土進行鑿除。如鋼襯段鼓包范圍涉及到加勁環,就需對加勁環進行修復處理,否則不修復。
(4) 將鼓包位置混凝土鑿除完成后,需進行鋼板及加勁環的修復焊接工作。
(5) 鋼管內壁涂裝材料應采用超厚漿型環氧瀝青防銹漆,防銹漆干膜總厚度為500 μm,分2層噴涂,每層漆膜厚度為總膜厚的1/2。焊縫無損探傷采用100%超聲波檢查,100%MT或PT。對于鋼板修復范圍內混凝土鑿除較少的進行化學灌漿即可,而鼓包切割和鑿除范圍較大的,需進行sika混凝土回填。
某水電站尾水隧洞鋼管在施工期間就出現鼓包現象,這是中國水電站所少見的,為此,電站的各參建單位均引起高度的重視,處理效果滿足質量要求,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再次出現此類問題。本文根據現場調查與分析,希望通過從不同角度的討論加深對一些問題的認識,供其他水電工程參考借鑒。
[1]郭明合.劉家峽水電站1號機組工作門槽破壞及漸變段鋼襯失穩的修復設計[J].西北水電,1996(04):32-36.
[2]畢仁友,李明.響水水電站高壓埋管失穩破壞一些現象的探討[J].水利技術監督,2003(04):49-54.
[3]黃宏志.水電站壓力鋼管內壁鼓包處理經驗淺析[J].科協論壇(下半月),2009(09):25-26.
[4]張孟七,李建平,王為標,張偉.某大型水電站鋼管鼓包原因分析及處理措施[J].西北水力發電,2007(01):77-80.
[5]周夢雄,劉啟增,羅家華,彭自勝.鋼管內表面鼓包形成原因分析[J].軋鋼,2006(04):30-31.
[6]姚海.阿海水電站壓力鋼管灌漿質量缺陷處理技術應用[J].水電施工技術,2014(01):65-68.
[7]胡積齡.關于埋藏式高壓鋼管外壓穩定的幾個問題[J].水力發電,1981(04):36-41.
[8]魏立東.薄壁鋼管成型鼓包解決方法淺析[J].鋼管,2005(05):37-39.
[9]曹國富.焊接鋼管管坯成型過程中鼓包的預防[J].鋼管,1999(01):34-38.
[10]劉東常,劉琰玲,孟聞遠,肖峰,趙紅敏,張孝松.埋藏式壓力鋼管受外壓失穩屈曲分析的半解析有限元法[J].水力發電學報, 2004(03):84-87.
[11]諸葛睿鑑.也談響水電站鋼管失穩原因[J].云南水力發電,2003(04):25-26.
[12]王攪偉.某水電站地下埋管回填灌漿鋼管失穩事故處理[J].四川水利,2012(06):55-56.
[13]張紹堂.劉家峽水電站1號機工作門槽漸變段及鋼管失穩的原因分析[J].甘肅電力,1994(01) :7-11.
[14]譚一中,胡積齡,楊若瓊,潘玉華.水電站埋藏式鋼管外壓失穩的試驗研究[J].水力發電學報,1985(03):49-60.
[15]梁月英,王建,鄭東健.埋藏式壓力鋼管抗外壓穩定性分析[J].水電能源科學,2005(06):6,42-44.
Study on Bulge of Steel Pipe in Tailrace Tunnel
CAO Liuguang
(China Hydro Consulting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Northwest Branch, Xi'an710065,China)
Aiming at the local bulge of the steel pipe in tailrace tunnel, distribution location and occurrence time of the bulge are described. Causes of the bulge are analyzed. Through analysis on loads acting on the steel pipe, measures to handle the bulge are provided and the handling effect satisfies quality requirement. Key words:hydropower station; tailrace steel pipe; bulge; load analysis; study
1006—2610(2016)04—0035—03
2016-03-22
曹劉光(1981- ),男,河南省永城市人,工程師,從事水利水電工程監理與咨詢工作.
TV732.4
A
10.3969/j.issn.1006-2610.2016.0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