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智維
對于未來的發展路徑,謝明均有著非常清晰的規劃。在老齡化社會日益臨近的今天,他有將眼光瞄向的康養產業。
他是“文革”后首屆大學生,普外專業的醫學博士;他是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宜賓一院”)院長,也是宜賓市衛生學校校長、教授;在眾多頭銜之外,穿上一身白大褂,他是名醫生。他是謝明均。
作為一家市級三甲醫院的掌舵人,謝明均帶領宜賓一院走在了宜賓全市乃至川南前列。不僅順利通過“三甲”醫院復審;去年在進一步改善醫院服務行動計劃活動中,醫院被評為“2015年度創新服務示范醫院”。
對于未來的發展路徑,謝明均有著非常清晰的規劃。在老齡化社會日益臨近的今天,他又將眼光瞄向的康養產業。“宜賓·長江國際醫養中心是宜賓一院重大的產業轉型,改革創新之舉。”他說。
從自己的從醫之路,到醫院的管理,再到布局的康養產業,面對一眾訪者,謝明均妙語連珠,娓娓道來。
醫者本色
1975年,剛剛高中畢業的謝明均去了農村當知青。在農村,他見過太多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家庭。盡管后來離開了農村,但他的心里卻始終記掛著那些被病痛和貧困折磨的人們。
兩年后,謝明均有幸成為“文革”后首屆大學生。1977年,他通過高考圓了自己的大學夢,并開始了醫學專業的學習,最終實現了當醫生的理想。歲月如梭,如今謝明均從醫已經35年。在這期間,從一名普通醫生,他成長為一家三甲醫院的掌舵者。
過去的幾年間,各項榮譽重磅加身,這讓謝明均既有欣慰又有壓力。
從“宜賓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宜賓市科技創新獎”“四川省醫藥衛生系統先進個人”,到“四川省第十批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四川省衛生廳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四川省醫院協會醫院管理優秀獎”“宜賓市第四屆科技杰出貢獻獎”,獲得國家衛計委“云南魯甸6.5級地震衛生應急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個人”,再到“四川省先進工作者”。
和這些榮譽相比,謝明均更在意的是攻克疾病,贏得患者的信任。他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醫生就該把患者放首位。”
35年來,經謝明均救治康復的患者不計其數,有些還成為當地的一段佳話。
2012年10月11日下午6點多,在北京出差的謝明均接到醫院打來的電話。“西郊派出所送來一名體重僅1.69公斤的早產腹裂棄嬰,腸道重度感染,聯系不到親屬,怎么辦?”“早產、腹裂、被遺棄……”
了解情況后,雖然當晚已沒有回宜賓的航班,謝明均還是取道成都然后再趕回宜賓。在7小時奔波后,沒有片刻休息,謝明均于次日凌晨5點走進了手術室。由他親自主刀,普外科、麻醉科、新生兒科通力配合。兩個多小時的手術后,腹裂嬰兒的生命最終保住了。
在媒體的幫助下,終于聯系上了嬰兒的父母。年輕的父母多次下跪感謝,并請謝明均給孩子取名。思索再三,謝明均為嬰兒取名王一健,“‘一代表與市一院的緣分,‘健則寓意孩子能夠健康成長。”
掌舵三甲
和國內其他公立醫院院長一樣,謝明均也會面臨行業發展的相似考題。例如,怎樣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如何探索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如何完成由大院向強院的轉變?如何跳出宜賓,謀求更大的發展和突破?
2009年9月,謝明均剛剛走馬上任宜賓一院院長,便帶領醫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創新。“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改革和創新勢在必行,改革的目的只有一個,讓宜賓及周邊老百姓足不出市,就能享受到國內一流的醫療健康服務。”談及改革的初衷,謝明均說。
銳意改革的同時,謝明均著力提升醫院的服務水平。在科研教學、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國際化醫院建設等方面,宜賓一院不遺余力。
2011年,醫院開始實施人才培養雙百人計劃;2012年年初,組建“百人專家團”,在全國各地聘請108名27個專業的國內知名專家為客座教授,進行義診、查房、手術、診治疑難重癥疾病等;2012年12月,與北京301醫院的遠程醫學中心開通,患者足不出宜賓就可享受國家級專家的服務。
由于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大醫院一床難求,小醫院門可羅雀。地處醫療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如何將有限的優質資源輻射到基層,這曾是困擾著謝明均的一個問題。
2012年6月,屏山縣與宜賓一院簽訂人財物全面托管合作辦醫協議,全面托管屏山縣人民醫院。除了采取托管醫院的方式外,宜賓一院還采取醫療合作、資源合作等3種模式,宜賓一院組建起醫聯體。
如今,聯盟成員已擴展至宜賓市下屬的2區8縣共176家醫療單位。
隨著現代醫學邁入了轉化醫學和精準醫療的新時代,在“互聯網+”的大健康時代,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對醫療行業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來,宜賓一院積極搭建與國內外一流醫院溝通交流平臺,參照國際高標準實施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學習和掌握國內先進的醫學技術和管理理念。
就在8月8日,宜賓一院特邀有著150多年歷史的綜合醫院及醫學中心——美國梅奧醫院的兩名專家托德比勒和穆罕納德·赫扎拉舉辦醫院管理研討會。
類似這樣的交流與合作,宜賓一院曾經舉辦過很多次。“今后一院還將與眾多國際頂尖醫院開展更為廣泛而深入的合作,從而進一步加快醫院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和醫療水平的整體提升。”謝明均說。
醫養共融
在謝明均的辦公桌上,記者看到一份名為《宜賓·長江國際醫養中心》的計劃書放在一沓文件的最上面,上面用筆認真圈點了很多地方。
關于宜賓·長江國際醫養中心,在一份相關的材料中記者看到,該項目定位為“國際現代,設施一流;醫養共融,環境一流;科學布局,功能一流”,目標是打造成輻射川滇黔的生態醫養中心。
據介紹,宜賓·長江國際醫養中心的規劃、建設將由宜賓一院牽頭,將于今年年底開始籌建。“建設功能完善的醫養項目是大勢所趨,也是一項服務大眾的民生工程。”謝明均說,僅60歲以上的老人宜賓市目前就有87萬,在老齡化社會的背景下,未來這一數字勢必還會增加,而這個項目最大的特點就是醫療與養老結合。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健康理念已然發生改變:從過去的重治療,開始轉向以防治為主的健康管理;此外,老齡化社會即將到來,醫養結合成為一種趨勢。
早在去年,宜賓一院就成立了宜賓市第一家健康管理中心,向市民推出“健康管理”的新服務。健康管理中心通過對市民的健康進行跟蹤觀察并及時發現、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減少患大病、少生病的目的。
一家醫院的發展方向和其掌舵者所具有的遠見有著密切的關系。健康管理中心的設立或許僅僅只是個開始,一次“試水”。實際上,宜賓·長江國際醫養中心才是謝明均謀劃的一盤大棋。
據《民生周刊》記者了解,宜賓·長江國際醫養中心項目已通過審批,占地1720畝,由國際醫療中心、中高端的社會化運作與公益養老相融合的養老中心、現代化康復中心以及高端的山水園林式濕地公園等四大板塊組成,投入資金85億元左右。
“建成后,醫養中心既可為宜賓市老百姓提供高效、便捷、完整和廉價的醫療、養老、康復和保健服務,又可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吸納川滇黔地區巨大的市外市場,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從而解決目前醫療資源相對不足,群眾看病難、住院難等問題。”談及項目定位,謝明均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