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盾牌杯到銀龍杯
現在的LPL銀龍杯不是一直都有,最開始是一把劍加上斧子的盾牌獎杯。這個獎杯歷史悠久,且只此一個。聯賽周期不斷,動輒幾個月才決出冠軍,所以每次頒發冠軍獎杯據說都要撣一撣灰塵再拿出來,頒完獎之后,戰隊還不能保存這個盾牌杯,得放回原位。
有一天我路過基地榮譽墻,發現都沒有一個重量級的獎杯。那時已經連獲兩個聯賽冠軍了。從那刻開始,我就一直騷擾騰訊的賽事經理:“給我們發個獎杯吧。”但盾牌杯設計和材質都是早期的,不適合給到俱樂部。
我就提議重新設計一個獎杯,頒獎的時候用尺寸大的,頒獎后,給俱樂部一個尺寸小的,但是外形一樣的。反復糾纏半年有余,銀龍杯誕生了。每個銀龍杯杯座下面都會用小字標注,哪一年,哪個賽季,獲得了這個獎杯。這些細節,把奪冠的場景封印在獎杯里了。
至此,榮譽墻終于不空了。
因熱愛而擁擠
放到三年前,我一定不會想到現在的賽事的舉辦會變得這么完美。每一次的大型比賽,場館和觀眾都會讓我耳目一新。
一開始我還沒參與的時候,比賽是在江蘇太倉進行的,場地遠沒有現在的大。到我們參加第一屆聯賽的時候,我還記得常規賽是在同濟大學羽毛球場舉行的,那個時候看比賽的粉絲遠沒有這么多,雖然有直播,但是沒有現在直播平臺這么火。感覺那個時候電競還是很小眾。
慢慢的,每個賽季的場地都在變化。我第一次到世界比賽場館的時候,就覺得世界比賽舉辦的規模和人數都讓我非常震驚,同時也羨慕,身在人海和燈光中是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大家對電競的熱愛,毫不含蓄,非常外放。
結果今年春季總決賽在上海旗忠森林體育城網球中心舉行,像段暄這樣的央視主持人,都開始主持電競的賽事。舞美、燈光、宣傳片水準之高,已經不輸世界賽。
決賽現場,粉絲震耳欲聾的加油吶喊包裹著我,我只有一種感覺,我在觀看的就是主流賽事。
打職業我們是認真的
很多電競戰隊,一開始也沒有現在這么五臟俱全。有的隊伍連教練都沒有,就一個領隊帶著五個隊員。發展到現在,俱樂部經理、教練組、分析師團隊、俱樂部領隊、隊員、替補隊員、青訓隊員,一應俱全。不光從心態上,從形式上都開始“認真”。這不是在玩游戲,而是在做電競。
早期的電競很難變現,職業選手工資低、獎金低,選手退役等于失業,“網吧老板”似乎成了唯一對口的職業。電競還沒有摸索出合適的盈利模式,這個時候大家開始“認真”的面對這個問題。
直播平臺的興起,讓職業選手在退役上,有了更多的選擇,讓職業選手也有機會向娛樂明星發展。現在職業隊員退役的道路非常多,口才好可以做解說,腦子好可以做淘寶,對戰術有見解的可以做分析師、教練,對管理比較擅長的可以做經理、領隊。
電子競技選手退役這一難題,得到了破解,完整的生態鏈初具雛形。
和NBA一樣長久
全球任何一項廣受歡迎的體育競技行業,在近100年已經被發掘完畢。足球,籃球,排球,田徑,游泳,斯諾克,等等等等的比賽體育項目,都是有著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發展歷史。近年唯一從發展,到興起的項目,就只有電子競技。
NBA才興起時在比賽場館看比賽的人如今已大都白發蒼蒼了。現在坐在場館看比賽的那些電競愛好者,我想若干年后他們同樣會出現在比賽的觀眾席上。他們就如同現在滿頭白發還坐在現場為球隊吶喊的NBA球迷,成為電子競技第一批觀眾。他們的朋友,兒女也會看。
電子競技像是一匹黑馬,在體育競技的圈子里橫沖直撞,汲取經驗和營養。而所有隨著時間的變化,都讓電競歷久彌新。
我相信它能和NBA一樣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