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9月15日(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佳節——中秋節。這可是咱們中國人一個很重要的節日。
因為受到中華文化的深遠影響,亞洲的許多國家也會過中秋節。不過,經過這些國家的“加工”,他們的中秋節也都有了自己的特色,和中國的中秋節有些不一樣。請跟隨神行太保的腳步,來看看這些不一樣的中秋。
越南人把中秋節又稱為“望月節”。
咱們中國有很多與中秋節有關的神話傳說,比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在越南,也有越南版的“嫦娥奔月”,只是故事的主角不是嫦娥,而是阿貴。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叫阿貴的男孩,他擁有一棵可以治病的菩提樹。阿貴在菩提樹的幫助下,治好了許多人的病。
但是,他忘記了仙人的囑咐,用污水澆了樹,結果菩提樹騰空而起,飛上了月宮。而阿貴因為手抓著樹根,也被帶到了月宮里。那些被阿貴治好的鄉親們為了感激阿貴,每逢八月十五,就要掛出燈籠來紀念阿貴飛仙。于是,八月十五掛燈籠的習俗,就在越南慢慢流傳了下來。
泰國人把中秋節叫作“祈月節”。
在泰國,中秋節也吃月餅。不過,除了豆蓉、蛋黃等中國傳統口味的月餅外,喜愛吃榴梿的泰國人,還把榴梿當餡兒,做成榴梿月餅。
日本人稱中秋節為“月見節”,他們也有賞月、吃點心的習俗。跟中國不一樣的是,我們吃月餅,日本人吃“月見團子”(一種用糯米做成的白色團子)?!霸乱妶F子”和我們的月餅一樣,只有中秋節時才有賣。
韓國人稱中秋節為“秋夕節”。在韓國也有獨特的中秋食物——松餅。松餅是半月形的,用米粉做成,豆沙、棗泥等做餡兒,因為蒸的時候墊有松毛,所以叫松餅。瞧,是不是有點兒像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