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菁
主持人趙偉:上市的問題一直是我們現在會展業炒的特別熱,“上市熱”向來是會展行業特別關心的問題。大家能否來談談會展上市公司的利與弊?
趙慰平:會展企業上市的利弊問題也不用再多說,我覺得無論上市也好,還是兼并也好,他們目標都是一樣的,是為了把項目做的更好,只不過用的方法不一樣。最重要的就是你如何分析對方的財務報表?很多程度上你要依靠你自己的力量去分析,可能有人會提出,自己并沒有系統學習過賬務方面的知識,然而這些報表又都寫的非常漂亮,我怎么能夠看到它的真實的情況呢?通過德國人的經驗,可以為大家提供兩點思路。
首先你必須明白,任何財務報表一定是經過粉飾的,“粉飾”是一種中性的詞,不帶褒義和貶義。根據和德國人一起工作的經驗來講,他們告訴我要分析對方的報表主要是看對方的數據,把這些數據并列在一起看它在歷史上的一個發展,這需要非常專業化的人進行分析,這我們可以學,但不見得可以學到手。通過跟德國公司工作的時候大家有兩點可以借鑒。 第一是現金流,現金流不會說假話。第二,報稅,報稅是不可能做假的。
作為展覽會來講,有下面幾點要注意: 第一,你展覽會辦的有多大,上一屆展覽會你的面積大概有多少?到網上查就可以。第二,參展商對于這個展覽會的口碑的評價是什么?對于財務報表的分析無論是對于上市也好,還是并購也好,看看這些真實的數據,這點我覺得大伙可以借鑒。
姚軍:利弊是每個企業他們自己衡量的,到底自己企業發展壯大的空間有多大是他們思考的問題。也就是說,它是有很強的監督性在里面,像我們會展公司,我從業這么多年,了解會展公司很多都是一些家族的,有些是聯合的,但總的來說,這個產業沒有其他行業的產業量大。
隨著經濟的發展,會展也在發展,目前這幾年在國內掀起這種熱潮,我以為這是一種經濟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也就是說我們這個行業增長率已經強大了,因為從其他的行業來說比如餐飲、房地產、鋼鐵的上市公司都很多,大家都不奇怪了,不去討論這個問題。
我們的會展經濟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相對蓬勃的時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已經到歷史的轉折階段,這也是經濟發展的一個好的現象。但是要說利弊,實際上從上市公司,“利”從發展角度大于“弊”。在這當中,往往企業制度不完善是陣痛,上市后首先你的財務報表就規范化了,不可能再有偷稅漏稅的現象。尤其在上市過程中,可能要經過3—5年的周期,這一段時間是你的會展的一個發展階段。
門振春:有很多人想上市,他們首先明確了上市給他們帶來的好處和目的,有的人說我為了名聲,我為了治理內部的結構,為了我的基地,為了我的團隊,為了我的人才,為了我更好的拿項目。我覺得這些都是很好的方面。但上市后也有很多問題我們必須認識到:
第一,上市之后,你的言行、你的宣傳都要現做,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去寫,也不知道怎么去說,這就成了一個問題,如果你要做一個隨性的一個自由自在的企業,你就不要上市了。第二,上市之后,你的企業文化也發生了變化,你最初進入企業,有一幫好兄弟達到了某種情感的高度,但你上市之后,只有一個目標了,股東就是一個目的——看你的財務報表,想花錢就必須和股東商量,也就是說你被限制了。所以說上市之后也是很辛苦的,很多民營展覽公司,如果剛開始你不是一個很大的背景,你要花費很多的精力。你要組建董事會、公告、財務等一系列的東西。
主持人趙偉:上市以后更多的需要各種磨合,說到磨合,這里面還涉及到合資并購的問題,你跟人家合資并購也會受到限制,宣傳各個方面都會要統一,大家對并購的合作模式怎么看?
門振春:說到并購,我有一個項目賣給了海外企業,主要還是看對方對項目未來發展的趨勢的把握,我認為這是最關鍵的。你負責這個項目就要相當于半個經濟學家,半個政治學家。我們在2011年并購了一個公司,在并購的時候投的錢也不多,把整個團隊并過來了,這幾年發展的不錯,增長了十幾倍。這個小項目里面有很多的不規范,如果用德國的那種標準馬上就卡死了。但后來我們就自己定了一個底線,只要他們活著,我們就讓他們一步一步的來,隨著后來的逐步提升和壯大,他們也知道一步步該怎么走,也就慢慢形成規范了。
趙慰平:現在并購已經很少了,原因有兩個:第一,人家不愿意賣。第二,你買不起。雖然2008年的經濟危機已經爆發,但是有很多國外企業還是逆勢而上,花大價錢買了下來,認為把中國的好的項目買下來以后就可以拿大錢了,按照以前的經濟危機來講這是不錯的,但是這次經濟危機和以前不一樣,從2008年到現在已經過了8年時間,還沒有見到曙光,到現在實際上經濟沒有根本好轉,所以這一輪到底是怎么樣還未知,至少在并購方面更需要謹慎小心。
我認為再過10年、20年并購會出現一輪新的高潮,中國的展覽會有三類:國營、民營、外資。外資企業很有可能在十年以后會對中國民營企業出手,當然中國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中國展覽會的大款也會去買德國的展覽會的品牌,這也是我們所希望的。
姚軍:我們從收購方角度來說,站在他的角度收購你的東西,他的目的很簡單,通過資本運營整合以后,達到利潤和營業額流水最大化。為什么會選擇民營企業,原因就是民營企業比較單純。因為展會在前幾年都是企業之間一起來合辦,并購前就像雙方“談戀愛”,談戀愛時很愉快。一旦收購成功后,“結婚”后,就會存在到底誰來主導的問題。
收購完以后資本方和運營方怎么合作?有些是大股東說了算。也有的因為有一方有經驗,在項目的運營方面都有深入的理解,那么我會尊重你的意見,我給你錢并以你為主體,而我只是作為報表的一個監督。
總而言之,雙方只有融合才能發展。作為會展經濟,我們國家經濟發展已經進入第二大體系,我想它的前景來說越來越廣闊,不論是行業的并購還是產業的并購在未來的幾年內會越來越好,會向好的方向發展,因為它的出發點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