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
在商業交流活動中,很多人都以創業者自居。其實并不是所有在創業的人,都是真正意義上的“創業者”,相當一部分創業者實際上是“創業愛好者”。
“創業愛好者”不會像“創業者”那樣,將創業當做一份事業去拼搏,更多是將其當成一種愛好。出發點不同,在創業過程中,兩者對具體問題的關注點也會不同。
1.創業第一步想到什么
創業愛好者風口、投資。
創業者用戶、需求。
2.初創期對員工的要求
創業愛好者盡量按公司流程走,照公司制度來。
創業者簡單,“粗暴”,直接,靈活變通。
3.對創業成功設置的時間點
創業愛好者1~3年。
創業者10年以上。
4.對待各類活動的態度
創業愛好者多多參加,爭取成為“會王”;混個臉熟,萬一能認識大咖和大佬呢。
創業者參加一兩次,見見世面足矣,其他就不瞎湊熱鬧了。
5.創業萬一失敗怎么辦
創業愛好者大不了回去打工。
創業者沒有想過再回去打工,或者至少是實在不行才回去打工作為過渡,之后還是會出來創業。
6.關注哪些數字
創業愛好者下載量,收入數字,估值。
創業者活躍用戶,用戶反饋,盈利數字。
7.對待融資
創業愛好者先融資,自己的錢不敢往里投,至少不敢多投,怕打水漂。試錯的錢,讓投資人埋單。
創業者看好自己的項目,砸鍋賣鐵也得做,用自己的錢先做起來,想擴張才融資。
8.平時關注的事
創業愛好者“社會新聞+”“各個行業+”“本行業+”。
創業者“本行業趨勢+”“競爭對手+”及自己。
9.對待辦公場地
創業愛好者想先租個商務寫字樓或者至少是產業園區,要有個門面,還得有個前臺。
創業者開源節流,初創階段能省的就別浪費,如果不是租居民樓對面試新員工有影響,恨不得就租在居民樓里;公司Logo?前臺?沒有。
10.對成功企業的關注點
創業愛好者XX公司已經有1 000個員工啦;XXX公司獲得XX資本3 000萬美元B輪風投,估值12億美元。
創業者XX公司只有30多個人,竟然做到了年營業額8億元,利潤7 000萬元;XX公司年利潤5 000萬元,每年營收增長120%。
11.名片抬頭
創業愛好者董事長或CEO;
要不就是總經理,或者創始人。
創業者創業者:有沒有抬頭無所謂,有些名片抬頭不寫或者寫經理,更方便自己“殺價”,要寫了總經理,在與客戶還價方面就沒退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