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相英
財務管理與成本控制研究
郭相英
通過對財務管理的理論分析,界定出財務管理的評估指標,并據此構建出財務管理與企業經營成本控制的關系模型。進一步通過對我國14家企業328份問調查卷進行財務管理效用的實證檢驗,結果表明:財務管理中成本管理對降低經營成本的影響效用最大,其次是資金管理、預算管理以及內控管理,財務評價的影響效用則最小。實證研究結果對于企業經營成本的降低具有借鑒意義,同時也有助于企業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并且對財務管理方面理論研究的深化和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
財務管理成本控制影響分析
企業的經濟活動主要是通過投入、產出、消費和所得實現的,而這四個方面的活動都需要通過財務管理來實現。只有加強財務管理,才能實現降低成本、持續銷售增長、盈利提高和現金流平衡,保證企業健康發展。所以財務管理在降低經營成本過程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直接關乎到整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現階段,以財務管理為核心的理念在社會各界已達成共識。財務管理控制著企業發展的經濟命脈——資金,同時還滲透和貫穿于整個企業的經濟活動之中,所以說財務管理是企業活動的核心。財務管理工作具體包括有:完善財務管理體制,規劃企業內部物品采購工作,籌集、使用與分配資金,監控財務工作執行狀況,嚴明紀律等。所以,企業降低經營成本的關鍵就是做好財務管理工作,合理利用資金,降低成本,提升經濟效益,促進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外共有成本管理方法和工具30多種,如:CMS成本管理體系、ABC作業成本法、ABM作業成本管理、BSC平衡計分卡、TCM全面成本管理、SC標準成本法、CD降低成本法、SCM戰略成本管理、MB職能基礎全面預算、CEWS成本預警系統、供應鏈成本管理、目標成本法、職能基礎成本核算、CQ質量成本、項目成本管理、CVP本-量-利分析……等等,這些管理方法都有其各自的意義和作用。但中國的企業能從360度成本管理的角度全面應用或有針對性地應用這些方法的卻很少,絕大多數企業仍然延續傳統的職能基礎的成本核算。
目前,由于有些企業自身的特殊性,使得經營成本管理上具有非價值補償化,進而影響成本控制工作的順利開展,既不能照搬國外企業的財務管理模式,也不能照搬成本控制與核算的方法。所以,需要從企業自身財務管理模式出發,引申出符合相應行業的成本控制方法。本文從國內目前財務管理工作出發,探討財務管理工作對降低經營成本的作用機理,為企業降低經營成本提供經驗借鑒。
(一)經營成本控制現狀
目前,國內經濟發展速度相對較快,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企業在運營進程中也開始注重成本控制的問題,盡管在成本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第一,企業成本控制缺乏市場觀念。我國許多企業不管市場對產品的需求如何,片面地通過提高產量來降低產品成本,通過存貨的積壓,將生產過程發生的成本轉移或隱藏于存貨,提高短期利潤。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在于企業成本費用控制缺乏市場觀念,導致成本信息在管理決策上出現誤區。
第二,產品定價與成本顛倒。企業改革后,延續了以往產品收費的標準。企業經濟的市場化發展,使得一些企業愈加重視利益的追求。產品的價格不斷提升,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企業會選用特殊的營銷模式,通過顛倒產品定價與成本來換取短期收益,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企業的持續發展。
第三,經營成本控制方式落后。隨著一體化經濟的快速推進,企業的國際化進程也不斷加快,其運營服務范圍也得以拓寬,這就使得一些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更為復雜,產品收支與成本控制難以掌控。在現有企業成本管理中,以降低成本為主要目的,節約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這種成本降低是治標不治本,屬于降低成本的一種初級狀態,局限于企業內部,而對企業的供應與銷售環節則考慮不多,對于企業外部價值鏈更是視而不見,使企業未能獲得全面的發展競爭戰略,不能形成系統的成本管理方法體系,缺乏戰略管理的思維。再加上企業內部財務核算方法比較陳舊,導致經營成本控制方式落后,嚴重缺乏科學性和規范性。
第四,降低經營成本意識不高。有些大型企業內部設計所需資金基本上源自于地方政府的財政撥款,這些不同于私人性質的企業。因為在經營理念上的差異,致使他們之間的競爭意識也有很大的區別。表現較為突出的就是財務管理比較松散,再加上企業之間業績互相攀比,使得他們不惜增加經營成本來提升自身的業績。由于降低經營成本意識不高,造成企業成本控制工作無法順利開展。
(二)財務管理要素
在日常經營、業務活動進程當中所牽涉到相關的財務關系與財務活動,構成了財務管理。其中,財務活動是指企業資金在運營進程中所有活動的總和;財務關系是指企業財務活動過程中的參與主體相互之間的關系。財務成本管理、預算管理、內控管理、資金管理、財務評價與分析等構成了財務管理的主要內容。
財務管理工作可以及時發現當前以及預測未來企業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能夠對這種狀況予以改善和調整。財務管理工作為企業經營活動提供最客觀的依據和標準,用科學的指標去評估企業的運營績效。此外,財務管理工作的目標是穩步提升企業基金、保值或者增值企業的資產,最終實現最大化的結余。為了完成上述財務管理的目標,在財務管理工作中的管理思維是:有效控制經營成本,以合理的產品定價為社會提供優質的服務,確保企業持續健康營運的同時實現收益最大化。
(一)變量選取
本文將財務管理要素作為投入指標要素,由于本文要分析的是財務管理與企業經營成本控制之間的關系,所以將低經營成本界定為財務管理的產出指標要素,通過判斷投入與產出的關系來進一步判定財務管理與經營成本控制之間的關系。財務管理投入要素主要集中在成本管理、預算管理、內控管理、資金管理、財務評價五個方面,分別用CM、BM、IM、FM、FE來表示,而財務管理產出要素就是低經營成本,用LTC來表示。
(二)模型構建
本文選取我國14家企業作為分析對象,于是就存在有14 個DMU(決策單元)表示財務管理決策,同時每一個DMU都存在有五種投入指標與一種產出指標的評估要素。根據財務管理工作的投入與產出參數,基于此可以構建出財務管理與經營成本控制之間的效用模型:

式(1)中,D意為決策企業的技術效用,技術效用是用來表示財務管理進程中的綜合效用。maxGt表示第t個 DMU財務管理決策單元的實施效用;xj與yj是指第j家財務管理的DMUj的投入要素與產出要素;α與β分別表示財務管理投入和產出要素指標的權重。
然后,構建出財務管理純技術效用模型式(2):

模型(2)中,D*表示財務管理實施的純技術效用,純技術效用是用來體現財務管理活動狀況的好壞度,其中ht值是用來判定規模效用的狀態,當ht=0的時,決策企業的規模效用不變;ht〉0時,決策企業規模效用減少;ht〈0時,決策企業規模效用增加。規模效用可以用技術效用與純技術效用之間的比值來表示,據此便可求出決策單元的規模效用。
(一)數據收集
本文借助于問卷調查的形式獲得本文研究所需要的數據,選取國內14家企業作為實證分析的樣本,樣本范圍涉及到北京、上海、天津三大城市,抽樣對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問卷的設計方式為李克特五級量表形式,通過對管理層人員以及財務部門的相關人員的訪談調查,得到相關的實證數據。問卷調查采取隨機現場訪問方法,共發放366份問卷,回收328份問卷,問卷有效回收率為89.6%,通過整理得出實證數據,具體結果詳見表1所示。
(二)財務管理投入與產出效用檢驗
借助于本文構建的財務管理投入與產出效用測量模型,將表1中的數據代入模型(1)與模型(2)中進行分析檢驗,選用數據分析軟件DEAP2.1對財務管理投入與產出效用的DEA的有效性進行檢驗,具體檢驗結果見表2所示。
為了進一步分析財務管理投入要素對降低經營成本的影響效用,可以運用DEA核算方法求得財務管理投入要素與降低經營成本要素的權重值,具體見表3所示。
(三)結果分析
1.從效用值的視角分析。經過對財務管理投入與產出效用實證檢驗可以看出,所選中的14家企業中,樣本3、樣本5、樣本7、樣本11與樣本13五家的綜合技術效用值、純技術效用值與整體效用值均是1,說明這四家是有效的DEA;樣本4財務管理純技術效用值是1,但是其余效用值均不等于1,這就說明樣本4財務管理的規模效用處在弱有效DEA狀態;樣本6技術效用與純技術效用值均低于0.5,說明該樣本的整個財務管理工作存在有一定的問題,需要深入分析。

表1 財務管理投入與產出要素數據

表2 企業財務管理投入與產出效用檢驗結果

表3 財務管理投入要素與降低經營成本要素的權重值
2.從效用狀態的視角分析。依據表2數據可以看出,樣本3、樣本5、樣本7、樣本11與樣本13五家的財務管理效用狀態是不變的,據此可以推出這五家財務管理投入要素與產出要素之間的比率是恒定的,也就是說不管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投入量是多少,其對經營成本降低效用是不變的,此時這些可以采取穩健型的財務管理政策;樣本2、樣本4、樣本8、樣本10以及樣本14的財務管理效用狀態處于不斷增加的階段,也就表明隨著財務管理投入要素的增多,會提升企業經營成本的降低效用,此時可以采取進取型財務管理政策;剩余4家財務管理效用處于持續降低階段,表明不管投入多少財務管理要素,也不會提升企業經營成本的降低效用,甚至會產生反作用,大量的財務管理投入還會增加企業經營成本,此時企業需要采取收縮型財務管理政策。
3.從權重的視角分析。根據表3求得的財務管理投入要素與降低經營成本要素的權重值可以看出,成本管理、預算管理、內控管理、資金管理以及財務評價五要素的權重值分別為4.882、3.868、2.695、4.346、2.164,由此可以看出,財務管理要素中成本管理要素對降低經營成本的影響效用最大,其次是資金管理、預算管理以及內控管理,財務評價的影響效用則最小。

依據實證分析得出的結論,可以從財務管理的視角提出以下幾點控制企業經營成本的建議:
首先,因地制宜地制定財務管理策略。不同地區財務管理降低經營成本的效用是不同的,即使是相同城市下不同的財務管理效用也是不同的,這就要求針對自身財務管理發展狀況,選取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策略。比如樣本2、樣本4、樣本8、樣本10以及樣本14此類就可以采取進取型的財務管理策略,可以增加財務管理各方面要素的投入和管理力度;與之相反,樣本1、樣本6、樣本9與樣本12這類企業就需要減少財務管理各方面要素的投入和管理力度,以防出現資源浪費的現象。
第二,制定整體性的財務管理策略。管理層要重視財務管理對降低經營成本的效用,轉變傳統的片面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觀點,重視財務管理背后的潛在成本效用。但是,財務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項目,要以全局的觀念去探討問題,要從成本管理、預算管理、內控管理、資金管理以及財務評價這五個方面的要素狀況去評價財務管理水平,不能僅僅看到其中的某一個要素,而是要從整體上把握。
第三,突出財務管理中的成本管理要素。要及時開展產品成本預測活動,制定一定時期的產品成本控制目標與控制水平,分析比較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目標的各個方案,選用最合理的經營成本決策;此外,要根據選用的產品成本決策,制定經營成本管理規劃,并將此方案作為降低經營成本的參考,同時還需要對日常經營成本狀況進行監督,及時找出并克服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出現的損失與浪費現象。
第四,注重財務管理中的資金管理要素。資金管理主要是通過決策與計劃,建立完善的資金利用與分管機制,監督與檢查資金的運用狀況,考核資金的利用效用。通過有效的資金管理,幫助有效組織資金供應、提升資金利用效用,進而有效降低經營成本。
第五,加強財務管理中的預算管理,統籌兼顧內控管理及財務評價。預算管理是財務管理的主要內容之一,通過編制企業經營工作、現金流量以及投資行為等方面的預算,借助于企業內部管理來保障預算決策所確立的最佳方案在實際工作中得以實施,最后通過科學的財務評價來確定整個財務管理工作的效果。
作者單位: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許曄.新形勢下醫院財務管理探討.財會通訊.2010(8)
2.黃朝凱,林銳濤,姚偉智,林幕群,于洋.基于準實時數據的反竊電在線監測及診斷分析模型的研究.電子設計工程.2015(14)
3.王振宇.新醫改政策下對公立醫療機構國有資產和財務監管體制的初步研究.中醫藥管理雜志.2011 (8)
4.朱優紅,李澍,彭丹丹.結合新財務制度談醫院內部預算管理難點與對策.財會月刊.2012(17)
5.孫國珍.大型公立醫院財務分析影響研究——基于醫院會計制度改革視角.財會通訊.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