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斌,羅宗龍,唐松明,饒燦菏,蘇鴻雁
(大理大學農學與生物科學學院,云南大理 671003)
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鵝膏菌屬真菌資源調查
龔斌,羅宗龍,唐松明,饒燦菏,蘇鴻雁*
(大理大學農學與生物科學學院,云南大理671003)
目的:調查蒼山自然保護區內鵝膏菌屬Amanita真菌資源。方法:采用隨機調查的方法對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鵝膏菌屬真菌資源進行調查,并根據形態學特征對其進行鑒定。結果:在2008年至2015年間共采集標本近200份,鑒定出該區鵝膏菌屬真菌34種。結論:蒼山自然保護區內鵝膏菌屬真菌資源豐富,其中本屬真菌中花柄橙黃鵝膏Amanita hemibapha為美味野生食用菌;毒蠅鵝膏A.muscaria、塊鱗鵝膏A.excelsa等為劇毒野生菌。
蒼山;鵝膏菌;資源;調查
[DOI]10. 3969 / j. issn. 2096-2266. 2016. 06. 018
大型真菌(macrofungi)是菌物中形成大型子實體的一類真菌,能形成肉質或膠質的子實體或菌核,泛指廣義上的蘑菇(mushroom)或蕈菌,大多數屬于擔子菌亞門,少數屬于子囊菌亞門。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極為廣泛,其種類繁多,Blackwell通過宏基因技術估計約510多萬種,目前已知的真菌約10萬種,并且以每年1 500個新種的速度增加〔1〕。我國食用菌資源十分豐富,中國目前已知各類蕈菌估計在3 700種以上,其中傘菌類1 600種,多孔菌類1 300種,腹菌類300種,木耳銀耳膠質菌類100余種,大型子囊菌類400多種〔2〕。
鵝膏菌隸屬于擔子菌門、層菌綱、傘菌目、鵝膏菌科、鵝膏菌屬Amanita。早在1895年,N.Patouillard就對我國四川地區的鵝膏菌進行過報道〔3〕,隨后鄧叔群對我國鵝膏菌作了系統分類研究〔4〕,裘維蕃〔5〕對我國云南、四川等地區的鵝膏菌進行過研究;近年來,楊祝良〔6〕對我國西南地區的鵝膏菌做過專門的研究報道,如在《中國真菌志》中記錄了84種,每一種都有形態描述、特征插圖,并記錄了各種鵝膏的經濟價值;卯曉嵐《中國蕈菌》中一共記錄鵝膏菌屬真菌44種〔7〕;鵝膏菌全世界報道而且被承認的有近500種,中國已記錄的近150種(亞種、變種)〔8〕,然而,其中大部分是原描述于歐洲或北美的種類,因此,對于其在我國的分布及種類仍需深入研究。鵝膏菌屬真菌是一類經濟價值較高的大型真菌,大多為高等植物的專性外生菌根菌,少數是美味的食用菌,大多數種由于含有毒蠅堿、鵝膏肽類等毒素,是毒性非常強的毒菌,但是,其毒素在生物防治、研發新特效藥等領域具有很大的潛在價值〔9〕。
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東經99°54′30"~100°12′12"和北緯25°33′30"~25°59′48"之間,橫列于洱海與漾濞江之間,北起洱源舊州,南止西洱河,南北長48.5 km,東西寬13~20.5 km,面積757 km2〔10〕。區內氣候溫和、濕度大、山峰林立、森林中植物種類繁多,土壤表面覆蓋了豐厚的枯葉,土壤腐殖質豐富,加之洱海的水汽上升,以及蒼山山頂的積雪融水,使得保護區降水充沛,因此為野生真菌的生長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環境,使得區內大型真菌資源非常豐富〔11-12〕。關于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鵝膏菌資源,蘇鴻雁等〔13-16〕于1996年至2000年間共報道18種,羅宗龍等〔17〕于2014年報道11種,本文通過對2013年至2015年野外采集及2008年至2015年間收集的近200份標本進行研究,整理鑒定了保護區的鵝膏菌屬真菌34種,旨在進一步了解蒼生自然保護區鵝膏菌屬真菌資源,為野生真菌資源的開發利用和采食提出合理建議。
1.1調查地點調查地點南起沙壩雞舌箐,北至洱源鄧川鎮,包括斜陽峰、中和峰、圣應峰、玉局峰等蒼山十九峰的東西坡。
1.2儀器及試劑佳能G11、Nikon D5000數碼相機、Olympus Bx51顯微鏡、烘箱;5%~10%KOH溶液、剛果紅試劑。
1.3方法2013年至2015年9月,對蒼山鵝膏菌資源進行野外調查,并結合2008年至2012年獲得的標本、圖片資料,根據傳統的形態分類方法對蒼山的鵝膏菌屬真菌進行分類鑒定。在野外調查過程中,首先對鵝膏菌外觀特征及其生長環境進行拍照,記錄新鮮子實體的基本形態特征和采集日期等,然后將標本帶回實驗室制作孢子印、記錄孢子印的顏色,最后根據野外采集和記錄子實體的情況,包括菌蓋、菌褶、菌柄的大小、形態和顏色,有無菌環、菌托,以及孢子印的顏色和顯微鏡檢的孢子、菌絲、囊狀體等形態特征等對樣品進行鑒定,最后將鑒定完畢的標本用烘箱烘干,溫度控制在35~40℃,烘干后的標本用自封袋包裝存放〔18-19〕。
在2008年至2015年間共采集200多份鵝膏菌屬真菌標本,經查閱文獻資料〔20-28〕,整理鑒定得出鵝膏菌屬真菌34種。見表1。
從調查結果可知,蒼山鵝膏菌資源豐富。其中,雪白鵝膏A.nivalis、隱花青鵝膏A.manginiana、花柄橙黃鵝膏A.hemibapha可食用并可以進行馴化栽培,產生經濟效益;毒蠅鵝膏A.muscaria、塊鱗鵝膏A.excelsa為毒菌,但鵝膏菌含有的鵝膏肽類毒素可用于制作麻醉或鎮靜藥物,使其在藥物研究中具有潛在開發價值〔9〕;此外,鵝膏菌屬真菌大多數屬外生菌根菌,與高等植物形成共生關系,如塊鱗灰毒鵝膏菌A.spissa與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云南松P.yunnanensis及某些殼斗科等樹木形成菌根,在森林生產和保護中具有極大作用〔22〕。在調查中發現,鵝膏菌屬真菌多分布于林地邊緣或林中透光多的地方,在灌木叢或者樹木茂密的地方則分布較少,因此,保護野生真菌資源最重要的是保護其生長的生態環境,肆意破壞的植被或過密的植被不利于野生真菌的生長。

表1 蒼山鵝膏菌屬真菌名錄
野生菌雖然是美味的上好食品,但是在鵝膏菌屬真菌中,如毒蠅鵝膏菌A.muscaria、毒鵝膏菌A. phalloides等劇毒菌存在的致命危險也不容小覷,世界各地每年都有人因誤食毒菌而中毒死亡,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因誤食鵝膏菌所致。此次對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鵝膏菌屬真菌進行資源調查,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人們進一步了解蒼山鵝膏菌屬真菌的資源情況,為蒼山鵝膏菌屬真菌資源的開發利用及保護提供參考。
〔1〕BLACKWELL M.The Fungi:1,2,3… 5,1 million species?〔J〕.AmericanJournalofBotany,2011,98(3):426-438.
〔2〕黃年來,林志彬,陳國良.中國食藥用菌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0:1-10.
〔3〕PATOUILLARD N.Enumeration des champignons recoltes par le RR.PP.Farges et Soulie dans le Thibet oriental&le Su-Tchuen〔J〕.BullSocMycolFrance,1895(11):196-199.
〔4〕TENG S C.Additional fungi from China〔J〕.Sinensia,1936 (7):529-569.
〔5〕CHIU W F.The Amanitaceae of Yunnan〔J〕.Biol&Psychol Sci,1948,3(3):165-178.
〔6〕楊祝良.中國真菌志:第27卷,鵝膏科〔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22-219.
〔7〕卯曉嵐.中國蕈菌〔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70-102.
〔8〕楊祝良.試談我國鵝膏菌的分類研究〔J〕.菌物系統,2000,19(3):435-440.
〔9〕張曉元,梁宋平,張志光,等.鱗柄白毒傘和白毒傘的鵝膏多肚毒素測定團〔J〕.衛生研究,1998,27(6):418-420.
〔10〕大理白族自治州蒼山保護管理局.蒼山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48-49.
〔11〕張春霞,吳微,劉宇,等.仙翁山國家森林公園大型真菌資源調查〔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1):1-2.
〔12〕張丹,李付杰,沈飛,等.四川海螺溝風景區大型真菌資源調查及評價〔J〕.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2014,20(2):249-253.
〔13〕蘇鴻雁,王學勇,董曉東.大理點蒼山真菌資源初步調查〔J〕.大理師專學報,1996(1):57-60.
〔14〕蘇鴻雁,王學勇,董曉東.大理點蒼山真菌資源初步調查(續)〔J〕.大理師專學報,1997(1):44-45.
〔15〕蘇鴻雁,李繼紅,楊琳,等.點蒼山大型真菌資源調查〔J〕.大理師專學報,2000(1):47-49.
〔16〕蘇鴻雁,楊琳.點蒼山鵝膏菌屬真菌資源〔J〕.特產研究,2005,27(3):34-37.
〔17〕羅宗龍,蘇鴻雁,蘇錫鈞,等.蒼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大型真菌資源調查〔J〕.大理學院學報,2014,13(6):54-59.
〔18〕柴兆元,霍華光,羅桂祥,等.江西梅嶺高校園區大型真菌多樣性研究〔J〕.生物災害科學,2014,37(1):41-49.
〔19〕趙琪,徐中志,張穎,等.麗江市大型真菌資源及評價〔J〕.西南農業學報,2007,19(6):1151-1155.
〔20〕賀新生.四川盆地蕈菌圖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59-70.
〔21〕趙建,張杰,侯若彤,等.鵝膏菌毒素的研究進展〔J〕.林業化學與工業,2003,23(2):90-96.
〔22〕卯曉嵐.中國大型真菌〔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109-131.
〔23〕袁民生,孫佩瓊.中國蕈菌原色圖集〔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378-396.
〔24〕黃年來.中國大型真菌原色圖鑒〔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132-144.
〔25〕卯曉嵐.中國經濟真菌〔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137-165.
〔26〕金關六野,本鄉刺雄.日本原色菌類圖鑒(Ⅰ)〔M〕.大阪:保育社,1987:118-134.
〔27〕吳興亮,戴玉成,李泰輝,等.中國熱帶真菌〔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74-110.
〔28〕卯曉蘭.中國鵝膏菌科毒菌及毒素〔J〕.微生物學通報,1991,18(3):160-165.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sources of Amanita from Ca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Methods:Random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and identify the species of Amanita in Cangshan Mountain based on the morphology characters.Results:Nearly 200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Cangshan Mountain from 2008 to 2015 with 34 species of Amanita genus were identified. Conclusion:The resources of Amanita are abundant in Ca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Among the Amanita species in this area,A. hemibapha is tasted delicious,A.muscaria and A.excelsa are hypertoxic.
〔Key words〕Cangshan Mountain;Amanita;resources;investigation
(責任編輯毛本勇)
Investigation of the Genus Amanita in Cangshan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Gong Bin,Luo Zonglong,Tang Songming,Rao Canhe,Su Hongyan*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Biology Science,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S567.3:Q949.329
A
2096-2266(2016)06-0075-0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31460015);云南省教育廳重大專項資助項目(ZD2010010);云南省中青年學術帶頭人資助項目(2012HB042);云南省高校滇西生物多樣性科技創新團隊項目(云教函〔2011〕93號);大理大學質量工程項目(TDI-05)
2015-10-14
2016-03-24
龔斌,生物科學專業2013級本科生.
蘇鴻雁,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