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永平,周 明
輸水隧洞固結灌漿設計探討
范永平1,周明2
(1.中水北方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天津300222;2.寧夏水務投資集團公司,寧夏銀川750002)
在水工輸水隧洞上,固結灌漿是加固圍巖、提高圍巖承載能力及減少滲透的重要措施,合理的固結灌漿設計對隧洞安全尤為重要。結合寧夏固原地區(寧夏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水源工程7#輸水隧洞,對小斷面隧洞的固結灌漿設計進行了探討,根據現場生產性試驗,提出4孔、5孔交錯布置的設計方案。結果表明,該方案的實施在減少工期、節省投資的同時,灌漿效果滿足設計要求,可供類似工程參考。
輸水隧洞;小斷面;現場試驗;固結灌漿
寧夏固原地區(寧夏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水源工程7#(大灣)隧洞為無壓輸水隧洞,洞長10.6 km,平均埋深165 m,最大埋深310 m,最大外水水頭245 m,是工程單洞最長、埋深最大的洞段。洞線穿越多個走向近南北的深溝,多數溝內常年有水。隧洞區地下水以第四系松散層孔隙潛水和白堊系基巖裂隙水為主,局部地帶表現出裂隙潛水的特征,接受溝谷河水及上層潛水補給。7#隧洞主要圍巖是灰色泥頁巖(K1n1)、泥巖與泥灰巖互層(K1n2)和泥巖夾薄層泥灰巖(K1n3)。
7#隧洞為小斷面施工,地質條件復雜。為了提高圍巖的強度和穩定性,對于斷層破碎帶密集和富含地下水段,采用全斷面固結灌漿。施工階段的預設計為:排距3 m,每環6孔,孔深2.5 m。隧洞空間狹窄,斷面寬度僅有3.4 m,高度約3.3 m。因此,通過生產性試驗選擇合理的間排距、施工工藝和施工方法,在滿足設計要求的同時發揮加快施工進度、保證施工質量的重要作用。
固結灌漿生產性試驗的目的主要是確定水泥灌漿漿液相關特性、灌漿壓力、水灰比、孔距、排距等灌漿工藝參數以及鉆孔、灌漿的方式方法,為整個隧洞固結灌漿提供合理的灌漿參數。
考慮到確保固結灌漿質量的同時需加快施工的進度,項目實施過程中選擇典型洞段(7#隧洞)進行了3次現場生產性試驗,試驗結果作為確定灌漿孔間排距、灌漿壓力、水灰比等灌漿參數的依據。現場生產性試驗參數,見表1。

表1 現場生產性試驗參數
2.1第一次灌漿試驗檢查結果
3個單元的試驗區共布設6個檢查孔,6個檢查孔壓水試驗呂榮值全部小于5 Lu,達到了設計要求。壓水試驗透水率,見表2。

表2 壓水試驗透水率
2.2第二次灌漿試驗檢查結果
根據檢查孔透水率分析,IV2類圍巖兩組試驗透水率均小于5 Lu,能夠滿足設計要求;V類圍巖第一組試驗透水率小于5 Lu,達到設計要求;V類圍巖第二組試驗透水率大于5 Lu,達不到設計要求。壓水試驗透水率,見表3。

表3 壓水試驗透水率
2.3第三次灌漿試驗檢查結果
根據檢查孔透水率分析,IV2、V類圍巖兩組試驗透水率均小于5 Lu,能夠滿足設計要求。壓水試驗透水率,見表4。

表4 壓水試驗透水率
根據3次固結灌漿現場生產性試驗結果,結合水工隧洞設計規范對固結灌漿的要求,最終確定了固結灌漿段距、環距的設計參數。其中,Ⅳ2類圍巖洞段灌漿段距4.5 m,一序孔環距為4孔,二序孔環距為5孔;V1類圍巖洞段灌漿段距3 m,一序孔環距為4孔,二序孔環距為5孔。其他灌漿技術參數按照現場試驗結果執行。
本工程在IV2類圍巖斷層帶、V類圍巖隧洞段進行固結灌漿,固結灌漿孔深入基巖2.5 m,每個斷面4孔、5孔交錯布置,排距分別為4.5、3 m。固結灌漿滯后回填灌漿7 d進行。灌漿按環間分序、環內加密的原則進行。
固結灌漿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固結灌漿工藝流程
固結灌漿孔采用風鉆鉆孔,鉆孔孔徑50 mm,孔深入巖2.50 m。固結鉆孔結束后采用壓力水對鉆孔沖洗,由孔底向上沖洗直至回水澄清10 min為止。孔內殘存的沉積物厚度不得超過20 cm。然后,用壓力水進行裂隙沖洗,沖洗至回水澄清后10 min結束。在裂隙沖洗后進行單點法壓水試驗。
固結灌漿采用孔口封閉、孔內循環的灌注方式,射漿管距孔底不大于50 cm。設備采用BW250灌漿泵,LHGY-3000型灌漿自動記錄儀。每個試驗單元中安裝1個抬動觀測設施,在壓水試驗及灌漿過程中均進行抬動變形觀測,做到人不離表,并做好記錄。
固結灌漿漿液由稀至濃逐級變換,水灰比采用2∶1、1∶1、0.8∶1、0.5∶1四個比級。當灌漿壓力保持不變、注入率持續減少或注入率保持不變、灌漿壓力持續升高時,不得改變水灰比。當某一比級漿液注入量達300 L以上或灌注時間達1 h而灌漿壓力和注入率均無顯著改變時,應換濃一級水灰比漿液灌注;當注入率大于30 L/min時,根據施工具體情況,可越級變濃。固結灌漿在規定壓力下,當注入率不大于1 L/min繼續灌注30 min,即可結束。
灌漿孔灌漿結束后,應排除鉆孔內的積水和污物,采用全孔灌漿封孔法進行封孔,并將孔口抹平。
灌漿結束7 d后對灌漿部位進行固結灌漿檢查,本工程的固結灌漿檢查采用單點法壓水,同時要求檢查孔的數量不少于固結灌漿孔總數的5%。檢查孔檢測完畢后,采用壓力灌漿封孔。
經檢測,所有檢查孔全部滿足q≤5 Lu,達到了設計要求。
通過7#輸水隧洞固結灌漿現場生產性試驗,針對小斷面隧洞的固結灌漿,提出了4孔、5孔交錯布置、適當增大排距的設計方案。檢測結果表明,該方案的實施在方便施工、減少工期、節省投資的同時,灌漿效果滿足設計要求,可供類似工程參考。
TV543+.3;TV222
B
1004-7328(2016)04-0030-02
10.3969/j.issn.1004-7328.2016.04.009
2016—04—20
范永平(1976—),男,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水利工程勘測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