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創新克難攻堅全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工作實現良好開局
年初以來,按照省委1號文件和全省農村工作會議全面部署,省農委(省率先辦)積極協調各級有關部門,堅持以總體規劃為基本遵循,突出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抓一項、落實一項、完成一項,把握工作主動權,狠抓總體規劃落實。
一、抓組織領導。從加強自身建設入手,建立行之有效的保障制度和運轉機制。2月份,研究制定了率先辦工作規則,組成綜合協調、政策宣傳和督查指導三個工作組,形成了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配合、統籌推進工作格局。截至5月底,9個市(州)、14個示范縣政府按照省里率先總體規劃要求,成立了以黨政一把手為組長的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領導小組,在農業部門設立率先辦,辦公場所、人員以及經費全部到位。各個市(州)對率先工作都很重視,長春市、四平市、吉林市高位謀劃,上下聯動,工作推進有力。目前,省、市、縣三級工作組織已經建立,謀率先、抓率先的工作格局已經形成。
二、抓責任落實。按照總體規劃任務分工要求,劃清責任邊界,明確落實主體。4月份,把三大體系、20項重點工作分解到44家省直部門單位,建立工作臺賬。為確保形成合力,建立了定期調度機制和聯絡人制度,保證各部門單位工作不落空、不掉隊。確立目標責任制,將全省率先總體規劃明確的24向指標細化分解,充分結合各地實際確定完成量,組織14個示范縣簽訂了率先工作目標責任狀。目前省直部門、市(州)、縣(市、區)已經按照率先工作總體部署和任務要求,依據責任分工推動工作落實。
三、抓規劃落地。各地能夠按照省里總體規劃要求,結合實際編制設計規劃。14個示范縣注重規劃編制的體系性和科學性,借助“外腦”參與設計。其中委托國家農業部規劃設計院參與編制的8家,委托省級科研院所的4家,市級的2家。為了抓好把關定向,4月份,省率先辦邀請了7名國家農業領域專家,專題召開論證會議,為示范縣(市、區)規劃進行論證把關,提出17個方面的132條把關論證意見,為進一步修改完善規劃提出了科學依據,為謀定5年建設任務清單,打造標志性重點工作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意見。該項工作,我們向率先領導小組遞交了專題報告,隋忠誠副省長對該項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目前市(州)都市農業規劃、14個示范縣本地規劃修訂工作已經完成。

四、抓支撐體系。從政策、項目和資金等方面形成多點發力格局,形成有力平臺支撐。積極爭取國家支持,推動部省共建。從去年以來,我省在農業部的指導幫助下,已經進行了包括農機、土地確權、秸稈綜合利用、黑土地保護、農村金融、種植結構調整等試點任務,到目前中央及省已下達投資近100億元,預計全年同比增長6%。7月31日簽訂了部省戰略合作備忘錄,規劃了15個方面的合作意向,下一步將以此為契機,在項目和投資上爭取國家更大支持。加快形成政策保障,明確發展的重點和方向。上半年,省率先辦先后起草了《關于2016年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實施意見》、《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督查指導工作方案》、《吉林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14個縣(市、區)考核辦法》,將率先工作向縱深推進。抓好項目資金投放,向重點區域集中傾斜。圍繞抓建20項重點任務,從省、市、縣三個層次調度項目建設清單。經調度統計,“十三五”期間全省擬建支撐項目927個,計劃投資2665億元,其中14個示范縣計劃投資773億元,占29%。2016年,目前在建項目314個,投資705億元,14個示范縣投資409億元,占58%。下一步將著力推動重點縣(市)、重點領域和重點任務建設。
五、抓監督考核。落實政府抓率先的主體責任,著手建立全覆蓋、零死角的考核監督體系。4月份,省率先辦圍繞完善監督考核機制,與省發展改革委、省公務員局、省委財經辦對接率先指標納入工作,對省直部門、市(州)、縣(市、區)開展率先工作的考核評價提供依據。近期將重點協調權重分配、納入辦法、組織實施和評估標準等方面工作。注重示范縣工作督導。6月份,印發了《14個縣(市、區)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考核辦法(試行)》,與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考核體系相銜接,保證了考核辦法的體系性和科學性。注重日常工作督導。今年以來,形成了省直部門率先工作月調度機制,定期掌握各項工作推進情況。上半年,聯合國土、發改、農發三個省直部門,開展了為期15天的聯合督導,重點檢查14個示范縣高標準農田建設情況,提出具體意見建議。下一步將重點圍繞年終考評開展工作,加強和推進全面監督考核體系建設。
六、抓輿論宣傳。堅持搞好宣傳輿論,營造“謀率先、抓率先”濃厚氛圍。今年以來,圍繞階段性重點工作和各地好的做法,共編發簡報7期。5月4日吉林農業報出版了吉林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專刊;5月16日,農民日報頭版刊登了《立足特色“調結構”》的報道,介紹了敦化市加強引導種植業結構調整的好做法。截至6月底,宣傳我省率先工作中直媒體報道59篇;省直媒體報道396篇。接下來將一以貫之抓好輿論宣傳工作。通過積極宣傳,“吉林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已在社會產生廣泛影響。
七、整合推進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年初以來,按照省政府高標準農田項目整合建設的要求,按照“渠道不變、集中使用、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實施“五個集中”整合發改、農發辦、水利、農業等部門涉農資金33億元,重點投向14個現代農業示范縣,建設集中連片高標準農田209萬畝。打造6大片區高標準水田。第一個是榆樹市3個高標準水田示范區30萬畝。東北部高標準水田示范區,于家鎮5萬畝,泗河鎮2萬畝,青山鄉3萬畝。南部高標準水田示范區,大坡鎮5萬畝,秀水鎮5萬畝。黑林鎮、保壽鎮、新立鎮、環城鄉高標準水田示范區10萬畝大方。第二個是永吉縣高標準水田示范區,主要集中在萬昌先導區高標準水田示范區12萬畝大片區。第三個是前郭縣高標準水田示范區,主要集中在紅旗農場、紅光農場高標準水田片區8萬畝。第四個是德惠市水田示范區,岔路口鎮、朝陽鄉高標準水田片區10萬畝。第五個是梅河口市高標準水田示范區,主要集中在紅梅鎮、中和鎮高標準水田區7.48萬畝。第六個是九臺市高標準水田示范區,集中在其塔木鎮和上河灣鎮水田大方,建設面積6.6萬畝。中德東遼河源頭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區,整合利用1.7億元高標準農田項目資金,高端規劃、高標準操作,通過去冬今春一段時間打造5000畝高標準水田,成為我省繼萬昌之后又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典范。截止目前,各示范縣(市、區)編制項目申報書、項目設計、項目預算、項目審批等工作基本完成,高準農田建設項目全省開工建設面積為64.57萬畝,占全年任務量的30.8%,已下達項目資金20.5785億元,約占總項目投資74.23%。其中,省國土廳90.57萬畝建設資金11.5925億元已全部下達,省發改委73.70萬畝建設資金,現已下達71萬畝的建設資金8.986億元。
(省農委發展計劃處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