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軍令
未去巴黎之前的中國游客希望看到的是一個環境優美、舉止典雅、賦予浪漫氣息的美妙城市。但近年來,巴黎卻也備受霧霾困擾,為浪漫花都減分不少。為減少霧霾,在交通領域,巴黎政府在控制尾氣污染方面新招不斷,給動輒在中國大都市身處霧霾下的我們以啟示。
巴黎想象“烏托邦”
2016年7月11日凌晨3點,2016年歐洲杯決賽在法國的圣丹尼斯的法蘭西大球場打響,東道主法國隊迎戰葡萄牙隊,兩隊直接上演金杯對決。最終葡萄牙隊1-0擊敗法國隊,歷史上第一次獲得歐洲杯冠軍。比賽結局總是有人歡喜有人憂,有人替法國隊惋惜,有人替葡萄牙隊歡呼。但不管比賽的結果如何,這個炎熱的夏季,有一種叫比賽熱情的東西將全世界球迷的眼睛定格在法國,定格在法國的比賽場地——10座城市、10座球場。
古典作家弗朗索瓦-德-拉羅什富科曾說過:“在法國,任何事都會發生”,戴高樂將共和思想傳播到世界,而民主自由和浪漫主義等法國標簽由雨果、盧梭、伏爾泰和保羅·薩特等人發揚光大。畫家塞尚、莫奈,音樂家柏遼茲、拉威爾,建筑家勒沃、柯布西耶……幾乎每種文化領域法國都有相應出類拔萃的杰出人才。
也許是雨果《巴黎圣母院》式的非典型浪漫,也許是《人間喜劇》的末世浮華;關于法國,沒去過法國的國際友人對法國總是有著太多想象的成分,其中包括中國人,“受到法國文學和愛情故事的影響,中國人對法國充滿了浪漫的想象”。而法國首都巴黎正是中國境外游最受歡迎的目的地之一,甚至是中國人在法國旅游的首選目的地。有著藝術之都、時尚之都、文化之都、浪漫之都、花都美譽的巴黎作為印象派美術發源地,芭蕾舞的誕生地,歐洲啟蒙思想運動中心,電影的故鄉,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創始地,引得每年不知有多少追求高雅格調的人們爭相涌入這座城市。此外,擁有著5000座被列為歷史文化遺址的建筑,擁有著眾多博物館在內文化遺產的巴黎給予人們多彩的藝術生活,也引得很多國人將自己旅游目的地的首選地放在了這里。即便拋開這些文藝范,小格調不談,大牌云集的巴黎還可以充分滿足大家的購物欲,而且街邊的特色小店和手工作坊也別具一格。尤其香榭麗合大街上的許多商店,極大滿足部分游客購物的需求。在旅行開始前,首次將到巴黎的人們可能已經開始想象著與這座城市有著一場浪漫的邂逅,腦海中充滿了媒體對巴黎的報道和《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天使愛美麗》等電影中橋段的中國游客們——他們期待看到一個環境清新、舉止典雅、經濟富足、對外友好的歐洲城市,甚至聞到了巴黎街畔衣著考究的男女走過散發出香奈兒的陣陣香味。
霧霾下的巴黎囧景
如同電影中所展現的,巴黎的確有它典雅、人文的一面。但巴黎的另一面卻也讓一些懷著美好夢想實地來到巴黎的中國游客們心理受到沖擊,他們發現自己的想象過度美化了這座城市。早在2014年,美國媒體便稱粗魯骯臟的巴黎嚇跑中國游客。當時根據美國彭博社報道,游覽法國首都的中國游客正染上一種流行病:巴黎綜合癥。擁擠的地鐵、粗魯的服務員、甚至出現的專偷現金的小偷,這一切令中國游客們心理受到沖擊。這些可能會導致其中一些游客最后會很失望,并發誓再也不會回到法國。游客的綜合癥歷史悠久,“佛羅倫薩綜合癥”是19世紀的法國小說家司湯達在被米開朗琪羅的大衛雕塑之美震驚后所創造的詞語。而“耶路撒冷綜合癥”則指一些游客到了圣地后出現的“神秘”事件、幻聽等現象。然而,巴黎綜合癥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是因現實遠不如幻想而產生的情緒。
不僅如此,渴望看到埃菲爾鐵塔、巴黎圣母院、盧浮宮、凡爾賽宮、凱旋門在藍天白云的映照下熠熠生輝美景的中國游客,在有些時候可能也要失望了。霧霾的到來有時也會讓巴黎猝不及防。在巴黎,空氣質量監測機構用PM10來衡量污染水平。PM10的安全界限被設定為每立方米80微克。在同年2014年的新聞中,也可見有這樣的報道:進入春季以來,法國巴黎無風少雨,氣溫持續升高,市區空氣中的PM2.5和PM10指數連續多日嚴重超標。2014年3月13日,巴黎每立方米空氣中的PM10含量達到或超過了80微克,法國北半部和羅訥河谷地區的30個省啟動“警戒”等級。在蒙馬特爾高地上,散步到圣心教堂的途中所見不是一座“光之城”,而是一座“霾之城”。2015年,法國首都巴黎以及北部大部分城市污染嚴重的時候,埃菲爾鐵塔“消失”在棕色霧霾中。想必當看到埃菲爾鐵塔被臟兮兮的空氣環繞時,從污染問題嚴重的中國飛到這里的游客肯定驚呆了。而事實也證明,出現嚴重霧霾的巴黎,在國內也確實被媒體爭相報道。還記得之前讀魯迅的《阿Q正傳》,國人“阿Q”的自欺欺人精神在這里被運用的總是恰到好處,“還以為霧霾是我們的專屬,哪想遠在歐洲的法國浪漫之都巴黎現嚴重霧霾了,我們都對霧霾有感情了,它竟然去國外了,難道云里霧里更顯浪漫么?”霧霾并非“中國特色”,似乎剎那問白欺欺人地覺得治理霧霾的緊張感也消解不少。有位親歷巴黎霧霾天的中國人也曾經深有感觸的表示,“要不是咳嗽幾日未好,我還以為巴黎這幾天只是陰天,畢竟作為在歐的中國人,對當地環境優良的觀念根深蒂固。不過有意思的是,浪漫的法國人也沒忘拉中國來墊背,‘在北京出現的霧霾天氣要比這次污染高出4到5倍。”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空氣污染每年在法國引發4.2萬人死亡。不僅如此,2015年7月,法國參議院一個下設委員會發布報告稱,空氣污染每年對法國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000億歐元(1126億美元)。
說起歷史上的空氣污染,洛杉磯、東京乃至倫敦的“煙霧事件”許多國人可能都耳熟能詳。但關于巴黎,卻鮮有耳聞。在國內柴靜拍攝的《穹頂之下》引起熱議之后,在近年巴黎霧霾的小“肆虐”后,巴黎霧霾黑歷史也逐漸被人挖掘出來。沒想到,號稱浪漫花都的法國巴黎也曾有過不堪回首的嚴重霧霾經歷。1960年1月20日,法國國家電視臺的“新聞聯播”播放了一部關于巴黎空氣污染的短片,當時巴黎霧霾觸目驚心。有人評價,沉重的話題,輔以法式幽默,這部短片堪稱法國版《穹頂之下》。
應對尾氣污染頻出新招
霧霾天居民怨聲不斷,巴黎當局自然“亞歷山大”。在2014年巴黎嚴重霧霾發生后,除了將PM2.5及PM10飆高的“板子”打在老天爺身上,法國空氣質量監督局稱,巴黎及其周邊地區的空氣污染主要源自工業排放、家庭活動及道路交通。來源于道路交通方面的污染赫然在列。于是對癥下藥,政府開出的“治霾速效藥”是降低汽車尾氣的排放。
在2014年巴黎嚴重霧霾時,為降低汽車尾氣的排放,巴黎曾經采用過的措施包括有:機動車限速,巴黎環城公路限速由70公里降為60公里,快速路由90公里降為70公里,高速公路由130公里降為110公里。據介紹,機動車限速可以降低發動機轉速、減少燃油消耗,從而降低污染物的排放總量。另外,為鼓勵市民少開車,在一定時期內公共交通比如地鐵、公交等實行免費。公共交通方面,除了遍布全城的地鐵和公交網絡外,值得一提的是,巴黎市政府還在市區內設立了許多自行車租賃點和電動車租賃點,市民可憑銀行卡和身份證租用,而且費用極低。巴黎市政府甚至還出臺過臨時規定,在空氣質量未好轉前,除混合動力車型外,所有公車一律停止運行。另外,北京流行的單雙號限行等在巴黎也被派上了用場。不過小卡車以及污染少的輕型車,如電動車、天然氣車等不受尾號單雙數限行限制。此外,那些至少搭載了3人的私人車輛同樣不受限,因為政府鼓勵拼車出行。
2015年時,巴黎禁止卡車和巴士進入市中心。2015年9月27日推出了巴黎“無車日”,當天除去救護車、出租車以及有特殊授權的車輛,市內大部分路段均禁止汽車通行。“巴黎無車日”旨在在出行方式和公共空間共享方面鼓勵可持續的生活方式,打造一座更宜居的城市。這種還“路權”給行人和非機動車輛的做法得到廣大市民的支持和好評。
到了2016年,2016年5月8日起,每月第一個星期日8時至20時,享有“世界最漂亮大街”美譽的香榭麗合大街不允許機動車駛入,這條長達兩千米的巴黎最繁華的街道兩邊博物館、劇院和奢侈品店林立,成為一條供行人步行和自行車慢行的大道。
而近期法國首都巴黎再也受不了那些污染空氣的舊汽車了。自今年7月1日起,巴黎將禁止1997年之前注冊的汽車在工作日早8點至晚8點進入市中心。到2020年,1997年之前的汽車將全部從巴黎消失。屆時,工作日限行措施將適用于2011年之前生產的汽車。另外,全部汽車將在擋風玻璃粘貼標簽顯示汽車年限。違規者將面臨至多35歐元(約合39美元)罰款。自2017年起,這項罰款將達78歐元(88美元)。據CNN數據,巴黎限行新政預計將影響大約16萬輛舊車,相當于巴黎路上所有車輛的大約10%。同時,“汽油取代柴油”的全國汽車換代戰略也被提上日程。
近日公共交通方面也傳來好消息,RATP(巴黎公共交通聯合機構)終于近期開通了巴黎市內的第一100%電動公交車。RATP(巴黎公共交通聯合機構)計劃到2025年將現有的350條公交線路的公交車全部更換為被稱為“綠色環保”的電動車,這些電動車的動力80%來自電力,20%來自天然氣。這些線路共計涉及4500輛公交車。RATP(巴黎公共交通聯合機構)最終的目標是在十年的時間里減少50%的用炭量。
據悉,巴黎市還將出臺更為嚴格的汽車排放分級制度,并采取更多的限行措施降低汽車流量,以應對日益嚴重的城市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