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宇
阜陽市文峰公園
簡議園林工程的規劃設計與植物配置
王新宇
阜陽市文峰公園
園林工程的規劃設計要充分利用好原有地形地貌、山水湖泊,保護好自然遺跡、古樹名木。同時,還要從植物配置多樣性,特色園林綠化應用等方面綜合考慮,讓城市園林存在于可持續發展的景觀生態環境中。本文闡述了園林工程規劃設計的要點及其地域性,對園林工程規劃設計中園林植物的配置進行了論述分析。
園林工程規劃設計;要點;地域性;特征;植物配置
園林綠化工程規劃設計需要從以人為本,經濟、適用、美觀為出發點,貫徹景點立體綠化的設計理念。園林工程規劃設計的要點:(1)園林工程的地形地貌規劃設計。園林綠化工程規劃設計要充分利用自然環境資源。首先要豐富植物景觀層次。起伏的地形使植物在層次上有變化,有陰面和陽面,有抑揚頓挫之感。其次是增加綠地面積。這對于綠地面積有限的小圓林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向空中發展有利于栽植高大怕的觀植物;向地下延伸挖地造湖,增加綠地面積,豐富景觀層次。三是有利于排水。起伏的地形對排水非常有利。(2)園林綠化工程規劃設計需要對古跡、古樹名木進行保留。城市的自然遺跡、古樹名木是歷史的象征,在園林綠化規劃設計中應盡量保留、保護好。尤其是具有生命的古樹、大樹,由于適應了原有的地下水位規律,如果因建設造成地下水位改變,很可能導致樹木的生長不良,所以必須統一規劃,盡量不要破壞原由的生態體系。
1、園林工程規劃設計中的地域自然特征。園林工程規劃設計中的氣候氣象、地質地貌、植被,水文條件等自然特征,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于自然環境中,它們之間的關聯關系錯綜復雜。在園林的規劃設計中,設計者要充分了解每一項自然特征,綜合分析使用功能、生態保護、藝術價值等,依據地形地貌合理的筑亭建臺、堆山理水,加強山、水等天然風景與構建風景的完美融合,達到園藝設計中"相地合宜,構園得體"的要求,更好的達到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氣。
2、園林工程規劃設計中的地域人文特征。園林工程規劃設計需要尊重并延續地域的文脈,是現在園林設計中的重要特征。任何的設計流派,無論風格樣式有著怎樣的風貌,實質上都是不同歷史時期在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中,自然條件與社會需求共同決定的藝術形式,有著淵遠的歷史文化背景和深刻的技術背景。地域人文特征在園林工程規劃設計中的影響越來越大,在某些地域的園林規劃中,甚至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歷史遺跡是歷史留給后人記載和反應人類歷史活動的寶貴印記,是人類在地域特征上的寶貴財富,在后人對歷史活動、歷史人物的研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也在歷史的記載和傳承中占據著不可或缺的位置。在園林的規劃設計中,要對歷史遺跡進行合理的利用,但這種利用不能以肆意的修改和抹煞為前提。在杭州西湖西進景區的規劃建設中,以純自然的外部景觀創造出樸素脫俗的美景,并在景區中重現了歷史上的楊公堤、古上香水道、蘇小小墓等,重現的歷史遺跡與原園林相得益彰。在后現代主義的眾多代表作品中,人文符號這一地域人文特征因素的融入已經有了明顯的體現。比較有代表性的設計是西湖上的西泠印社,此處山體較陡、離湖面較近,并不適宜進行建筑,但如果能將此處建成用于篆刻愛好者聚會的山林別墅,園林的整體藝術性、實用性會有很大改觀,基于空間比較局促的現實,設計人員別出心裁的化不利為神奇,在山石之中鑿出了一個亭舍。庭園的整體布局,像極了雕刻中一枚印章,布局構圖又與該處的功用完美融合,庭園的規劃布局在開合有度之中疏密錯落的安置景點,使得游覽路線也變得頓挫起伏。園區的石級、門坊、池、橋、洞等景區元素上的題刻生拙古樸,誠如刻章的刀法。將印章這一人文符號完美的融入園林的設計中,游園猶如在賞印,進園便知金石家的所在,人文符號在景觀環境中得到了更好的表達。
園林工程規劃設計中的植物配置,要遵循植物配置原則,結合園林植物配置藝術手法,使園林景觀產生更高的效益。
1、合理選擇樹種。園林工程規劃設計中正確的樹種選擇,合理的植物配置首先是喬、灌、草合理結合,將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各層次,既豐富植物品種,又能使三維綠化量達到最大化。其次是配置高大喬木時,要有足夠的株行距,力求給相對穩定的植物生態群落結構打下基礎。
2、園林植物在景觀表現上有很強的自然規律性和“靜中有動”的時空變化,使自然界的微風與植物散發的芳香融于同一空間。植物體在固定位置上隨著時間的延續而生長、變化,由發芽到落葉,從開花到結果,以它們優美的形態,絢麗的色彩,自然的聲響,迷人的芳香,在園林中獨立構成豐富多彩的景觀。具體通過以下搭配形式來表現:(1)孤樹。應栽植在開闊空間或視野開闊的高處,表現所在的空間是主景和焦點,體現植物、環境景觀的魅力。如黃山的迎客松生于陡壁,枝干蒼勁優美,側枝懸挑在文殊洞頂,如同主人招手迎接四面八方游客,因而知名天下。(2)叢植。按形式美構圖,表現植物群體美。植物之間的組合、搭配,在形態上有高低、近遠的層次變化,在色彩上有基調、主調、配調之分。群體的疏密錯落形成明顯的空間劃屬關系。不同季節、不同樹種所表現的觀賞期不同,體現四季分明的景象。要一年四季都有變化,形成春季繁花似錦,夏季綠樹成蔭,秋季葉色多變,冬季銀裝素裹的景色,體現了高低起伏、疏密有致的景觀藝術效果。(3)群植。以植物群體美為主,采用純植和混合植方法,由喬、灌、花草共同組成自然式植物群落,高低錯落、疏密有致、層次分明、立體感強。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環境質量,又可獲得雄偉壯觀的植物景觀。
3、園林植物不僅具有獨立的景觀表現形式,還能與園林中的山水、建筑、道路、雕塑、噴泉等小品組合構景,作為空間的分隔、過渡、融合等,所采用的花墻、花架、漏窗、落地窗等形式都需借助園林植物來裝飾和點綴。山石水體是自然式園林的骨架,有了植物的裝點陪襯,才會有“群山郁蒼、群木薈蔚、空亭翼然、吐納云氣”的景象和“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園林道路除必要的路是用硬質材料鋪裝外,路旁均以植物花草覆蓋,游覽小路也以條石或步石鋪于草地中。曲折的道路若無必要的視線遮擋,只有曲折之趣,而無空間之分、通幽之感。因此說,園林植物通過喬、灌、花、草的有機組合,可形成植物障景、框景、漏景等景觀。
園林工程規劃設計過程中首先要遵循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原則,科學的園林工程規劃設計可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質量、美化環境、減輕自然災害,為城市居民提供休閑游憩空間,豐富城市生物多樣性,維護城市環境。
[1]章采烈.中國園林藝術通論[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
[2]俞英.中外環境設施[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3]朱均珍.中國園林植物景觀風格的形成[J].中國園林,201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