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回憶
原副總編 郭宇靜

2005年10月,煙臺。在經歷筆試、面試及試工后,我加入《37°女人》,見證了一本刊物的誕生。2006年11月,雜志社遷往北京。我離開家人,追隨而來。2007年12月,大雪,高速封路。我在汽車站旁的招待所里蹲守至半夜3點,只為把當月刊物的稿樣交給長途車司機,送回集團政審。2011年9月,我因病入院,手術前夜,正是當月刊物付印前夕,手機上不時傳來伙伴們在前方發來的訊息。那夜,直到處理完工作,窗外泛白我才睡去。2013 年4月,小伙伴們群策群力,試水微信公眾號,粉絲數量激增。2014年8月,家庭原因,我離職。至今,看到好文章仍習慣性發給老同事,好像自己從未離開。這就是我與《37°女人》的10年,愛了,投入了,成長了。
原責任編輯 林鈺

記得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那天,編輯們在公司加班。已經晚上10點多,雨還沒有停的跡象,公司附近立交橋下的積水深不可測。為了安全,當晚,幾個編輯就在辦公室里度過了難忘的一夜。
之所以難忘,不是熬夜的痛苦,而是美編帥哥請我們吃的可愛多,以及在那個夜里我們互相調侃的歡笑聲……
數不清有多少個日子,我們都是這樣攜手走過,不覺苦,只有甜。如今那個我們覺得需要女生保護的美編帥哥已經有了自己想要呵護的人,而其他人也從青澀的小女孩兒,蛻變為人妻、人母,越發成熟、美麗。這一切,《37°女人》默默陪我們經歷著,她就像親人一樣,記錄我們的青春,見證我們的努力和成長。
原編輯 閆桂民

前段時間搬家,書柜上其中兩層,放著創刊以來的所有雜志,《37°女人》《優格》《私享》。老公問:“這些還要嗎?”“要,當然要了!扔什么也不扔它們啊。”這些雜志,每一本都有我從數百篇稿件中選出來的精品,每一本都有我逐字逐句刪改的印跡,每一本都見證著“找不全稿子不下班”的堅持。直到現在,都習慣說自己是《37°女人》的編輯,這種烙在骨子里的潛意識,足以說明和她相依相伴的7年,于我的一生多么重要——最好的年華,最美的遇見,最快的成長。
原編輯 肖玲燕

一轉眼,離開《37°女人》快2年了,我還會時常想起這本溫暖的雜志和那些曾經并肩作戰過的好姐妹。一個人的經歷往往會在其身上留下烙印。在《37°女人》工作的那段經歷,究竟在我身上留下了怎樣的烙印呢?除了對好的選題與優秀文章精準甄別的眼光,和對文字編輯工作的精益求精外,更是把對美好事物的追求當成了一種信仰。在《37°女人》的那段日子里,我們接觸到的多是獨立向上且不斷追求人生美好的女性,這既是《37°女人》的辦刊宗旨,也慢慢滋養了身為編輯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