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洋,孫 建,胡應旭
(1.安徽理工大學 能源與安全學院, 安徽 淮南市 23200;2.皖北煤電集團公司任樓煤礦, 安徽 淮北市 235123)
?
大功率瞬變電磁技術在礦井中的應用研究
胡洋1,孫建1,胡應旭2
(1.安徽理工大學 能源與安全學院,安徽 淮南市23200;2.皖北煤電集團公司任樓煤礦,安徽 淮北市235123)
為了解決探測盲區減小、探測距離增大的問題,利用YCS50型大功率瞬變電磁技術,對任樓煤礦-520北翼運輸大巷側幫進行探測老空水實驗,可有效探測到煤、巖層前方的水文地質異常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后期鉆探驗證準確率達到75%。YCS50型瞬變電磁儀器具有發射功率較大、透視距離長(200~250 m)、盲區較小等優點,可為后期煤礦井下提供技術支撐。
瞬變電磁技術;側幫探測;老空水
小功率瞬變電磁探測法對于巷道前方及工作面周圍的含(導)水小構造,小斷層裂隙等潛在突水構造體,空間分布及賦存位置的定性雖具有一定效果,但效果不明顯。小功率瞬變電磁超前探測透距基本在100~120 m,對于切眼傾斜長度在200 m以上的工作面,受到探測條件及環境的限制,透距已不能滿足探測需求。瞬變電磁探測法屬于時間域電磁法,由發射一次脈沖電磁場,觀測二次渦流場的方法,由于關斷時間的差異,致使探測盲區常達到20~25 m。探測盲區的減小、探測距離的增大,是當前必須解決的問題。因此把中煤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研制生產的YCS50型瞬變電磁技術引入任樓煤礦井下使用。
該款儀器具有數據存儲、傳輸、信號放大濾波功能,發射電流是普通儀器的2~3倍,發射頻率多樣,疊加次數選擇性多,關斷時間小,透距可達到250 m,天線輕便,探測精度高等優點。
為探測7227老空積水發育情況,為防治水工作提供資料,選取YCS50型瞬變電磁儀,由-520北翼運輸大巷L1點起始,以10 m間距探測至主石門,共31個物理點300 m。
探測成果分析:在斜向上10°時從50~245 m,前方70~210 m出現明顯的低阻異常區,判斷該異常區可能是前方采空區充水引起。在斜向下30°時280~300 m,前方50~180 m出現一明顯的低阻區,該異常區可能是由于條件干擾或者是前方含水引起。
針對瞬變電磁探查資料分析后,在-520北翼運輸大巷設計了仰角10°兩個(視電阻率等值線圖(見圖1)中150,220 m處),仰角35°(視電阻率等值線圖(見圖2)中220 m處)及順層四個探查鉆孔。其中仰角10°最大初始水量20 m3/h,后減小至1.5 m3/h。總放水量約5萬m3,與瞬變電磁探測資料吻合一致性較好。
通過YCS50型瞬變電磁儀探測實例說明,大功率瞬變電磁儀提高了資料解釋的可靠性,對異常定性更準確。相比其他型號瞬變電磁儀,該款儀器還具有如下優點:
(1) 便攜式接收機和發射機為一體的獨特設計,設計緊湊,攜帶方便,中功率發射電流10 A,外置大功率發射機可達50 A。500 kHz的高速采樣率以最小2 μs速度進行采樣,大大提高了探測介質分辨率,豐富的時間窗口,并且窗口選擇非常靈活,可以根據工作情況具體或自動調整,最大可達144個;完全數字化采集;相比傳統的模擬信號采集儀器功率大大增強,性能大大提高。
(2) 在發射線圈40 m×40 m,電流2 A情況下,關斷時間≤2 μs。隨著關斷時間的減小,透距可達到250 m, 而盲區控制在10~15 m范圍內,是以往傳統采集儀器透距的2.5倍。
(3) 15英寸觸摸屏液晶顯示器配合完整的數據處理和初步解釋軟件,可實時顯示采集數據、采集發射波形、分析信號噪音、監控數據采集的質量、數據處理功能。
(4) 在儀器開機后,儀器會首先進行自檢,檢查儀器是否正常工作,避免因非人為原因采集無效數據,并實現單道或者三道接收。這兩種功能相比傳統的瞬變電磁儀器是沒有的。

圖1-520北翼運輸大巷側幫向上10°方向探測視電阻率等值線圖

圖2 -520北翼運輸大巷側幫向下30°方向
在任樓煤礦應用中通過對51回風上山、8222、Ⅱ7226南、北底抽巷、中六運輸大巷里、外段探查實踐證明,利用大功率瞬變電磁技術,可以更有效探測到煤、巖層前方的水文地質異常體(如斷層帶富水性、小斷層裂隙等潛在突水構造體),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后期巷道掘進驗證準確率達到70%。儀器的操作簡單易懂,由于其輕便性,降低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緩解了操作人員的疲勞,提高了操作人員的工作效率,為隱患排除及恢復生產贏來寶貴時間。由于其穿透力強,今后回采工作面周圍老空水及面內頂(底板)陷落柱、隱伏水文地質異常體的探測,將繼續采用這一物探探測技術。
[1]霍金明.瞬變電磁法在煤礦水害預測防治中的應用[M].西安: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1994.
[2]劉樹才,岳建華,劉志新.煤礦水文物探技術與應用[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6.
[3]白登海, 何兆海, 盧建,等.地下全空間瞬變電磁法及在煤礦水害預測中的應用[A].第六屆中國國際地球電磁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3:283 ̄284.
[4]劉盛東,劉靜,岳建華.中國礦井物探技術發展現狀和關鍵問題[J].煤炭學報,2014,39(1):19 ̄25.
[5]蔣邦遠.實用近區磁源瞬變電磁法勘探[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8.
2016 ̄05 ̄09)
胡洋(1987-),男,安徽淮北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采礦工程技術研究,Email:24853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