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
看尼克松訪問中國的電視節目,鄰居家的女兒嘀咕道:“褲子好肥。”好像是在說中方出來接待的人。
肥大的褲子不行嗎?
中國北方要穿棉衣,不光是褲子,上衣看上去也很肥大。
寬衣——自古以來是漢民族的特征。為什么喜歡肥大的衣服,是因為穿著這樣的衣服就不能隨心所欲地打架,舉止自然就變得彬彬有禮了。
鴉片戰爭的主角之一林則徐,被認為是個激烈的攘夷論者,實際上他對西洋的情況也頗有研究,高度評價了外國的藝術和技術,是個公正的人。他視察葡萄牙人的居留地澳門時,在日記中寫道:“夷人好治宅,重樓疊屋,多至三層。”稱贊了葡萄牙人的建筑。但是,關于服裝,他則輕蔑地說:“包裹緊密,短褐長腿,如演劇扮作狐、兔等獸之形。”并斷言說:“真夷俗也。”
肥大的衣服才是文明的象征,縫得緊緊的,穿著像狐貍、兔子一樣,蹦蹦跳跳方便打架的衣服,都是野蠻人才穿的。當時中國人的這種想法,可以從林則徐日記中看出來。
日本的和服是中國系的東西,是睡衣中的冠軍。日本的和服本是寬衣,肥大而影響行動自由。那么,武士們行動的時候怎么辦?系上束衣袖的帶子就行了。
讓寬衣變得行動方便,這是邪道,但這才是日本式的做法。可以這么說,束衣帶正是日本精神的象征。束衣帶在中國并不存在,所以沒有對應的詞。
(摘自《中國人與日本人》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圖/張文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