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發勇 劉儒杰
同學此作,看得出學習顏真卿楷書,且有一定功力,趣味在《多寶塔碑》《顏勤禮碑》之間。章法和諧,氣息流暢,用筆輕松自然。落款用的行書,一幅作品,兩種書體。在學習中知道涉獵不同書體,汲取營養,甚好。
不足之處:單字從結構的合理,用筆的到位來說,還不夠精準。整體章法上,款字可稍上提一些,補一點“錄”字上的空白。在用字上,“夸”應作繁體“誇”,“只”應作“衹”。由于現今通用的簡化字與古人所用的字有不少區別,切不可想當然,繁簡混用,造成錯誤。這也是書法一忌。
若要繼續提高書藝,建議同學繼續臨習顏體楷書。好在顏真卿是史上極為勤奮的書家,他流傳下來的不少碑帖可供學習,不會有資料匱乏之憂。十二歲應是初中生了,行書亦需用力。
這件篆書作品印款完整,氣息自然,行筆流暢,得吳昌碩篆書雄渾意趣,體現出小作者嫻熟的技巧與高雅的取法。
美中不足的是“景”的“日字頭”誤寫為“口”,“復”的“又”筆畫搭接不準確。個別筆畫之間的間隙要注意避讓,如“聞”的“耳”部。
小作者完成作品后要逐字審視,也可請指導老師審讀,投稿前先要排除錯字硬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