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術幾乎拉平了一切”的浮躁年代里,“一招鮮,吃遍天”的好日子越來越難維持了。組合技,正在從之前偶爾的靈光一現、淺嘗輒止,快速變成產業標配。
最普遍最常見的一類組合技是新業務單元。最新的一個例子是華為。剛剛閉幕的2016年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華為拿出了傳說已久的筆記本產品MateBook,幾乎是用一種“壯士”的姿態,高調殺入PC市場——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不斷蠶食下,全球PC市場的活力日下,已經是不折不扣的紅海。
這也是繼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之后,華為在近幾年間又一次進軍新領域。表面上,華為的姿態就像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所說的:“華為希望構建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智能終端全場景體驗時代,MateBook的發布標志著華為進一步提升自身智能終端全場景布局。”
而實際上,華為的訴求是營收及品牌張力。華為總裁任正非在去年年底的華為公司2015年度市場工作會議上曾明確提出要求,“華為終端要敢于在5年內超越1000億美元的銷售收入”。目前的PC市場雖然利潤微薄,但貢獻的交易額卻不是個小數目。更何況,華為還有這幾年做手機所積累的用戶、渠道和品牌勢能,這些都為其“做電腦”提供了底氣。
另一類組合技跨度和難度都更大,相應地,其風險和回報也要高得多。自樂視決心造車之后,一直在緊鑼密鼓的一步步布局,不久前,其整車代工商終于浮出水面:百年老店阿斯頓·馬丁。根據雙方簽署的諒解備忘錄,雙方將要成立的電動汽車合資公司,其經營內容將包括但不限于電動汽車的研發、生產、制造與銷售。這也給了外界充分的想象空間。
從樂視網到超級電視、超級手機,再到幾年后的超級汽車,賈躍亭一手資本,一手產品,再輔以瘋狂的市場營銷,基本上把組合技的威力玩到了極致。
還有一類出現在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組合技也廣泛存在。比如富士康對夏普的收購。在2月25日終于傳出消息,夏普決定接受鴻海集團包括直接出資在內的7000億日元(約408億元人民幣)的援助,并收歸鴻海旗下。作為富士康多年的原材料供應商,夏普可謂全球液晶面板領域的骨灰級公司,堪稱“一招鮮”的典范。但也正因為這樣,這個講究多業態齊頭并進的年代,讓夏普越來越感覺危險,最終不得不讓位于組合技。